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525B06)

作品数:16 被引量:359H指数:10
相关作者:赵团结徐冉盖钧镒王彩洁张礼凤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5篇大豆
  • 7篇种质
  • 3篇新种质
  • 3篇性状
  • 2篇选育
  • 2篇烟粉虱
  • 2篇生态因子
  • 2篇种质创新
  • 2篇种质资源
  • 2篇重组自交系
  • 2篇籽粒
  • 2篇自交
  • 2篇自交系
  • 2篇夏大豆
  • 2篇粒数
  • 2篇抗性
  • 2篇分期播种
  • 2篇粉虱
  • 2篇QTL定位
  • 2篇QTL分析

机构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山东省农业科...
  • 3篇河南省农业科...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黑龙江省农业...
  • 2篇周口市农业科...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山东教育学院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省种子管...

作者

  • 5篇徐冉
  • 5篇赵团结
  • 4篇张礼凤
  • 4篇盖钧镒
  • 4篇王彩洁
  • 3篇周新安
  • 3篇李卫东
  • 2篇周蓉
  • 2篇梁慧珍
  • 2篇王树峰
  • 2篇戴海英
  • 2篇卢为国
  • 2篇邱德珍
  • 2篇沙爱华
  • 2篇王贤智
  • 2篇张晓娟
  • 2篇李伟
  • 1篇杨光宇
  • 1篇马占峰
  • 1篇关荣霞

