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0225007)
-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庆军孙杉李德铢罗燕江操国兴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两种姜科花柱卷曲性植物柱头的位置与其可授性的关系被引量:5
- 2007年
- 花柱卷曲性是一种见于姜科山姜属(Alpinia)和砂仁属(Amomum)植物中的独特的性二态现象,具有这一性系统的植物,其居群包括上举型和下垂型两种表型,所有个体的雌雄性别功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本研究通过操控授粉和花粉管生长两项实验,探讨花柱卷曲性植物个体两性功能的隔离方式及其适应意义。云南草蔻(Alpinia blepharocalyx)操控授粉实验表明,自花花粉对其异交率影响不显著(P>0.05),但可能由于自花花粉沉降导致胚珠贴现进而引起近交衰退,操控条件下每果结籽数显著减少(P<0.01)。云南草蔻和红豆蔻(Alpinia galanga)花粉管生长实验都显示无论对两种表型进行怎样的授粉处理,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速率仅在柱头处于可授位置时表现出最大值,与自交和异交授粉方式无关;上举型植株上午花粉囊虽未裂但其内花粉已成熟。研究结果表明即使不考虑花柱运动,山姜属植物也具有异型雌雄异熟的特性。这一结果证实了花柱卷曲运动机制是通过互补式雌雄异位和异型雌雄异熟相结合形成的花部二态性,异型雌雄异熟促进了异交,而花柱运动的功能可能在于避免雌雄干扰。
- 刘敏孙杉李庆军
- 关键词:ALPINIA近交衰退异交率花粉管生长
- 雅鲁藏布江河谷丝须蒟蒻薯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 2006年
- 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河谷的丝须蒟蒻薯(Taccaintegrifolia)与其在东南亚的主要分布区具有明显的间断分布格局。为了探讨地理隔离对其居群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我们应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采自西藏墨脱的3个丝须蒟蒻薯居群共65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分析,并与马来西亚Seremban的1个居群(19个个体)进行了比较。19个ISSR引物共扩增到165个位点,其中111个为多态位点,占67.68%。丝须蒟蒻薯在物种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虽然不低(PPB=67.68%,HT=0.185,Hsp=0.292),但在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却非常低(PPB=12.81%,HE=0.065,Hpop=0.044)。与马来西亚居群(Ma)(PPB=31.71%)相比,墨脱的3个居群遗传多样性极低(PPB分别为3.66%,8.54%,7.32%)。Ma居群与墨脱居群相隔2000km以上,两个地区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很大(GST=0.777,FST=0.9206),而墨脱的3个居群间(0.28%)及居群内(7.94%)的遗传分化却非常低(P<0.001)。居群间极其有限的基因流(Nm=0.1435)可能是由于该物种是以自交为主的种类、种子散布很困难、居群间的隔离、生境的破碎化等原因所致。总之,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特殊的地形和地貌以及与其他热带地区的地理隔离是造成丝须蒟蒻薯在这一地区遗传多样性极低的可能原因。
- 张玲李庆军李德铢
- 花柱卷曲性的维持及功能性别特化被引量:6
- 2010年
- 花柱多态型的型比通过选型交配形成的负频率依赖的选择来维持。种群空间格局对于频率依赖选择所维持的花柱多态型是至关重要的。该研究使用摆放实验构建不同型比的马来良姜(Alpinia mutica)人工种群,以评价花柱卷曲性促进选型交配的功能。使用邻域模型调查了云南草蔻(Alpinia blepharaocalyx)种群中的目标植株的坐果数、结籽数及其邻域中花序的数量和型偏以探讨在局域尺度上目标植株的雌性适合度是否受负频率依赖的选择。通过比较云南草蔻上举型和下垂型各繁殖性状的差异以及两型的功能性别的计算以评估两型功能性别可能存在的特化趋势。摆放实验结果说明花柱卷曲性形成的二型种群可以促进型间花粉传递。在局域尺度上,云南草蔻两型倾向于同型聚集分布,这一分布特点反映出其克隆生长特性。统计结果说明:邻域中异型花粉供体相对丰富度对两型目标植株都无影响;目标植株雌性适合度在邻域中不受负频率依赖选择的影响。这一结果并不支持负频率依赖的选择在该研究尺度上是影响种群型比结构的主要机制。云南草蔻两型个体在花期和果期的繁殖指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功能性别计算结果显示选型交配是种群内唯一的交配模式时,下垂型功能性别偏雌性而上举型功能性别偏雄性。这一功能性别特化的趋势可能是通过对上举型的雄性功能的选择而造成的,并可能与种群型结构相关。当功能性别计算只考虑自交而忽略近交衰退时,种群功能性别偏向雌性。
- 孙杉操国兴罗燕江李庆军
- 关键词:花柱卷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