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主部署创新项目(200904003)

作品数:8 被引量:88H指数:7
相关作者:王礼茂李红强陈枫楠顾梦琛郎一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主部署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4篇地缘
  • 3篇地缘政治
  • 3篇能源
  • 3篇减排
  • 2篇低碳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CO
  • 2篇CO2
  • 1篇低碳城市
  • 1篇低碳能源
  • 1篇地型
  • 1篇地缘战略
  • 1篇动机
  • 1篇乙醇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演变
  • 1篇时空分异
  • 1篇太阳能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8篇王礼茂
  • 6篇李红强
  • 2篇陈枫楠
  • 1篇顾梦琛
  • 1篇郎一环

传媒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中国能源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经济地理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风电减排CO_2的成本测算及其时空分异被引量:7
2010年
以风电并网利用为主的风能资源快速开发和利用已产生了显著的能源替代、CO2减排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等良性效应,开展中国风电减排CO2成本测算及其时空分异的探究对于准确认识风能在能源系统中地位、明确风电发展方向和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对策具有重要作用。在明确风电电价测算方法和构建风电减排CO2成本测算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前中国典型风电项目技术经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及通过学习曲线模型分析,测算了不同风能等级区、不同省份不同时期的中国风电减排CO2成本。结果表明,在当前水平下,中国在风能极丰富区、丰富区、较丰富区、一般区、贫乏区风电减排CO2的成本分别为120元/t、182元/t、243元/t、367元/t、737元/t;不同省份减排成本差异很大,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为783元/t和39元/t,且呈现出沿海省份减排成本低于内陆省份,减排成本空间分布与风能资源存在一定错位的现象。在2008~2050年期间,中国风电减排CO2成本呈持续下降趋势,预计在2020年风电开始具备与常规火电竞争的能力。
李红强王礼茂
关键词:风电CO2减排成本时空分异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1
2012年
基于2009年的太阳能光伏数据,利用ArcGIS分析工具对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空间格局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的北京和河北,新增量分别占全国比重的85.7%、8.8%,累积量占全国总量的73.1%、8.2%。光伏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华东为主,中南、华北为辅的空间格局,光伏企业数分别占全国的52.67%,20.67%和17.85%。光伏企业分布较集中的省(直辖市)为广东、浙江、上海、北京、江苏,分别占全国的16.6%,15.6%,13.9%,12.6%和12.2%。基尼系数表明,华北地区集聚程度最大,在0.7左右;东北地区集聚程度最小,略高于0.5。影响因素的回归统计结果表明,政府政策、技术水平、消费市场和能源效率是影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并且呈较强正相关。
陈枫楠王礼茂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产业影响因素
能源和地缘政治的互动模型被引量:12
2011年
运用系统分析法,第一步建立了能源出口国—过境运输国—进口国的能源利益体双循环模型,第二步建立了以跨国公司、政府、国际组织为载体的地缘政治体双循环模型,最后将两者叠加,得出能源与地缘政治的互动模型。认为:出口国、进口国、过境运输国分别通过提供国际公共品、获取能源的手段、受控制程度来影响地缘政治体系;跨国公司、政府、国际组织分别以投资、外交主动权、国际话语权作用于能源体系。从而形成能源和地缘政治的互动。
陈枫楠王礼茂
关键词:能源地缘政治互动机制
中国发展非粮燃料乙醇减排CO_2的潜力评估被引量:2
2012年
科学地评估中国发展非粮燃料乙醇减排CO2的潜力对于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和燃料乙醇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提出了基于占地属性的燃料乙醇原料划分方法,并指出低质宜耕边际性土地与农作物副产品资源可作为占地型原料的种植空间和非占地型原料的来源。随后,构建了燃料乙醇替代的CO2减排潜力的评估模型,并对2015年和2030年中国发展非粮乙醇的减排潜力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在2015和2030年我国非粮燃料乙醇可产生1 094.7×104t和4 902.7×104t的CO2减排潜力,且形成以非占地型原料乙醇为主的减排结构。从减排潜力空间分布上看,我国在2015年和2030年将分别呈现出以微度、低度减排区为主和极高、高度减排区为主、"∏"型的空间结构。
李红强王礼茂
关键词:燃料乙醇
新疆煤化工产业发展问题
新疆是我国煤炭资源第一大煤炭大省(区),煤炭预测资源总量居全国首位,累计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三位。新疆煤炭资源分布集中,煤层厚,煤质优,煤种齐全,有利于大规模开发利用。新疆煤炭资源主要是以就地转化为主,外输为辅;就地转化主要...