传媒

  • 6篇作物学报
  • 3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大豆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8篇2006
  • 3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豆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含油量的QTL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以大豆重组自交系soy01群体中的255个家系为作图群体,利用225个分子标记和2个形态标记构建了一张包含27个连锁群的大豆遗传连锁图谱,总遗传距离1315.46cM,平均标记间距5.79eM。在构建遗传图谱的基础上,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10个与含油量相关的QTL。这些QTL分别位于大豆遗传图谱的A2、C2、D1b、M和N连锁群,解释的遗传变异范围为4.0%~12.2%。这些QTL中,4个与Soybase数据库中的QTL有可能是相同的位点,2个可能是新的位点,其余4个是否是新的位点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亲本中豆29和中豆32中均有增效基因分布,通过遗传重组可以提高大豆含油量。
王贤智周蓉张晓娟单志慧沙爱华陈海峰邱德珍李培武周新安
关键词:大豆含油量重组自交系QTL定位
“十五”大豆创新种质和1963—1995年间育成品种的SSR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对22份"十五"攻关培育的创新种质和22份大豆育成品种进行了24个SSR标记的分析比较,目的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创新种质的遗传结构特点,为拓宽我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及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24个SSR位点共检测出231个等位变异,其中15.8%(36个等位变异)为创新种质所特有,特别是在与大豆胞囊线虫紧密连锁的Satt309位点上验证了一个我国独有的等位变异。结合UPGMA和Model-based聚类结果,将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分为4组,第Ⅰ组由13份来自东北和山西的创新种质组成;第Ⅱ组由8份来自东北的育成品种组成;第Ⅲ组由8份来自黄淮海和南方的大豆种质组成,其中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各为4份;第Ⅳ组由4份育成品种组成,分别来自吉林、黑龙江、河南和山西。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国外种质和野生大豆创造的创新种质丰富了东北地区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因此,应加强利用国外种质、我国栽培大豆地方品种和野生大豆等优异资源,在创造优异大豆新种质的同时,拓宽我国大豆的遗传基础。
李英慧刘燕关荣霞魏淑红杨光宇周新安张孟臣杨春燕朱保葛李卫东刘学义徐冉孙君明朱申龙赵团结刘章雄常汝镇邱丽娟
关键词:创新种质育成品种SSR标记
大豆不育性自然变异的发现与鉴定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研究大豆不育性自然变异的特点,发掘新不育种质。【方法】1998~2003年通过田间观察和实验室镜检从8327份大豆资源和414个大豆杂种后代群体中分别筛选出11和6个不育新种质,对其进行雌雄育性表现及遗传研究,并通过5个品种的大群体估算大豆不育性自然突变频率。【结果】对这17个不育种质与原亲代形态性状比较结果表明,10个从大豆资源群体所获得的不育种质与原亲本相似,其不育性可能由基因突变所致。17个不育材料中13个雄性完全不育,4个部分不育,由人工平行杂交试验结果及不育株自然结荚状况可将不育种质的雌性育性分为可育、部分不育和完全不育3类,雌雄育性组合有6种不育类型。17个不育材料中7个为雄性完全不育-雌性可育类型(MS-FF),其中NJS-3H、NJS-4H、NJS-8H具有良好的自然异交结荚能力;分别有2个为雄性完全不育-雌性部分不育(MS-FPS)和雄性部分不育-雌性可育类型(MPS-FF);另各有1个分别为雌雄完全不育(MS-FS)、雌雄部分不育(MPS-FPS)和雄性部分不育-雌性完全不育类型(MPS-FS),还有3个雄性不育,雌性育性有待进一步分析。遗传分析表明新发现的不育材料均为由核基因控制的核不育材料。其中NJS-8H(单显性基因遗传的MS-FF类型)、NJS-2H和NJS-12H(单隐性基因遗传的MS-FPS新类型)、NJS-9(双隐性基因控制的MPS-FF类型)、NJS-7H(双隐性基因控制的MPS-FPS类型)、NJS-10H(花和叶形均异常的MPS-FS类型)等不育性类型为以往未曾报道的。其他材料的不育性均受单隐性基因控制。5个品种大群体测定结果,不育性突变频率为0~1.87×10-4。【结论】通过自然变异选择获得了不同类型的大豆核不育种质,包括单显性基因遗传的MS-FF类型等尚未见报道的新不育表型和基因型类型,自然界不育性变异并不少,应重视自然变异的选择与积累,以供进一步雌雄育性变异与生殖生物学�
赵团结盖钧镒
关键词:大豆核不育
山东大豆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分析被引量:75
2006年
通过对山东省205份大豆种质资源的形态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主茎节数的形态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96;花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为0.63。总体上是数量性状形态多样性指数大于质量性状。通过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36.49%,第二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13.24%;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把205份材料聚为3类,其中第1类149份材料,品种生育日数较短,株高低,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均少于其他2类。第2类54份材料,品种生育日数稍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较多,株高较高,百粒重较小。第3类仅2份材料,分别来自第Ⅳ生态区和第Ⅴ生态区。这2个品种生育期较长,株高较高,百粒重较大。
张礼凤李伟王彩洁徐冉戴海英
关键词:大豆种质资源聚类分析
山东夏大豆品种的脂肪品质及其遗传改良途径分析被引量:13
2006年
大豆[Glycine max(L)Merrill]脂肪品质的优劣取决于不同脂肪酸在脂肪中所占的比例。为了解山东省夏大豆品种脂肪品质,探讨大豆脂肪品质的改良途径,本研究对727份山东省夏大豆品种的粗脂肪含量、5种脂肪酸含量及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夏大豆品种的粗脂肪和脂肪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粗脂肪含量为13.9%~24.0%,其中硬脂酸占脂肪总量的1.6%~5.5%,平均3.3%;软脂酸为7.1%~14.5%,平均12.1%;油酸为14.2%~34.4%,平均21.6%;亚油酸为43.9%~61.4%,平均54.3%;亚麻酸为4.9%~13.6%,平均8.7%。通过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可获得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高的品种。各种脂肪酸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59^**~0.417^**,利用其相关性可以有效改善大豆脂肪中不同脂肪酸的比例,提高大豆脂肪品质。脂肪酸与生育日数、株高、百粒重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95^**~0.402^**。利用这些相关性,通过农艺性状可间接选择必需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品种,改良大豆的脂肪品质。
徐冉张礼凤王彩洁李星华李伟戴海英
关键词:夏大豆脂肪酸
高油多抗大豆新种质东农1234的选育与利用被引量:1
2006年
东农1234是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育成的高油多抗大豆新种质,该种质含油量23%,中抗灰斑病和病毒病。东农1234的遗传基础好,可做为高油育种的核心亲本广泛利用。东农1234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第三积温带,内蒙古自治区的兴安盟、呼伦贝尔盟,吉林省东部山区和半山区等地种植。适应性强,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宁海龙李文滨魏淑红赵淑文马占峰王继安
关键词:大豆抗病亲本
大豆籽粒维生素E含量与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大豆籽粒富含VE,是人类重要的VE来源之一。为了研究生态因子对大豆籽粒中VE含量的影响,2001—2002年在河南省夏大豆主产区的5个试点,以豫豆25为材料,分13期播种,将109个大豆样本籽粒的VE含量与气象、土壤养分和海拔等33个生态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诸样本VE总量的变异范围为500.99-2353.68μgg^-1。逐步回归筛选出9个生态因子与大豆VE含量显著相关。与VE含量呈负相关的因子有幼苗期(P〈0.01)、分枝期(P〈0.001)和花荚期(P〈0.001)降水、花荚期昼夜温差(P〈0.05)、鼓粒成熟期日照(P〈0.001)及土壤速效氮含量(P〈0.001);与VE含量呈正相关的因子有:土壤磷含量(P〈0.001)和海拔(P〈0.001)。另外,VE含量与花荚期日照呈正相关(P〈0.001),与花荚期日照的平方呈负相关(P〈0.01)。这些结果对高VE含量品种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卫东卢为国梁慧珍王树峰苑保军耿臻王素阁范彦英刘亚非王令涛
关键词:大豆维生素E生态因子分期播种
高油大豆新种质合交00-23的选育与利用被引量:1
2005年
郭泰魏淑红刘忠堂胡喜平王志新吴秀红郑伟陈德祥
关键词:高油大豆选育方法栽培技术
大豆资源的筛豆龟蝽[Megacopta cribraria(Fabricius)]抗性鉴定被引量:11
2006年
在观察筛豆龟蝽发生情况及其在大豆上的危害特征基础上,比较了田间自然危害条件下各种抗性鉴定指标,以茎枝黑霉程度结合叶片紫斑数为抗性分级指标鉴定了国内外大批资源,筛选出58份抗、感食叶性害虫的大豆材料,其筛豆龟蝽抗性结果表明,品种间、观察日期间和区组间都有极显著差异,品种×观察日期互作也极显著,最终筛选出PI227687、安陆小黄豆、花柒黄毛豆、沔阳白毛豆等高抗种质,并提出了一套鉴定方法和指标。
邢光南赵团结盖钧镒
关键词:抗虫性
超高产大豆育种研究的进展与讨论被引量:140
2006年
根据现时大豆品种产量潜力水平提出中国大豆超高产育种目标,并从大豆产量性状遗传改良、理想株型育种及杂种优势生产利用探索等方面综述了与超高产大豆选育相关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今后的大豆超高产育种研究进行讨论。
赵团结盖钧镒李海旺邢邯邱家驯
关键词:大豆超高产育种育种策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