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073016)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林清宋国玄赵君亮束成钢姜佩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星团
  • 2篇星系
  • 2篇银河系
  • 2篇球状星团
  • 1篇星系形成
  • 1篇星系演化
  • 1篇恒星
  • 1篇高红移
  • 1篇超星
  • 1篇BREAK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2篇赵君亮
  • 2篇宋国玄
  • 2篇林清
  • 1篇姜佩芳
  • 1篇束成钢

传媒

  • 3篇天文学进展

年份

  • 2篇2002
  • 1篇200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高红移Lyman Break星系被引量:1
2002年
总结了到目前为止用所谓 Lyman Break方法(亦称为UV drop 方法)观测得到的高红移(z≈3)Lyman break星系的观测特征,包括光度函数、半光度半径分布、空间密度及成团性、恒星速度弥散、超星风及大尺度气体团块运动和金属丰度等。还对其目前的理论工作做了综合介绍,对当前两种主要模型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作者的个人观点。
束成钢姜佩芳
关键词:星系形成恒星
球状星团的形成与演化(Ⅰ):观测特征被引量:1
2001年
对与球状星团形成与演化有关的观测特征进行了总结,分别从球状星团的空间分布特征、金属度分布特征、光度函数和质量函数,以及不同星系中球状星团的数量特征等方面介绍了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中球状星团的最新观测事实。
林清赵君亮宋国玄
关键词:球状星团银河系星系演化
球状星团的形成与演化(Ⅱ):模型
2002年
简要介绍了若干关于球状星团形成与演化的代表性模型,包括球状星团诞生于星系形成之前的模型、自增丰演化模型、原始云团的碰撞聚合模型、两阶段形成模型以及星系并合激发形成球状星团的模型和吸积模型等。
林清赵君亮宋国玄
关键词:球状星团银河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