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215)

作品数:9 被引量:114H指数:7
相关作者:许清海张生瑞李曼玥穆会双李洁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生物学
  • 7篇天文地球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花粉
  • 5篇植被
  • 3篇植物
  • 2篇典型草原
  • 2篇典型草原区
  • 2篇泥河湾盆地
  • 2篇孢粉
  • 2篇古气候
  • 2篇古植被
  • 2篇V模型
  • 2篇ER
  • 2篇草原
  • 2篇草原区
  • 1篇低山丘陵
  • 1篇低山丘陵区
  • 1篇地层
  • 1篇地质时代
  • 1篇第四纪
  • 1篇形成环境
  • 1篇运输能力

机构

  • 9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河北省文物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林奈大学

作者

  • 8篇许清海
  • 6篇张生瑞
  • 5篇李曼玥
  • 4篇穆会双
  • 3篇梁剑
  • 3篇李洁
  • 3篇李阳
  • 3篇胡亚楠
  • 2篇曹现勇
  • 2篇谢飞
  • 2篇张娅红
  • 1篇刘耀亮
  • 1篇王法岗
  • 1篇王涛
  • 1篇李月丛
  • 1篇浑凌云
  • 1篇张攀攀

传媒

  • 4篇第四纪研究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泥河湾盆地籍箕滩剖面记录的6400年以来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本文对泥河湾盆地籍箕滩剖面地表下65~ 75cm、140~150cm、190~ 200cm和300~310cm处的4块泥质样品进行了AMS14C测年,校正后的年代分别为2117cal.a B.P.、3081cal.a B.P.、5481cal.aB.P.和6420cal.a B.P.,表明籍箕滩剖面305cm以上地层形成于全新世中晚期.籍箕滩剖面的孢粉、炭屑和磁化率分析,揭示了研究区中全新世以来的植被演替、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6400~ 5800cal.a B.P.,气候总体温暖湿润,籍箕滩南面的浅山地带可能有森林生长,孢粉百分比和炭屑含量的变化表明,该阶段植被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非常敏感.6000cal.a B.P.前人类活动使籍箕滩剖面南面浅山地带的森林遭到一定破坏;6000~5800cal.a B.P.,籍箕滩周边的人类活动可能有所减弱或迁移他处,籍箕滩剖面南面浅山地带的森林得到一定恢复;5500 cal.a B.P.左右的降温事件和4000 cal.a B.P.左右的干旱事件以及人类活动,使得泥河湾盆地的森林植被破坏后再也没有恢复到之前的景观,草原植被迅速发展;4000~2000cal.a B.P.,气候以冷干为主,区域内森林植被几近消失,只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有小片阔叶灌丛林生长,植被类型表现为草原或干草原.泥河湾盆地中晚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与其他地方的对比表明,东亚季风的衰退具同步性.
胡亚楠许清海张生瑞穆会双李阳李曼玥
关键词:泥河湾盆地中晚全新世孢粉
中国第四纪花粉现代过程:进展与问题被引量:50
2015年
花粉现代过程是第四纪花粉分析的基础,对正确解释地层花粉组合,定量恢复古植被、古气候至关重要.近年来,孢粉学者对花粉现代过程开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笔者近几十年对花粉现代过程的探索,从花粉产量、花粉传播、花粉源范围、花粉沉积、花粉保存、花粉与植被和气候的关系及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探讨,介绍和评述了第四纪花粉现代过程的进展与问题.通过对比已有研究成果,笔者认为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孢粉学者在古气候和古植被定量重建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不同重建方法各有优缺点,且适用范围不同;花粉产量、花粉源范围、花粉传播与散布、古气候和古植被重建方法和模型等尚不完善,都有待改进;更希望尝试和研发新模型和新方法,进而获得更可信的古气候和古植被记录.虽然国外学者较早开展了花粉与人类活动关系研究,但目前中国在花粉与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率先开展了人类活动强度定量重建的尝试,希望国内相关学者在今后研究中继续予以关注,以期在地层中定量识别和提取古人类活动信息方面有所突破.此外,国内外对花粉沉积过程和花粉保存研究尚显不足,虽然部分学者就其开展了部分实验和模拟,但缺乏自然环境条件下花粉沉积和埋藏过程研究,亟待开展相关工作.
许清海李曼玥张生瑞张娅红张攀攀卢静瑶
Relative pollen productivities of typical steppe species in northern China and their potential in past vegetation reconstruction被引量:13
2014年
