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4B17)
- 作品数:77 被引量:860H指数:16
- 相关作者:李明德刘琼峰吴海勇吴金水肖和艾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不同栽培管理方式下土壤DTPA浸提态铁、锰、铜、锌含量差异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为探讨不同栽培管理方式下土壤DTPA浸提态铁(Fe)锰(Mn)铜(Cu)锌(Zn)含量的特征,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对上海郊区大棚及露地栽培体系下有机和常规农业生产系统中土壤不同土层DTPA-Fe、Mn、Cu、Zn含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生产系统的DTPA-Fe、Mn、Cu、Zn含量均高于常规生产方式,露地有机园艺管理耕作层DTPA-Mn、Cu、Zn浓度高于常规管理,而DTPA-Fe则反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栽培管理方式对DTPA-Fe、Mn、Cu、Zn含量具有显著性影响,且大棚条件下更为明显。因此,不同栽培管理方式改变了土壤DTPA浸提态铁锰铜锌的分布及其特性。
- 李苗苗石辉聂三安葛体达童成立肖和艾Kozo Iwasaki
- 关键词:有机栽培常规栽培土层深度土壤微量元素
- 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玉米生物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3年
- 基于江西进贤旱地长期施肥定位试验田,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不同器官的生物量、养分吸收与分配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长期施用化肥导致土壤pH值下降,不合理施肥使土壤养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有效缓解土壤酸化,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有效养分含量。(2)与对照相比,N处理降低了玉米籽粒、穗轴、秸秆和根茬的生物量,而均衡施肥(NPK、2NPK)及有机肥处理(NPKOM、OM)使玉米籽粒增产1.1~2.9倍,并提高了其他器官的生物量。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及N、P养分对玉米籽粒的产量影响显著,土壤K养分对玉米生物量影响相对较小。(3)玉米对N的吸收主要集中在籽粒和秸秆,分别占总吸N量的41.8%~61.3%和30.3%~48.4%,P在籽粒中的吸收量高达61.8%~73.9%,K的吸收主要集中在秸秆,占总吸K量的51.4%~67.9%。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则显著促进了作物各器官对养分的吸收和提高作物产量。作物养分的收获指数为P>N>K。
- 颜雄彭新华张杨珠周虎余喜初王雪芬谢平
- 关键词:长期施肥养分吸收红壤
- 土壤镉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5年
- 环境中重金属Cd主要通过土壤-作物-食品链对人体造成毒害。概括了影响作物吸收积累Cd的主要因素,包括作物本身特性、土壤中Cd的含量与形态分布、土壤性质及水肥管理措施,综述了土壤Cd对作物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细胞分裂和细胞膜透性、氧化还原系统、生物酶活性和基因表达方面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由此提出了应从Cd在食物链中转运的各个环节综合考虑降低Cd对作物的危害的阻控措施,以兼顾Cd污染农地的安全高效利用及食品安全问题。
- 肖光辉卢红玲彭新德
- 关键词:农作物镉污染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叶菜产量及氮吸收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采用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4种不同浓度组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空心菜和小白菜的产量、硝酸盐含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减少50%常规施肥的条件下,喷施PGRs能提高2种叶菜的产量,降低其硝酸盐含量。与50%常规施肥相比,在盆栽条件下,PGRs处理使空心菜和小白菜鲜重分别增加2.9%~17.0%和18.7%~54.0%(P<0.05);田间试验下,使空心菜和小白菜产量分别增加13.6%~50.3%和30.8%~38.6%,其产量与常规施肥相当(P>0.05)。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与50%的常规施肥相比,PGR1处理使空心菜和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了19.2%和19.8%(P<0.05);较之常规施肥分别降低了39.1%和32.2%(P<0.05)。而且,喷施PGRs能促进叶菜氮的吸收利用。与常规施肥相比,盆栽试验中PGR1处理小白菜氮含量显著增加(P<0.05),增加了7.3%;田间试验中,PGR2和PGR3处理的小白菜氮含量与常规施肥相当(P>0.05)。因此,外源合理施用PGRs能够保持叶菜作物高产,同时可提高蔬菜品质和养分吸收利用,达到减肥增效的目的。
