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7JJD840199)
- 作品数:10 被引量:56H指数:5
- 相关作者:唐晓涛张应强黄志繁王彦芸卢树鑫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南昌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清中后期村落联盟的形成及其对地方社会的意义——以“拜上帝会”基地广西浔州府为例被引量:8
- 2010年
- 本文以太平天国拜上帝会基地广西浔州府为例,探讨清代中后期民间的祭祀性地缘组织——村落联盟之形成及其对地方社会的意义。本文指出,明清时期的浔州府地区在地方社会秩序形成过程中,发展出以社、庙祭祀为中心的超宗族、超村落的地缘组织即村落联盟。村落联盟在清中后期成为地方进行乡村整合的重要形式,更随着朝廷制度的变化,借用国家行政法规术语来使自身的存在合法化,成为地方最主要的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深刻影响着地方社会的历史进程,在浔州府地区,它成为拜上帝会建立的重要背景,在华南其他地方,其对地方社会的影响也值得进一步深究。
- 唐晓涛
- 关键词:清代拜上帝会
- 试论“猺”、民、汉的演变——地方和家族历史中的族群标签被引量:5
- 2010年
- 广西大藤峡地区在明代以"猺乱"频繁而闻名。明中期,桂西土司狼兵进入当地平乱,明政府安插教化,形成了"猺"、"獞"、"狼"、"民"等族类共存的格局。清朝,隨着国家正统文化秩序确立,土著通过创建宗族等方式建构祖先的士大夫形象。现今该地区被称为"猺"、"獞"、"狼"者已踪影难觅,取而代之者是被认定为"汉族"的人群,大多族谱也称祖先来自广东。族群标签及族谱编撰的背后,呈现的是地方社会变迁与国家秩序建立的复杂历史过程。本文以大藤峡地区崇姜里人群的身份变化为个案来揭示此过程。
- 唐晓涛
- 区域开发与清水江下游村落社会结构——以《永定江规》碑的讨论为中心被引量:14
- 2009年
- 具有一定深度历史关怀的区域研究,探索特定区域社会的结构过程,是有益于理解区域与人群差异性和解释中国文化多样性的一种重要学术取向。通过对清代乾隆年间一方碑铭《永定江规》以及其他一些民间文献的解析,探讨清初随着王朝政府开辟"新疆"和有计划地疏浚清水江,在木材采运贸易逐步发展并日趋繁荣的历史背景下,清水江下游地区村落社会关系所发生变化的一些重要侧面;并指出,在因应国家力量强有力介入、区域市场网络形成及区域社会重构的过程中,清水江流域不同人群创造性地采借和运用了各种正统性资源和文化手段,而这也正是了解和认识区域社会结构及其演变的重要基础。
- 张应强
- 关键词:清代社会结构
- 武靖州的设立、迁址及其废置缘由考析被引量:3
- 2011年
- 武靖州的设立、迁址和最终被裁撤的历史过程及政治经济背景,是明中期广西边疆地区局势变化,朝廷对华南地区的经营策略,以及官府和地方将领对狼兵的定位及使用策略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反映了明代国家军政秩序在华南地区推广和变化。
- 唐晓涛
- 关键词:明朝土司
- 学者与草根互动中的社会史研究——以四川客家研究中心为个案被引量:1
- 2011年
- 社会史研究取向始终将学术眼光向下,学者走出书斋亲临历史现场进行考察,调动了基层草根文史工作者的热情。四川客家研究中心十年来的历程表明,学者与草根之间的互动,无论在研究方法还是史料发掘利用上,都为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 刘正刚王潞
- 关键词:社会史学者草根客家人
- 节日内涵流变与地方文化创造——都柳江下游富禄花炮节探析被引量:5
- 2013年
- 清朝雍乾时期都柳江河道的疏浚与治理,吸引了来自闽粤的客家移民来到广西富禄定居经商。富禄"三月三"花炮节原本是闽粤籍客家人所带来的与天后信仰相契合的节日,却因为不同时期移民境遇及人群关系的嬗变,逐渐衍生为三个不同时间和空间依次进行的花炮节,并在长期的文化互动过程中最终成为侗族与汉人共同参与的地方盛典。
- 王彦芸
- 关键词:移民文化创造
- 清季民国时期长安市镇商人类型及其关系网络被引量:3
- 2012年
- 市镇作为联结城乡的实体,愈来愈多进入相关学科的研究视野中。清末民国时期,扼都柳江要冲的长安以水运之便吸引大量的外省商人入驻,渐而发展为市镇。在整个市场体系形成过程中,基于社会身份的差异,长安镇商人群体逐渐形成了外省商人、乡土商民以及官僚绅商三种商人类型。各类商人依据不同身份背景建构关系网络:外省商人以地缘、业缘关系为纽带立足商场;乡土商民则依靠家庭、宗族扶持开拓局面,而官僚绅商主要凭借体制权力笼络资源。这些关系网络相互交织和叠加,体现了长安市镇社会利益群体多元化和关系网络复杂化的特点。
- 何良俊
- 关键词:商人关系网络
- 土客冲突、商镇发展与民俗创造——江西上犹营前圩的个案研究被引量:12
- 2011年
- 随着大量流民进入赣南上犹县的营前圩,营前的土客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虽然清初至清中叶营前的土著仍然维持强势的经济实力和文化优势,但至晚清,客籍人逐渐掌握了商镇的控制权和地方文化话语权。此时,营前的土客矛盾已经不明显,而各宗族之间的争斗却激烈起来。宗族在争斗中逐渐"创造"出了独特的地方民俗:门榜与九狮拜象。可以说,营前地区独特的两种民俗———"门榜"和"九狮拜象",并非单纯的"客家民俗",而是营前各宗族历经土客冲突与融合,面对变动的社区政治经济格局,对原有民俗的"发明"和"创造"。从本质上说,"地方"民俗实际上是一种策略,一种应对社区竞争和发展需要的策略;从广义上说,一切民俗活动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动,民众根据现实政治经济需要对传统民俗不断进行着"发明"和"创造"。
- 黄志繁
- 关键词:宗族民俗
- 村落空间与历史记忆——三门塘人的家族故事与船形隐喻被引量:3
- 2010年
- 将既抽象又具体的"空间"概念落实到日常社会生活之中,是人类学切入历史记忆论题的基本路径。根据收集到的族谱、碑刻和访谈资料大致勾勒出三门塘几大家族的一个变迁过程,呈现三门塘人如何透过船形的空间意象来看待村落家族居住空间对其兴衰的影响,如何将船形视为家族权势强弱变化的一个隐喻,并将家族故事与空间想像相结合,建构出可供他们叙述的村落历史记忆。
- 钱晶晶
- 关键词:历史记忆三门塘
- 蠲免钱粮与均田摊粮——清水江下游地区清代田赋征收的形成与演变被引量:4
- 2010年
- 清水江地区清代以来以木材的种植与伐运为中心的经济生活,是区域社会独特的现象,为目前学界关注的重点。同时,王朝国家推行的土地制度及相关政策,塑造或改变了地方社会的地权观念以及地权关系。这一进程,反映了清代王朝国家对该地区渐次恢复统治、开辟新疆过程中,为维护地方社会稳定、强化统治所做出的努力。
- 卢树鑫
- 关键词: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