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7MLB003)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董德福杨博程宸魏允祥魏福明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社会
  • 3篇社会主义
  • 3篇主义
  • 3篇文化
  • 3篇价值体系
  • 3篇核心价值体系
  • 3篇和谐文化
  • 2篇道德
  • 2篇道德规范
  • 2篇社会道德
  • 2篇社会主义核心
  • 2篇社会主义核心...
  • 2篇社会主义核心...
  • 2篇主文化
  • 2篇主义核心价值...
  • 1篇党建
  • 1篇党政
  • 1篇党政关系
  • 1篇哲学
  • 1篇政党

机构

  • 3篇江苏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3篇董德福
  • 2篇杨博
  • 1篇魏福明
  • 1篇魏允祥
  • 1篇程宸

传媒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复印报刊资料...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从主文化视角看20世纪我国社会道德规范体系的演变与重建
2009年
根据社会学关于主文化的理论观点,可以将主义化细分为主导文化、主体文化、主流文化。回顾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主文化在三个维度上一直处在消长与变革之中,并由此使社会道德规范体系呈现出相应的演变历程。针对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道德规范体系“碎片化”的态势,要大力建设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为标志的主文化,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
董德福杨博
关键词:道德规范主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文化
从主文化视角看20世纪我国社会道德规范体系的演变与重建被引量:3
2008年
根据社会学关于主文化的理论观点,可以将主义化细分为主导文化、主体文化、主流文化。回顾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主文化在三个维度上一直处在消长与变革之中,并由此使社会道德规范体系呈现出相应的演变历程。针对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道德规范体系"碎片化"的态势,要大力建设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为标志的主文化,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
董德福杨博
关键词:道德规范主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路径依赖被引量:3
2008年
和谐文化重在建设,除此别无捷径。和谐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一要着力构建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和谐哲学,这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二要着力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这是和谐文化建设的综合工程;三要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核心工程;四要着力推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是和谐文化建设的载体工程。
董德福程宸
关键词:和谐文化建设和谐哲学核心价值体系
列宁晚期政治文明思想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列宁晚期的政治文明思想是其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同时反映了时代要求和特殊国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了包括法制、监督、执政党建设、党政关系和体制改革等内容在内的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初步建构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观的基本框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列宁晚期的政治文明思想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
魏福明魏允祥
关键词:列宁政治文明法制党政关系执政党建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