- 袁金蕊李霞李宝珍肖和艾吴金水
-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硝酸盐空心菜小白菜
- 土壤改良剂对酸性水稻土pH值、交换性钙镁及有效磷的影响被引量:30
- 2014年
- 选取酸性水稻土进行土壤培养试验和水稻盆栽试验,分别施用生石灰(Q)、白云石粉(DP)、钙镁磷肥(CMP)以及土壤改良剂1号(M1)、2号(M2)、3号(M3)和4号(M4),分析其土壤pH值、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磷含量的变化,探讨土壤改良剂对酸性水稻土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改良剂(CK)比较,使用改良剂均显著提高了土壤pH(P<0.05);Q、DP和M2处理交换性钙含量增加显著(P<0.05),DP、M2、M3和M4处理交换性镁含量增加显著(P<0.05);M1、M3和M4处理显著降低了有效磷含量(P<0.05)。盆栽试验与土培试验相比较,施相同改良剂的土壤pH、交换性钙、镁、有效磷的变化幅度差异大,交换性钙含量除M3处理降低4.9%外,其余处理均升高,升高最多的有20.9%;交换性镁含量除DP处理升高14.9%外,其余均下降,M2处理降低最多,为9.2%;所有处理有效磷含量均升高,增加最多是M2处理,达114.6%。研究阐明了土壤改良剂在短期内能够影响土壤pH值、交换性钙、镁、有效磷含量的变化,但土培和盆栽两种方式造成的效果有差异。
- 文星李明德吴海勇刘琼峰
- 关键词:酸性土壤水稻土土壤改良剂有效磷
- 湖南省水稻主产区酸性土壤施用石灰的改良效果被引量:37
- 2014年
- 在湖南省水稻主产区进行不同石灰施用量对酸性土壤的改良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生石灰能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铝含量,增加土壤盐基离子含量,增产效果显著。施用生石灰粉50~100 kg/667m2对于酸性水稻土(初始土壤pH值4.5~5.4)改良有较好的应用效果,种植水稻施用生石灰75kg/667m2的增产效果较好,种植烤烟施用生石灰100kg/667m2的增产效果较好。
- 刘琼峰蒋平李志明李明德吴海勇文星
- 关键词:酸性土壤石灰水稻土
- 湖南不同季别稻作系统的生态能值分析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湖南稻作系统以一季稻和双季稻种植制度为主。论文通过评价稻作技术的调整对不同季别水稻种植效率的影响,期望为水稻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相关统计年鉴资料获取2002—2016年湖南早稻、中稻和晚稻生态系统环境资源、经济资源的投入与产出原始数据,采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对三季稻作系统的动态发展状况及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再将其能值投入产出效率与传统经济利润率指标进行比较。【结果】2002—2016年湖南稻田生态系统中投入的自然资源能值相对稳定,投入能值大部分依赖购买能值并趋向增加;能值投入结构调整为机械>人工+畜力>化肥>农药或种子>燃料>有机肥,农业机械化逐渐代替了以人工、畜力为主的生产方式。系统每千公顷种植面积的购买能值投入中不可更新工业能值投入呈明显增长趋势,其中机械作业能值投入贡献率最高,化肥投入为中稻>早、晚稻且长年居高不下,农药投入为中、晚稻>早稻且趋向增加;可更新有机能值投入密度则趋向减少,其中人工能值虽显著下降,其贡献率仍最高,种子投入为早稻>晚稻>中稻且早、晚稻趋向增加,畜力能值投入转变为中稻>早、晚稻且趋向不断减少,有机肥投入能值不断减少;购买能值投入从2012年起转变为中稻>早稻>晚稻系统。系统单位种植面积的能值产出、生态和经济平均利润率均为中稻>晚稻>早稻;早稻种植面积始终低于晚稻。系统能值指标变化趋势为:能值投入率方面晚稻>早稻、中稻;能值产出率方面中稻>晚稻>早稻;系统对环境的压力较小,但环境负载率指标增长较快且晚稻>早、中稻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已大幅下降至<2,2008年以后中稻>早、晚稻系统。【结论】湖南稻作系统生产方式日益现代化,系统富有活力但发展潜力日益下降。稻作经营仍属于粗放型方式,致�
- 周江向平安
- 关键词:水稻生态系统能值分析
- 开闭环结合的水肥混灌系统被引量:1
- 2018年