The Relative Pollen Productivities(RPPs)of common steppe species are estimated using Extended R-value(ERV)model based on pollen analysis and vegetation survey of 30 surface soil samples from typical steppe area of northern China.Artemisia,Chenopodiaceae,Poaceae,Cyperaceae,and Asteraceae are the dominant pollen types in pollen assemblages,reflecting the typical steppe communities well.The five dominant pollen types and six common types(Thalictrum,Iridaceae,Potentilla,Ephedra,Brassicaceae,and Ulmus)have strong wind transport abilities;the estimated Relevant Source Area of Pollen(RSAP)is ca.1000 m when the sediment basin radius is set at 0.5 m.Ulmus,Artemisia,Brassicaceae,Chenopodiaceae,and Thalictrum have relative high RPPs;Poaceae,Cyperaceae,Potentilla,and Ephedra pollen have moderate RPPs;Asteraceae and Iridaceae have low RPPs.The reliability test of RPPs revealed that most of the RPPs are reliable in past vegetation reconstruction.However,the RPPs of Asteraceae and Iridaceae are obviously underestimated,and those of Poaceae,Chenopodiaceae,and Ephedra are either slightly underestimated or slightly overestimated,suggesting that those RPPs should be considered with caution.These RPPs were applied to estimating plant abundances for two fossil pollen spectra(from the Lake Bayanchagan and Lake Haoluku)covering the Holocene in typical steppe area,using the"Regional Estimates of Vegetation Abundance from Large Sites"(REVEALS)model.The RPPs-based vegetation reconstruction revealed that meadow-steppe dominated by Poaceae,Cyperaceae,and Artemisia plants flourished in this area before 6500–5600 cal yr BP,and then was replaced by present typical steppe.
XU QingHaiCAO XianYongTIAN FangZHANG ShengRuiLI YueCongLI ManYueLI JieLIU YaoLiangLIANG Jian
关键词:典型草原区花粉类型植被重建蒿属植物交通运输能力
孢粉资料定量重建泥河湾盆地侯家窑遗址时期的古气候被引量:19
2015年
泥河湾盆地侯家窑遗址在中国旧石器文化及古人类演化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前人研究多集中在古人类及哺乳动物化石及其地层年代方面,对古人类生存时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较少,更未见定量研究.本文利用最终筛选后的420个表土和83个地层样品的孢粉数据,采用MAT(modern analogue technique)方法定量重建了泥河湾盆地侯家窑遗址220~85ka B.P.的年均温和年均降水序列.依据孢粉定量重建的气候变化序列与大西洋-太平洋深海氧同位素和南极冰芯记录的MIS 5、MIS 6和MIS 7阶段有较好对应.冰期时,泥河湾盆地的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2~4℃,年均降水量比现在多200~400mm;间冰期时,年均气温比现在高约1℃,或与现在相近,年均降水量也与现在相近.冰期时,泥河湾盆地的古气候相对稳定,间冰期时波动频繁.侯家窑古人类生活在大理冰期(MIS 6阶段),气候寒冷湿润,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成为侯家窑人的主要食物来源,侯家窑人已学会适应和抵御严寒的气候环境.
穆会双许清海张生瑞浑凌云李曼玥胡亚楠李阳谢飞
关键词:泥河湾盆地孢粉
晋冀低山丘陵区人工扰动植被花粉组合特征被引量:2
2014年
54个晋冀低山丘陵区人工和人工扰动植被表土花粉样品分析表明:花粉组合以草本植物花粉(74.5%)为主,乔木花粉含量低于20%。人类活动较强的农田以谷物禾本科、蒿属和藜科花粉为主,人类活动较弱的荒地以蒿属、藜科和杂草禾本科花粉为主。人类活动强度不同,指示种不同,孢粉浓度亦不同;农田指示种为谷物禾本科、葡萄科和胡桃科,孢粉浓度约4380粒/g;而蒿属、蓼科和蔷薇科则为荒地指示种,孢粉浓度约10983粒/g。农作物种植方式不同,谷物禾本科花粉含量不同,单一禾本科作物种植区谷物禾本科花粉含量(40.2%)高于多种作物混作区(18.8%)和荒地(3.8%)的含量。谷物禾本科含量的变化可以为利用化石花粉提取和检测人类活动信息提供依据,也可为利用地层中谷物禾本科花粉判断古代农业活动提供依据。
李洁许清海曹现勇田芳丁伟梁剑
关键词:荒地花粉组合人类活动强度
中国北方典型草原区花粉产量及其定量重建古植被的作用被引量:26
2013年
