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A406)

作品数:97 被引量:904H指数:18
相关作者:李健刘萍高保全刘小林戴芳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7篇农业科学
  • 43篇生物学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3篇对虾
  • 37篇梭子蟹
  • 35篇三疣梭子蟹
  • 16篇凡纳滨对虾
  • 13篇微卫星
  • 10篇斑节对虾
  • 9篇中国对虾
  • 9篇青蟹
  • 8篇家系
  • 7篇性状
  • 7篇幼体
  • 7篇生长性状
  • 7篇体重
  • 7篇拟穴青蟹
  • 7篇弧菌
  • 6篇野生群体
  • 5篇形态性状
  • 5篇微卫星标记
  • 5篇基因
  • 5篇AFLP

机构

  • 47篇中国水产科学...
  • 22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中国海洋大学
  • 13篇中国水产科学...
  • 1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1篇厦门大学
  • 9篇宁波大学
  • 8篇海南省昌江南...
  • 4篇大连海洋大学
  • 4篇大连水产学院
  • 3篇青岛农业大学
  • 3篇上海水产大学
  • 2篇淮海工学院
  • 2篇海南大学
  • 2篇衡水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浙江省淡水水...

作者

  • 33篇李健
  • 30篇刘萍
  • 20篇高保全
  • 12篇刘小林
  • 10篇李少菁
  • 10篇孔杰
  • 10篇戴芳钰
  • 10篇黄建华
  • 9篇陈萍
  • 9篇王桂忠
  • 9篇胡超群
  • 9篇张吕平
  • 9篇江世贵
  • 8篇相建海
  • 8篇王春琳
  • 8篇罗坤
  • 8篇周发林
  • 8篇张天时
  • 7篇黄皓
  • 7篇林琼武

传媒

  • 13篇水产学报
  • 10篇中国水产科学
  • 10篇渔业科学进展
  • 9篇中国海洋大学...
  • 6篇海洋水产研究
  • 4篇海洋科学
  • 4篇厦门大学学报...
  • 4篇海洋学报
  • 4篇热带海洋学报
  • 3篇水产科学
  • 3篇大连水产学院...
  • 3篇南方水产
  • 2篇海洋湖沼通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Zoolog...
  • 2篇台湾海峡
  • 2篇水生态学杂志
  • 2篇中国海洋湖沼...
  • 1篇生态学报

