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80311060-1)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2
相关作者:赵学明范益民药天乐郝解贺王永红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大型听神经瘤
  • 3篇电生理
  • 3篇电生理监测
  • 3篇神经瘤
  • 3篇听神经
  • 3篇听神经瘤
  • 2篇手术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显微外科
  • 2篇显微外科手术
  • 2篇脑干
  • 1篇诱发电位
  • 1篇听觉
  • 1篇听觉诱发
  • 1篇听觉诱发电位
  • 1篇前床突
  • 1篇显微解剖
  • 1篇面神经
  • 1篇脑干听觉

机构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赵学明
  • 3篇王永红
  • 3篇郝解贺
  • 3篇药天乐
  • 3篇范益民
  • 2篇孙之洞
  • 2篇朱权
  • 1篇仝海波
  • 1篇鲍遇海
  • 1篇万大海
  • 1篇凌锋
  • 1篇梁建涛

传媒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大型听神经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监测对面神经保护及评估术后面神经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6月至2010年3月术中行面神经监测的42例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结果面神经解剖保留37例(88%),面神经功能保留30例(71%)。术末刺激强度1-3V即引起肌电反应者预后良好;而术末面神经近端与远端波幅之比〈0.3者预后差。结论大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监测可显著降低术后面神经瘫痪的发生率,术末面神经脑干端的刺激强度与面神经功能呈负相关,而面神经近端与远端波幅之比与面神经功能呈正相关。
赵学明药天乐万大海王永红范益民郝解贺
关键词: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功能评价
电生理监测在大型听神经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切除中的作用,提高肿瘤切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26例听神经瘤患者术中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面神经肌电图(EMG)连续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术中随时调整手术策略和方法,避免人为因素造成脑干和面神经功能障碍。术后2周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方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88%),次全切除3例(12%),无死亡病例。面神经完整解剖保留25例(96%)。术后2周面神经功能Ⅰ~Ⅱ级21例(80%),Ⅲ~Ⅳ级3例(12%),Ⅴ级2例(8%)。结论大型听神经瘤术中实时电生理监测可提高肿瘤的全切率,降低手术的致残率,对提高听神经瘤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王永红赵学明药天乐朱权范益民郝解贺孙之洞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
电生理监测在大型听神经瘤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通过研究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切除中的作用,提高肿瘤切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26例听神经瘤病人术中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面神经肌电图(EMG)连续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术中随时调整手术策略和方法,避免人为因素对脑干和面神经造成功能障碍。术后两周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方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88.5%),次全切除3例(11.5%),无死亡病例。面神经完整解剖保留25例(96.2%)。术后2周面神经功能评估,按House-Brackmann(H-B)分级,面神经Ⅰ级~Ⅱ级21例(80.8%),Ⅲ级~Ⅳ级3例(11.5%),Ⅴ级1例(3.8%)。结论大型听神经瘤实时电生理监测可提高肿瘤的全切率,降低手术的致残率,对提高听神经瘤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赵学明王永红药天乐朱权范益民郝解贺孙之洞
关键词:听神经瘤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显微外科手术
前床突旁区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为前床突旁区(Paraclinoid Region)病变显微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5例(30侧)干性颅骨标本的骨性结构直接测量;对15例(30侧)湿性头颅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并测量。结果:①前床突(ACP)的长度为(10.29±0.78)mm,宽度为(9.03±0.71)mm;视柱(OS)的长度为(5.66±0.67)mm,宽度为(5.72±0.73)mm。②床突段颈内动脉(ICA)位于远、近侧硬脑膜环之间,长度为(5.14±0.74)mm。③远侧硬脑膜环厚而坚韧,厚度为(0.52±0.08)mm;近侧硬脑膜环薄而松弛,厚度为(0.22±0.06)mm,呈袖套状被覆于床突段ICA表面,在二者之间可有海绵窦静脉丛突入。④眼动脉直径为(1.78±0.46)mm,93%从远侧硬脑膜环远端发出。结论:①床突段颈内动脉多数情况下应属于海绵窦内结构。②大多数眼动脉起源于床突上段ICA。
梁建涛仝海波赵学明鲍遇海凌锋
关键词:显微解剖前床突颈内动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