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7JJD840195)

作品数:7 被引量:414H指数:7
相关作者:王金营戈艳霞杨磊顾瑶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人口
  • 2篇中国人口
  • 2篇人口年龄
  • 2篇人口年龄结构
  • 2篇人口预测
  • 2篇生育政策
  • 2篇漏报
  • 1篇队列
  • 1篇中国妇女
  • 1篇中国劳动力
  • 1篇人口变动
  • 1篇人口规模
  • 1篇人口红利
  • 1篇人口流动
  • 1篇人口普查
  • 1篇人口转变
  • 1篇生命表
  • 1篇生育率
  • 1篇生育水平
  • 1篇生育意愿

机构

  • 5篇河北大学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6篇王金营
  • 3篇戈艳霞
  • 1篇杨磊
  • 1篇顾瑶

传媒

  • 4篇人口学刊
  • 3篇人口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以及对以往人口变动分析校正被引量:90
2013年
文章采用年龄移算方法进行队列对比对2010年的分性别分年龄人口的漏报或者重报进行了评估,发现:在0~9岁人口按1990年普查漏报率为底线的情况下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年龄人口漏报率为0.75%,重报率为0.55%,合计误差率为1.30%。采用布拉斯逻辑特生命表系统对低龄人口和老年人口的死亡漏报做出测度,2010年低龄人口的死亡漏报非常严重,漏报率超过60%,男性婴幼儿漏报更为严重;老年人口的死亡漏报也平均在5%以上,不分年龄达到20%。出生漏报和育龄妇女重报带来生育水平的失真,经过漏报回填,2010年生育水平应该在1.52以上。由此显示,在运用2010年普查数据时需要进行质量评估。
王金营戈艳霞
关键词:人口普查
中国的城镇化如何影响生育率?——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被引量:26
2015年
文章采用1980-2010年全国30个地区的数据,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不同质量城镇化对生育率的作用机制及差异。实证结果发现:城镇化对生育率下降不仅存在直接影响而且存在空间外溢效应;生育观念的扩散效应和生育行为的模仿效应是城镇化发挥作用的基础;不同质量的城镇化对生育率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户籍人口-城镇化"对本地生育率影响较大,而"流动人口-城镇化"对周边地区影响很大,说明人口流动是生育观念传播扩散以及生育率地区差距缩小和收敛的重要原因;城镇化进程中生育率持续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仍是计生政策约束的后果。未来伴随着城镇化加速发展,全国的生育率(尤其是发达地区的生育率)将超越适度低生育率的目标而继续下降,尽快放宽计生政策,研究出台鼓励生育的公共政策,有助于防止生育率过度下降。
戈艳霞
关键词:城镇化生育率人口流动空间面板模型
中国妇女生育水平变动考证和未来人口发展的策略选择被引量:9
2009年
1990年以来各类人口调查和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目前的低生育水平的实现有外在政策强力的作用,更有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内生化的作用;真实的生育水平既不是调查包括人口普查所显示的那样低(低于1.5),也不是有关部门和政府所想象的那样高。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平均生育意愿不会高于2个孩子,这是生育率持续稳定的根本。众所周知,为了保证人口稳定持续的发展,应使妇女生育率保持更替水平或至少接近更替水平。从人口发展规律和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规律出发,结合当前我国居民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走低的实际,我们应该抓住生育政策调整的最佳时期,调整应该在最佳时期即未来5-10年内完成。
王金营
关键词:生育意愿生育政策生育水平人口预测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下的中国人口发展态势被引量:92
2016年
在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实施背景下,文章运用分家庭类型的分年龄别孩次递进生育率模型测算政策目标群体并根据其再生育意愿和计划完成时间推测新增出生人口,得出生育水平、生育模式,并对未来人口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将累计多出生近2100万人,总人口峰值将推迟到2030年的14.66亿,略大于不调整政策的情况。同时,"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一定程度上放缓了总人口和劳动力人口的减少速度;增加了2035年之后的劳动力供给、减轻了劳动力负担和人口老化程度。但预测结果也显示总人口的减少趋势并没有改变,2030年后我国人口将以平均每年640多万的规模持续减少,到本世纪末人口减少到10.16亿。
王金营戈艳霞
关键词:生育政策人口预测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
中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形势及未来变化趋势研究——兼对中国劳动市场刘易斯拐点的认识和判断被引量:47
2011年
通过对我国当前的劳动力供求关系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分析,可以判断目前刘易斯拐点还没有真正到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劳动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而持续的低生育率将会导致未来劳动供给减少。为了对未来劳动供需关系有一个较为客观的判定,采用生产函数法,设计高低两个未来经济增长速度方案,在给定经济增长速度下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未来资本存量的增长,结合对TFP给出相应假设,测算得到未来劳动力的需求。比较已有的劳动供给预测结果,即可预测我国未来劳动力供求的第一个刘易斯拐点将在2015~2020年前后出现。因此我国未来宏观经济发展应该适应未来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动。
王金营顾瑶
关键词: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刘易斯拐点宏观经济
1990年以来中国人口寿命水平和死亡模式的再估计被引量:45
2013年
文章采用留存率方法和布拉斯罗吉特生命表法对1990年以来三次人口普查的低龄人口和老年人口的死亡漏报、年龄别死亡概率、寿命水平进行重新评估计算。结果发现,低龄人口0~4岁漏报较为严重,特别是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不仅仅0~4岁人口死亡漏报严重,而且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死亡漏报也相当严重。根据重新修正的分性别、分年龄别的死亡概率数据,构建生命表,分别计算得到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出生预期寿命,1990年我国男性出生预期寿命为67.33岁,女性为71.70岁,2010年男性为71.58岁,女性为78.26岁。进入21世纪的前10年我国寿命水平提高快于2000年之前的20年。
王金营
关键词:死亡漏报
中国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实证被引量:132
2010年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使得劳动负担逐渐下降,这对于储蓄水平的上升和劳动力投入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我国劳动负担比与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劳动负担比每下降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将提高1.06个百分点,在过去的30年里劳动负担降低累计带来的经济增长占总增长的27.23%。通过计量检验证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所产生的促进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是存在的。由此我们推断,由于未来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向人口老龄化,劳动负担逐步上升,这将会对未来的经济增长造成制约。利用未来10~20年时间较轻的劳动负担的机遇期,我们应当建立良好的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以及制定积极的人口政策,调整当前生育政策、适时执行宏观经济政策(劳动就业政策)来应对已发生的、正在进行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经济继续保持强有力的增长态势。
王金营杨磊
关键词:人口红利经济增长人口年龄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