- 研发了一种开环和闭环结合的水、液肥混灌的自动控制系统,系统基于无线传感网实现.在系统的闭环部分,节点采集各大棚土壤的湿度,并经路由中继后,传递至协调节点,协调节点根据土壤湿度信息,控制自动灌水.在开环部分,系统接收用户指令,获得目标棚、灌溉量、水液肥比例等信息,然后依此混配水和液肥并将其灌溉至目标棚.本系统开环、闭环无缝结合,且开环、闭环部分均可独立工作,另外系统将业务逻辑功能分散到不同节点,实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有效提高了水、肥的利用率,造价低廉,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 李睿肖和艾刘学文彭新德
- 关键词:无线传感网自动控制
- 城市生态空间评价及量化标准分析——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科学评价与测度城市生态空间是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国内城市群生态空间量化评价标准的研究对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立足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实际,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设计“人均生态空间面积”(PCES)与“步行可达范围覆盖率”(CWWD)两个基准指标,以长沙、株洲、湘潭城区的12个单元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挖掘法和无量纲对比法对长株潭城市生态空间价值标准和绿地建设规划数量进行测度分析,以回归方程测算出长株潭城市生态空间的配置数量和要求。【结果】长株潭PCES和CWWD与城区自然地理条件、城区改造状况、产业发展布局等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1)生态空间建设与分布状况都显示出比较明显的区位导向性;2)由于生态空间用地也是城市用地的重要方面,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高低必然同步影响到人均生态空间面积;3)生态空间的建设呈现出明显的日常生活导向性和人口分布导向性;4)人口密度也是引导现状生态空间分布(覆盖比率)的主导因素,呈明显正相关。【结论】按照本研究配置要求,2025年长株潭城市完全能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即人均生态空间面积≥12 m^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绿地面积占建成区面积≥38%。
- 赵文力谢宜章向平安
- 关键词:城市生态空间长株潭城市群
-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微地形对土壤水分及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4年
- 采用样方调查和随机采样相结合的方法,对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6种微地形(包括:原状坡(CK)、浅沟(Ⅰ)、切沟(Ⅱ)、塌陷(Ⅲ)、缓台(Ⅳ)和陡坎(Ⅴ))的土壤水分及地上生物量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1)6种微地形两两配对的Wilcoxon秩检验,CK~Ⅰ(0.110)、Ⅱ~Ⅲ(0.109)、Ⅱ~Ⅳ(0.973)和Ⅳ~Ⅴ(0.339)的相关性不显著外(P〉0.05),其余两两配对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2)6种微地形中,从土层(0~20 cm)→土层(20~40 cm)→土层(40~60 cm),土壤含水量显著减小(P〈0.05).0~60 cm土层,各微地形土壤含水量的大小顺序为:Ⅲ(13.32%)〉Ⅳ(12.28%)〉Ⅰ(10.30%)〉Ⅱ(12.03%)〉CK(9.53%)〉Ⅴ(8.22%)(P〈0.05);(3)6种微地形中,从土层(0~20 cm)→土层(20~40 cm)→土层(40~60 cm),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显著减小(P〈0.05).0~60 cm土层,各微地形土壤水分变异系数的大小顺序为:Ⅴ(26.0%)〉Ⅳ(25.9%)〉CK(24.9%)〉Ⅱ(20.7%)〉Ⅲ(18.0%)〉Ⅰ(15.1%)(P〈0.05);(4)不同微地形的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Ⅲ(263.82 g/m2)〉Ⅱ(254.29 g/m2)〉Ⅰ(238.67 g/m2)〉CK(193.61 g/m2)〉Ⅳ(154.86 g/m2)〉Ⅴ(122.35 g/m2)(P〈0.05),微地形生物量与0~60 cm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呈负相关(y=-0.006x+35.30,**R2=0.690).研究结果表明:在衡阳紫色土丘陵坡进行植被恢复时,在按传统立地类型划分原则的基础上,还应按微地形的水分特征有区别地配置植被恢复模式.图1,表4,参24.
- 杨昌华杨宁
- 关键词:微地形土壤水分生物量紫色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