年份

  • 4篇2013
  • 5篇2012
  • 15篇2011
  • 26篇2010
  • 18篇2009
  • 26篇2008
  • 8篇2007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凡纳滨对虾海水养殖系统内细菌群落的PCR-DGGE分析被引量:36
2009年
采用PCR-DGGE(PCR-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技术对一个典型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eaus vannamei)海水养殖系统细菌群落进行分子分析。结果表明,沿岸水、蓄水池、养殖池水具有较高的细菌种类多样性,而蓄水池进水、对虾粪样、肠壁定植细菌样以及排水渠污水的细菌多样性程度低。每种环境群落的优势种明显。3个养殖池水样(Y1、Y2、Y3)、2个沿岸水样(W1、W2)、2个粪样(F1、F2)、蓄水池水样(B1、B2)及2个肠壁定植细菌样(G1、G2)各自具有高度群落相似性。BLAST结果表明,12个条带克隆序列所代表优势种很可能来源于以下几个属:柔发菌属(Flexithrix)、黏纤维菌属(Cytophaga)、Dyella属、聚球菌属(Synechococcus)、Chlorarachnion属、支原菌属(Mycoplasma)、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河氏菌属(Hahella)、Ruegeria属。本研究表明,PCR-DGGE技术可以用于海水对虾养殖系统的细菌群落结构分析。对于海水对虾养殖系统来说,一些序列所代表的主要细菌种类极有可能是很少被注意到或研究过的,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
罗鹏胡超群张吕平任春华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细菌群落
凡纳对虾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逐步回归分析被引量:17
2011年
选择5月龄凡纳对虾900只,测定全长、体长、第一腹节背高、第三腹节背高、第一腹节背宽、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和体质量共9个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计算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各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质量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及决定系数,定量分析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凡纳对虾8个形态形状与体质量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揭示多元分析中多个自变量与依变量的真实关系,全长、体长、第一腹节背高、第一腹节背宽、头胸甲宽和头胸甲高对体质量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所以它们是直接影响体质量的重要指标,其中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0.328 4**)最大,是影响体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头胸甲宽(0.242 5**)、体长(0.151 0**)、头胸甲高(0.120 4**)和第一腹节背宽(0.109 8**),第一腹节背高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0.049 2*)最小;第三腹节背高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很大(0.735 7**),但它与头胸甲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都非常小,所以它们主要通过与其他性状的相关来间接影响体质量,是影响体质量的次要因素,均被剔除;决定系数和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所选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复相关系数为R2=0.944 9,说明影响体质量的主要自变量已经找到;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全长(x1)、体长(x2)、第一腹节背高(x3)、第一腹节背宽(x5)、头胸甲宽(x7)和头胸甲高(x8)对体质量(y)的多元回归方程,回归截距和相应的回归系数分别为-22.599、1.043、0.547、0.969、2.279、6.118和2.797。
杨长明何铜刘小林黄皓相建海
关键词:凡纳对虾形态性状通径分析
镉胁迫对拟穴青蟹鳃、肝胰腺中SOD、AKP和ACP活性的影响
采用酶学测定的方法,研究镉胁迫(镉浓度分别为O.025mg·L、0.05mg·L、0.075mg·L、 0.1mg·L,胁迫时间分别为1d、3d、5d、7d 和9d)对拟穴青蟹 Scylla paramamosain (...
艾春香徐华陈宇锋王桂忠李少菁
关键词:拟穴青蟹镉胁迫SODAKPACP
文献传递
中国明对虾核糖体ITS1序列分析及其在对虾科系统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对采自不同群体的5个中国明对虾个体的核糖体RNA转录单元内间隔区1(ITS1)序列特点进行分析,并利用GeneBank数据库中已有的对虾科(Penaeidae)ITS1同源序列对对虾科虾类进行系统分析,探讨ITS1序列在对虾科系统及演化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中国明对虾ITS1序列在个体间和个体内都表现出长度多态性,序列长度范围为637-652 bp,这种长度多态性主要是由于微卫星DNA简单重复序列的重复次数不同所造成。在中国明对虾ITS1序列中发现8个微卫星位点,根据目前已知的12种对虾的ITS1序列,发现某些微卫星位点只存于1种对虾中,如(CAGC)2-4只存在于中国明对虾中,(CGGA)4-9只存在于斑节对虾中,(GCGA)4只存在于短沟对虾中。利用ITS1序列对12种对虾进行的系统分析表明,12种对虾分为4个类群,同种的不同个体,同属的不同种各自聚支,与形态分类比较吻合。对虾科属间遗传距离范围为0.313-0.977,平均值为0.633,远高于用线粒体基因片段得出的属间的遗传距离,支持将原对虾属的6个亚属提升为属的观点。
