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5JA720005)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张纯成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中国气象局气象软科学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篇人类中心主义
  • 2篇生态
  • 2篇非人类中心主...
  • 1篇人文
  • 1篇人文文化
  • 1篇人与自然关系
  • 1篇融通
  • 1篇生态环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研究
  • 1篇生态文明
  • 1篇主义
  • 1篇自然关系
  • 1篇自然观
  • 1篇文化
  • 1篇历史演变
  • 1篇科学文化
  • 1篇环境问题
  • 1篇黄河
  • 1篇价值客体

机构

  • 4篇河南大学

作者

  • 4篇张纯成

传媒

  • 2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科学技术与辩...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生态文明的自然观基础被引量:7
2008年
主持人的话: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必将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文明一词出自《周易》:"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是人类社会继工业革命之后所进行的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它是基于生态学的启发而提出的一种全新文明。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生态文明则是绿色文明。人类文明是沿着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方向前进的。生态文明的提出,源于人们切身感受到的生态危机,也是人对人类文明史反思的结果。生态文明不仅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还可以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因此,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理念。为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目的在于求得读者的关注,以期引起广泛和深入的讨论。
张纯成
关键词:生态文明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环境问题人与自然关系价值客体
科学与人文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融通走向被引量:5
2007年
科学与人文在古代的融通是朴素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统一迎来了工业文明。由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演化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对立,人类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科学大战"使科学与人文分隔加剧,但是,走向融通是二者的发展趋向。既坚持社会科学发展的"科学原则",又坚持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文原则",就一定能够实现科学与人文的交融。马克思主义理论兼有科学与人文的特征。
张纯成
关键词:科学文化人文文化
为自然抑或为人?——对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分析被引量:13
2006年
生存悖论和人类之死讨论的都是人类最终走向消亡的问题。从人类终结的前提出发,非人类中心主义存在许多误区,人类中心主义是正确的。每一种生命最终的归宿是消亡,人能够做的,只能是延缓人类的终结,这就是最广义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建立节约型社会是延缓人类终结的重大举措。实现生存方式的改变,人能够走出自己的生存危机。
张纯成
黄河文明中心不断转移的生态环境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周朝至北宋的2000余年内,形成了多个黄河文明中心。由于生态环境的变迁,文明中心沿着黄河多次进行转移。当黄河中游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时,黄河文明中心转移到中下游。当黄河中下游泛滥频繁时,黄河文明中心转移至中游,如此循环,多次反复。我国气候曾三次出现寒冷时期,每次气候寒冷都导致了黄河文明中心的转移。西安和洛阳多次成为黄河文明中心,开封是黄河文明的最后一个中心,之后,黄河文明转移到长江中下游,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才能实现黄河文明的伟大复兴。
张纯成
关键词:生态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