基于中国北方典型草原区30个样点现代孢粉分析和植被调查,研究估算了常见花粉类型的相对花粉产量,并将估算结果应用于全新世以来的古植被定量重建.典型草原区现代花粉组合以蒿属、藜科、禾本科、莎草科和菊科等草本植物花粉为主,与草原区植物群落较一致.中国北方典型草原区上述五种主要花粉类型和常见花粉类型(唐松草属、鸢尾科、委陵菜属、麻黄属、十字花科和榆属)的风力传播能力强,相对花粉源1000m左右(以表土样品取样范围为沉积盆地半径,0.5m),且基本不受风速影响.榆属、蒿属、十字花科和藜科植物花粉产量最高,唐松草属植物花粉产量较高,而菊科和鸢尾科植物花粉产量较低,禾本科、莎草科、委陵菜属和麻黄属植物花粉产量适中.相对花粉产量检验表明:多数花粉类型相对花粉产量结果可信;但菊科和鸢尾科相对花粉产量被显著低估,禾本科、藜科、麻黄属相对花粉产量被高估或低估,利用相对花粉产量定量重建古植被时应谨慎.依据花粉产量定量重建的植被演替表明,现在的中国北方典型草原区6500—5600cal.aBP之前为以禾本科、莎草科和蒿属植物为主的草甸草原,之后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典型草原.
许清海曹现勇Fang TIAN张生瑞李月丛李曼玥李洁刘耀亮梁剑
关键词:典型草原表土花粉
相对花粉产量及其在古植被定量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13年
花粉产量是定量重建古植被、古气候的必要条件,目前花粉产量包括相对花粉产量和绝对花粉产量。由于较难获得多年连续的花粉沉积数据,学者多倾向于使用相对花粉产量进行古植被定量重建。相对花粉产量是某一花粉类型相对于同一参考种的花粉产量的比值(参考种通常选取植物群落和花粉组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同一花粉类型),可通过ERV(Extended R-value)模型进行估算,但其准确性受植被调查方法和模型假设条件影响较大。本文介绍了估算相对花粉产量所需的植被调查方法和利用花粉产量定量重建植被景观的模型。目前较成熟的模型为景观重建模型(Landscap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包括REVEALS模型(Regional Estimates of Vegetation Abundance from Large Sites,适用于面积≥1~5km^2的沉积盆地植被重建)和LOVE模型(Local Vegetation Estimates,适用于面积为0.1~1.0km^2的沉积盆地植被重建)。欧洲及我国不同区域相对花粉产量和REVEALS模型定量重建研究结果均表明,重建后的古植被景观能较好反映当地的古植被组成。
李洁许清海张生瑞穆会双李阳李曼玥胡亚楠梁剑
关键词:古植被
基于分类回归树的长白山和太岳山常见木本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长白山区和太岳山区植物种类丰富,可以为花粉形态研究提供丰富的材料。本文利用光学生物显微镜观察研究了长白山61科163属238种、太岳山48科119属153种,总计71科213属391种植物的花粉形态。本研究为利用地层中相...
王涛
关键词:木本植物花粉形态分类回归树
文献传递
中国北方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植物相对花粉产量和相关花粉源范围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花粉产量和花粉来源范围是影响花粉与植被关系的重要因素,因此,获得某一地区植物属种的花粉产量和花粉源范围是正确解释花粉组合,定量恢复古植被、古气候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长白山36个样点和太岳山30个样点详细植被调查的基础上,运用ERV模型估算了长白山11种花粉类型和太岳山10种花粉类型的相对花粉产量和相关花粉源范围。长白山研究区的相关花粉源范围为1000m左右,太岳山研究区为2000m左右,风速和花粉沉降速率对相对花粉产量影响不明显。以栎属为参照种(花粉产量为1),长白山11种花粉类型中松属(9.71±0.24)、蒿属(10.49±1.09)、桦属(6.01±0.12)和落叶松属(2.08±0.09)的相对花粉产量较高,胡桃属(0.93±0.13)、禾本科(0.10±0.11)、白蜡树属(0.15±0.03)和椴属(0.25±0.04)居中,莎草科(0.01±0.04)和榆属(0.0004±0.08)较低;太岳山10种花粉类型中松属(5.56±0.62)、桦属(2.39±0.22)、胡颓子科(1.61±0.22)和胡桃属(1.45±0.03)的相对花粉产量较高,毛茛科(1.13±0.50)、蒿属(0.003±0.24)、落叶松属(0.76±0.09)和禾本科(0.17±0.05)适中,莎草科(0.007±0.01)较低。
张攀攀许清海Marie-jose Gaillard穆会双张娅红卢静瑶
侯家窑遗址地层、年代与形成环境的新认识被引量:3
2016年
侯家窑遗址是目前国内外综合研究水平较高的旧石器遗址之一。恢复和重建遗址形成时期的气候和环境背景,对还原侯家窑人生存条件,理解古人类进化过程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最新的地层学、年代学和古生物学综合研究显示:侯家窑人生活在距今24—13万年,下文化层属牛轭湖相沉积,由泥河湾古湖退却和消亡过程中形成的冲沟或水道被随后发育的NNW—SSE向古河流切割阻塞形成;上文化层对应于后期发育的古土壤层。距今13—8万年,遗址区被冲洪积层掩埋。轨道参数引起的太阳辐射量变化是导致研究区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孢粉资料显示,研究区古气候、古环境经历了明显的冷暖交替过程,与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MIS 7阶段气候相对温和,植被景观为稀树灌丛草原;MIS 6阶段气候寒冷,年均温较现今下降3℃—4℃,发育典型的针叶林植被;MIS 5阶段气候温暖,植被景观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原。侯家窑文化经历了由温和向寒冷的气候变化,表明寒冷的气候条件并未导致侯家窑人灭绝,相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侯家窑文化的进步;MIS 5阶段以来,河流作用破坏了侯家窑人原有的生存条件,是导致侯家窑文化中断的主要原因。
李曼玥张生瑞许清海谢飞王法岗
关键词:地质时代古气候古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