李玉龙孔晓瑜时伟张艳春
关键词:中国明对虾对虾科ITS1长度多态性系统发生关系
线粒体基因片段在梭子蟹系统发育及物种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8年
测定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9个个体COI基因部分序列467 bp,7个个体16 S rRNA基因部分序列519 bp,同时测定样品蟹1个个体COI基因部分序列468 bp。结合GenBank中收集的梭子蟹科COI,16 S rRNA两个基因所有同源序列信息,使用Kimura双参数模型采用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构建梭子蟹科分子系统发育树;将样品蟹测得的COI基因序列和已知属的其他蟹同源序列(429 bp)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分析表明:两个基因片段序列平均碱基AT数量分数都明显高于GC数量分数;梭子蟹属与美青蟹属关系最近,属应为区别于梭子蟹属、美青蟹属、青蟹属的另一支,支持属应划分在短桨蟹亚科的观点;根据遗传距离以及转换/颠换(R)值分析,判定出样品为锐齿。本试验运用线粒体基因片段探讨了梭子蟹类的系统发育关系以及样品蟹的种类鉴定,为线粒体基因片段在梭子蟹的物种鉴定和系统发育重建中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张姝李喜莲崔朝霞王鸿霞王春琳刘小林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梭子蟹系统发育分子分类
三疣梭子蟹雌性化育苗技术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热休克法和冷休克法分别对胚胎处于第1极体、第2极体外排期、膜内无节幼体期及膜内蚤状幼体期的三疣梭子蟹亲蟹处理后进行室外水泥池育苗,幼体发育至Ⅲ期仔蟹(CⅢ)时每池随机取样3次,每次取样200只,在解剖镜下辨别雌、雄生殖孔的位置来确定雌性比例。结果显示,膜内无节幼体期热、冷休克处理和膜内蚤状幼体期热、冷休克处理的亲蟹成活率分别为80%、60%、80%和100%,幼体雌性比例分别为(57±0.5)%、(64±0.5)%、(56.5±0.5)%和(65±0.5)%。
樊晓旭王春琳朱冬发崔朝霞宋微微邵银文励迪平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雌性化育苗
蚯蚓与蝇蛆对中国对虾生长及抗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的研究被引量:19
2009年
以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为实验材料,分别投喂配合饲料、蚯蚓、蛤蜊、蝇蛆等四种饵料,利用生长和抗病性指标综合评价蚯蚓和蝇蛆作为中国对虾饵料的可行性。生长实验前测定每个实验组的初始体长和体重,养殖40 d后再次测定生长指标,之后,分别投喂不同毒饵量进行人工感染实验。方差分析表明:投喂4种饵料后,蛤蜊组生长最快,其次是蚯蚓,再次是蝇蛆,最后是配合饲料,各组之间对虾体长增长差异显著(P<0.05),体重增长差异极显著(P<0.01)。利用线性固定模型分析不同饵料及不同病毒量感染下对中国对虾存活率的影响,其中蚯蚓组存活率最高,配合饲料组存活率最低,并且蚯蚓组存活率显著高于蛤蜊组和配合饲料组(P<0.05),蝇蛆组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蚯蚓和蝇蛆可显著提高中国对虾的生长速度,明显提高中国对虾的抗病性,是很好的对虾饵料。
张洪玉张天时孔杰罗坤常亚青
关键词:中国对虾蚯蚓蝇蛆白斑综合征病毒
5-溴尿嘧啶对中国明对虾受精卵的处理条件被引量:1
2008年
利用化学诱变剂5-溴尿嘧啶(5-Bromouracil,5-BrUra)处理不同发育时期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胚胎,统计孵化率,根据统计学分析结果获得最佳处理条件,并探讨温度、盐度和pH对5-溴尿嘧啶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5-溴尿嘧啶对中国明对虾幼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5-溴尿嘧啶诱变中国明对虾的最佳起始处理阶段为原肠期,达到接近半致死效果的浓度和处理时间组合分别为0.5mg/mL6h、0.3mg/mL15h和0.1mg/mL24h;(2)温度和盐度对5-溴尿嘧啶诱变中国明对虾胚胎的效果可产生显著影响,而pH影响不显著;(3)5-溴尿嘧啶能影响中国明对虾幼体前期(无节幼体N→溞状Ⅲ)发育,而对溞状Ⅲ至仔虾期间的幼体发育没有显著影响诖私锥危?5-溴尿嘧啶处理后孵化出的幼体能够正常变态。
赖光艳孔杰王清印张天时罗坤黄雪芹
关键词:化学诱变中国明对虾
斑节对虾4个不同群体建立家系的生长及成活被引量:16
2010年
以泰国(T)、非洲(A)和三亚(S)野生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群体,以及人工养殖斑节对虾群体(F)为父、母本建立家系。选择9个发育时间相近和较有代表性的家系,对其生长和饲料利用进行了为期30d的养殖试验。结果发现,大体上母本含三亚斑节对虾基因的家系成活率较高,其余较低,差异显著(P<0.05);母本含三亚斑节对虾基因的家系生长较差,其余较好(除T×T外)且差异极显著(P<0.01),A×A家系增重率是S×S的2倍;饵料系数没有显示明显的规律性。
杨其彬温为庚黄建华陈旭周发林
关键词:斑节对虾家系成活
三疣梭子蟹微卫星多重PCR技术建立及条件的优化被引量:10
2011年
选择三疣梭子蟹22个多态性高的微卫星标记,经过引物间的搭配、组合测试以及反应条件的优化(退火温度、Mg2+含量、dNTPs的浓度等参数),构建了多重PCR扩增技术体系。本研究最终建立了47个二重PCR组合,并在47个二重引物的组合基础上建立15个三重PCR组合,3个四重PCR组合。该多重PCR技术体系的建立为三疣梭子蟹品种选育、种系评估提供快速、有效分子检测技术。
任宪云刘萍李健李晓萍韩智科刘磊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SSR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