王礼茂
关键词:经济地理煤化工
文献传递
气候变化对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路径与效应被引量:20
2012年
以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为标志,气候变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塑造未来地缘政治的新格局。气候变化问题已经不再是纯粹的环境问题,而是成为国际关系中的焦点问题。在气候变化的驱动下,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出现了新的变化:①地缘政治争夺向新的领域和地域拓展;②地缘政治争夺工具和手段的更新;③地缘政治博弈主体出现新的分化与重组。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政治化的不断发展,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影响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重要驱动因子之一。气候变化导致地缘政治争夺的手段、范围和内容都有了改变,碳排放空间,新能源技术等成为地缘政治争夺的重点。气候变化主要通过"回溯作用"、"反馈作用"和"波及作用"3条主要路径对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作用,其对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是借助"溯源效应"、"抑制效应"和"扩散效应"三种方式发挥影响力。本文的基本结论是:①气候变化逐渐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地缘政治格局演变最活跃的驱动因子之一,并使地缘政治争夺的目标和手段趋于多元化;②气候变化催生了新的地缘政治工具,发达国家借助气候变化这个杠杆,撬动能源、粮食等战略资源,手段更加隐蔽;③以新能源为核心的低碳技术成为地缘政治影响力和权力转移的关键因素,谁能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占据优势,谁就能在未来的气候变化谈判和地缘政治竞争中具有主导地位。
王礼茂李红强顾梦琛
关键词:气候变化地缘政治
生物液体燃料发展对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世界生物液体燃料的生产格局是美国、巴西和欧盟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主要是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而巴西是以甘蔗为原料,欧盟则是以油菜籽为主的生物柴油。生物液体燃料目前的规模还不是很大,其对传统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还十分有限。但如果未来纤维素乙醇技术上有重大突破,随着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其影响会越来越大。未来"生物燃料欧佩克"和欧佩克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将越来越激烈,彼此之间力量的消涨对未来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广泛而深远。生物燃料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和石油输出国面临严峻挑战,发达国家利用技术和粮食的双重优势,一方面可以减少对石油输出国的依赖,另一方面又可以抬高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为提高农产品出口价格创造条件。同时发达国家利用自己在生物燃料领域的技术优势,将其纳入温室气体减排和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框架中,进一步对发展中国家施压。
王礼茂
关键词:地缘政治
中国低碳能源发展潜力及对国家减排贡献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科学评估低碳能源发展潜力及对实现国家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降低40%~45%目标的贡献,对于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对策和明确低碳能源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现实价值。论文设置了中国低碳能源的两种发展情景,并从总量、分品种和分领域评价了两种情景下低碳能源的发展潜力和减排潜力。在此基础上,系统评估了两种情景下中国低碳能源对实现国家减排目标的贡献率。评估结果表明:1)发展低碳能源对于完成国家减排目标至关重要,在平稳、较快和高速经济增长3种方案下,通过发展低碳能源对实现国家减排目标的最低贡献为12.58%,最高则可达30.25%;2)经济增长速度越快,低碳能源对实现国家减排目标的贡献越低;3)若要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则一方面要加大对低碳能源的投入,同时则需大力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碳生产率,控制碳排放总量的快速增加。
李红强王礼茂
关键词:低碳能源CO2减排目标
气候变化驱动下的能源地缘政治演变初探
在扼要回顾气候变化的"政治化"历程基础上,通过与传统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对比分析,刻画了气候变化驱动下的能源地缘政治演变的三大特征:1)能源地缘政治博弈主体的分化;2)能源地缘政治争夺工具的更新;3)能源地缘争夺地域和领域...
李红强王礼茂沈镭郎一环
关键词:气候变化能源地缘政治碳减排
文献传递
构建城市低碳能源体系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行动被引量:12
2010年
本文探讨了构建城市低碳能源体系的理论基础,提出生态经济学是重要的理论支撑。随后,以英国、丹麦和日本等先行发展低碳经济国家为例,介绍了国际上构建低碳城市的有益经验,包括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经验。论文最后提出了中国构建城市低碳能源体系的三大行动:1)最大限度地利用"零排放"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推进能源结构低碳化;2)常规能源开发、输送、加工转换过程的低碳化;3)立足于能源供给端与能源需求端主动配合,加强节能减排的监管。
郎一环李红强
关键词:低碳城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