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1242)

作品数:11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张凤民李小光宋武琦翟爱霞陈小贝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大阪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博尔纳病病毒
  • 3篇基因
  • 2篇质粒
  • 2篇逆转
  • 2篇逆转录
  • 2篇逆转录聚合酶...
  • 2篇重组质粒
  • 2篇转录
  • 2篇细胞
  • 2篇酶链反应
  • 2篇聚合酶
  • 2篇聚合酶链反应
  • 2篇基因重组
  • 2篇合酶
  • 2篇PCR
  • 2篇病毒
  • 2篇病毒感染
  • 2篇博尔纳病病毒...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机构

  • 11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大阪大学

作者

  • 11篇张凤民
  • 10篇李小光
  • 8篇宋武琦
  • 6篇陈小贝
  • 6篇翟爱霞
  • 5篇李玉军
  • 4篇答嵘
  • 4篇钱钧
  • 3篇马培林
  • 3篇包丽丽
  • 2篇车洋
  • 2篇杨爱英
  • 2篇张庆猛
  • 2篇生田和良
  • 2篇贾丽娜
  • 1篇谷鸿喜
  • 1篇王传宝
  • 1篇谷佳睿
  • 1篇李桂梅
  • 1篇佟雷

传媒

  • 5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年份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博尔纳病病毒感染对新生大鼠脑内单胺类受体基因转录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分析博尔纳病病毒(BDV)感染对新生大鼠脑内单胺类受体基因转录的影响。方法选择病毒滴度为2·0×106FFU/ml的BDV病毒液对新生大鼠进行颅内接种,接种量为10μl/只新生大鼠。30d后用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确定BDV感染情况;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BDV感染大鼠脑组织中多巴胺2(D2)受体和5-羟色胺2α(5-HT2α)受体基因的mRNA转录情况。结果病毒接种后新生大鼠的BDV感染阳性率为88·89%。病毒感染大鼠脑组织中5-HT2α受体和D2受体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DV感染可以明显抑制新生大鼠脑组织中D2受体和5-HT2α受体基因的mRNA转录,提示单胺类受体基因的转录与表达参与BDV感染的致病过程。
董云霞李小光宋武琦李玉军李桂梅马培林生田和良张凤民
关键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血清素转录
实时定量RT-PCR检测博尔纳病病毒方法的建立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建立检测博尔纳病病毒(BDV)RNA的实时定量RT-PCR(real-time RT-PCR)方法。方法设计BDV-p40基因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并以已知的BDV-p40基因扩增产物的克隆为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然后对已知BDV RNA进行实时定量RT-PCR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检测。结果建立了特异检测BDV RNA的实时定量RT-PCR技术,并且可以检测到感染细胞中1个拷贝以上BDV RNA。结论本技术可以直接用于BDV感染的检测和定量分析。
钱钧包丽丽贾丽娜李小光佟雷宋武琦翟爱霞李玉军张凤民
关键词:博尔纳病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实时PCR
博尔纳病病毒抗原免疫的杂交瘤细胞系的评价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评价博尔纳病病毒(BDV)抗原免疫的杂交瘤细胞系的产生抗体能力与抗体特异性。方法随机抽取2株由BDV抗原免疫的杂交瘤细胞系H1和H2,通过体内和体外方法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免疫印迹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3种试验方法对制备的抗体进行特异性鉴定及效价测定。结果杂交瘤细胞系H1和H2可以产生一定效价的单克隆抗体,并对BDV的P24和P40抗原具有特异性。结论由杂交瘤细胞系H1和H2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检测BDV特异性抗原。
贾丽娜张凤民宋武琦李小光钱钧包丽丽陈小贝翟爱霞张庆猛
关键词:博尔纳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试验免疫印迹试验
博尔纳病病毒p40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构建博尔纳病病毒p40基因重组表达质粒。方法通过PCR方法扩增获得博尔纳病病毒p40基因的完整序列,将此片段定向克隆到pEGFP-N1载体多克隆位点区,筛选重组阳性菌株,提取重组质粒,利用PCR方法和核酸序列测定验证重组质粒构建的正确性。结果成功构建博尔纳病病毒p40基因重组表达质粒。结论本文构建的重组质粒将为研究博尔纳病病毒p40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功能和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车洋答嵘宋武琦李小光钱钧翟爱霞陈小贝张凤民
关键词:博尔纳病病毒基因重组PCR
