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2097)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马刚林晓曦李伟金云波陈辉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血管瘤
  • 3篇婴幼
  • 3篇婴幼儿
  • 3篇婴幼儿血管瘤
  • 2篇溃疡
  • 2篇溃疡性
  • 1篇染料激光
  • 1篇染料激光治疗
  • 1篇咪喹莫特
  • 1篇咪喹莫特治疗
  • 1篇脉冲染料
  • 1篇脉冲染料激光
  • 1篇脉冲染料激光...
  • 1篇免疫调节剂
  • 1篇激光
  • 1篇激光治疗

机构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林晓曦
  • 3篇马刚
  • 2篇胡晓洁
  • 2篇叶肖肖
  • 2篇陈晓东
  • 2篇陈辉
  • 2篇金云波
  • 2篇李伟
  • 1篇陈锦安
  • 1篇仇雅璟
  • 1篇江成鸿
  • 1篇陈达

传媒

  • 2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咪喹莫特治疗婴幼儿血管瘤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咪喹莫特治疗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的临床适应证。方法320例婴幼儿血管瘤,浅表型250例,深在型20例,混合型50例,年龄3~24周,隔日夜间睡前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涂擦16周,随访至1岁。疗效评价分为6级,1级:完全消退;2级:75%≤消退≤99%;3级:50%≤消退〈75%;4级:25%≤消退〈50%;5级:消退〈25%;6级:未消退或增生。记录局部皮肤反应及全身不良反应。结果浅表型、深在型、混合型IH的有效率分别为61.2%(153/250)、10.0%(2/20)、60.0%(30/50)。浅表型和混合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4),浅表型与深在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深在型与混合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咪喹莫特外用后4—8周,IH开始生长控制并出现消退现象。56.0%(28/50)混合型IH出现深部病灶的增生。皮肤反应主要为红斑、表皮剥落、结痂,程度轻微。结论浅表型IH和混合型IH的浅表病灶是外用咪喹莫特治疗的适应证,治疗后局部皮肤反应轻微,不引起局部组织萎缩和身体发育迟滞,对腔穴部位及皮肤皱褶处应避免使用,用药方式简单便捷,可作为IH浅表病灶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马刚林晓曦江成鸿陈辉李伟胡晓洁金云波陈达陈晓东叶肖肖
关键词:婴幼儿血管瘤咪喹莫特免疫调节剂
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溃疡性血管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脉冲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治疗溃疡性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创面清洁的溃疡性血管瘤患儿,采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波长585 nm,脉宽0.45 ms,光斑5 mm,能量密度6.0~6.5 J/cm2),治疗间隔时间2~3周。治疗后随访观察溃疡完全再上皮化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以及溃疡创面的出血、感染等情况。结果本组共15例溃疡性血管瘤患儿,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均未接受其他治疗。14例(93.3%)仅接受1次PDL治疗,1~2周内溃疡创面完全再上皮化;1例(6.7%)接受2次PDL治疗后,溃疡创面再上皮化。溃疡的平均完全再上皮化时间为(1.68±0.23)周。所有患儿均在治疗后1~2 d内疼痛得到缓解。治疗后无一例出现溃疡创面扩大,未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PDL能加快溃疡性血管瘤的创面愈合,缓解疼痛,治疗后无出血、感染及溃疡加重等并发症,可作为溃疡性血管瘤早期治疗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马刚林晓曦陈辉陈晓东叶肖肖李伟胡晓洁金云波仇雅璟陈锦安
关键词:婴幼儿血管瘤溃疡脉冲染料激光
溃疡性血管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溃疡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导致感染、出血、疼痛、瘢痕、功能障碍以及容貌毁损,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本文就溃疡性血管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马刚林晓曦
关键词:婴幼儿血管瘤溃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