检测博尔纳病病毒RNA的RACE技术的建立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建立检测博尔纳病病毒(BDV)RNA的3′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方法。方法根据已知的BDV p40基因序列设计上游引物sp1;提取BDV(H1766株)持续感染OL细胞的总RNA,用引物sp1和oligo dT进行3′RACE扩增,将PCR产物克隆到pGEM-T载体并转化到大肠埃希菌中,制备阳性菌落的目的质粒,进行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对;同时对检测BDV RNA的3′RACE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检测BDV RNA的3′RACE技术;所获得的BDV p40基因的3′末端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与已知BDV(H1766株)p4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本方法对BDV RNA(mRNA)具有特异性,但对BDV p40基因重组质粒无扩增结果;并且可以检测到0.04 ng以上含量的BDV感染细胞的总RNA。结论检测BDV RNA的3′RACE技术可以排除实验室污染造成的BDV基因扩增的假阳性,并可用于进一步分析BDV基因序列的特点以及评价BDV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
钱钧李小光包丽丽宋武琦翟爱霞陈小贝李玉军车洋张凤民
关键词:博尔纳病病毒
癫痫患者脑组织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变化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癫痫患者脑组织中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癫痫患者脑组织海马神经元的病理学改变与癫痫发病的关系。方法脑海马组织标本来自于癫痫手术切除病人(9例)和正常无精神与神经疾病的尸检者(20例)。HE染色,光镜下观察脑组织中海马区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神经元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SE表达,比较两组NSE阳性表达率。结果癫痫患者脑组织海马颗粒细胞层中均可见核固缩的神经元,约占全部神经元的15.80%,还可见到肿胀的神经元:NSE阳性表达的神经元呈棕黄色,在出现核固缩的神经元中,发生NSE阳性表达占28.66%;癫痫病人脑组织海马NSE阳性表达率为(7.9±5.6)%。对照组脑组织海马神经元形态正常,细胞核大而圆,位于胞体中央。核仁明显,NSE阳性表达率为(39.0±17.4)%。与对照组相比,癫痫患者含棕黄色颗粒的神经元数目减少,两组NSE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P〈0.01)。结论癫痫患者脑组织中海马神经元形态改变和NSE表达异常.可能是癫痫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谷佳睿李小光谷佳傲林志国靳占峰刘玉芳张凤民
关键词:癫痫海马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博尔纳病病毒pEGFP-p24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2008年
构建博尔纳病病毒pEGFP-p24基因重组表达质粒。通过PCR方法扩增获得博尔纳病痛毒p24基因的完整序列,将此片段定向克隆到pEGFP-N1载体多克隆位点区,筛选重组阳性菌株,提取重组质粒,利用PCR方法和核酸序列测定验证重组质粒构建的正确性。PCR及核酸序列测定证明博尔纳病病毒pEGFP-p24基因重组表达质粒构建成功。构建的重组质粒将为研究博尔纳病病毒p24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功能和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翟爱霞答嵘宋武琦李小光李玉军张凤民
关键词:博尔纳病病毒基因重组PCR
博尔纳病病毒感染的非免疫病理性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6年
答嵘陈小贝宋武琦李小光张凤民
关键词:博尔纳病病毒神经营养因子分子模拟神经可塑性
博尔纳病病毒对BALB/c小鼠感染性检测
2008年
目的分析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H1766株对BALB/c小鼠的感染性。方法选择病毒滴度为2.0×107FFU/ml的BDV病毒液分别对新生和成年BALB/c小鼠进行脑内接种,并用相同病毒液对原代培养的新生BALB/c小鼠脑细胞进行接种。经过一定时间的病毒作用后分别提取总RNA,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BDV-p40基因,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内接种脑组织中BDV-P40蛋白。结果脑内接种病毒的小鼠脑组织中可以检测到BDV-p40基因和BDV-P40蛋白,培养的小鼠脑细胞中可以检测到BDV-p40基因。结论BDVH1766株可以感染新生和成年的BALB/c小鼠。
王传宝答嵘陈小贝李小光宋武琦李玉军翟爱霞张庆猛张凤民
关键词:博尔纳病病毒BALB/C小鼠脑细胞感染性
柯萨奇B组病毒的RACE扩增与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3'RACE(rapidamplificationofcDNAends)技术检测柯萨奇B组病毒(CVB)的可行性,并建立相应的实验检测方法。方法首先自行设计柯萨奇B组病毒6个型别病毒基因组的一条通用引物sp1;然后从柯萨奇病毒(CVB1 ̄CVB6)感染的Hela细胞,提取总RNA,用引物sp1结合OligodT进行3'RACE扩增,将产物克隆到pGEM-T载体上,挑取阳性菌落进行序列测定,与标准株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获得了柯萨奇B组病毒6个型别的3'末端扩增产物及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的结果显示扩增毒株与标准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5% ̄99%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8% ̄100%之间。结论设计的引物“sp1”是柯萨奇B组病毒6个型别病毒基因组的一条通用引物;该引物结合OligodT进行的3'RACE扩增可用于柯萨奇B组病毒的检测。
李小光张凤民马培林陈小贝杨爱英
关键词:柯萨奇B组病毒型别CVB通用引物RACE病毒基因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