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60386)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3
相关作者:詹新立肖增明罗巨利贺聚良刘会江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广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胸椎
  • 6篇上胸
  • 6篇上胸椎
  • 5篇内固定
  • 3篇生物力学
  • 2篇胸骨
  • 2篇植骨
  • 2篇山羊
  • 2篇体外
  • 2篇切除
  • 2篇内固定装置
  • 2篇骨折
  • 1篇胸骨柄
  • 1篇胸椎骨折
  • 1篇胸椎骨折脱位
  • 1篇胸椎椎体
  • 1篇植骨内固定
  • 1篇植骨内固定术
  • 1篇植入
  • 1篇植入物

机构

  • 7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南宁市第一人...
  • 1篇绵阳市骨科医...

作者

  • 7篇詹新立
  • 6篇肖增明
  • 3篇刘会江
  • 3篇贺聚良
  • 3篇罗巨利
  • 2篇刘冲
  • 2篇崔明星
  • 1篇梁栋柱
  • 1篇罗高斌
  • 1篇赵卫东
  • 1篇周齐
  • 1篇覃一流
  • 1篇顾容赫
  • 1篇温洁明
  • 1篇陈前芬
  • 1篇宫德峰
  • 1篇刘云
  • 1篇岳燕
  • 1篇沈翀
  • 1篇黄绍明

传媒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系统在山羊胸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的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系统的固定效果。方法:16只成年波尔山羊,随机分成4组,即自行研制的上胸椎前路钢板固定组(A组),前路未塑形Orion钢板固定组(B组),前路塑形Orion钢板固定组(C组),单纯植骨组(D组),对A、B、C组行T3椎体次全切除+髂骨植骨+内固定术,D组行T3椎体次全切除+髂骨植骨术。于术后3个月行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观察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结果:A、B、C组山羊均存活,D组山羊因麻醉意外死亡1只。存活山羊均未出现与内固定相关的并发症。术后3个月影像学融合效果:A组均Ⅰ级融合;B组Ⅰ级融合1只,Ⅱ级融合3只;C组Ⅰ级融合2只,Ⅱ级融合2只;D组Ⅱ级融合2只,Ⅲ级融合1只。组织学融合效果:A组Ⅰ级融合3只,Ⅱ级融合1只;B组Ⅰ级融合2只,Ⅱ级融合2只,Ⅲ级融合1只;C组Ⅰ级融合1只,Ⅱ级融合2只,Ⅲ级融合1只;D组Ⅲ级融合2只,Ⅳ级融合1只。A组优于B、C、D组(P<0.05),B、C组优于D组(P<0.05),B组与C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系统在山羊胸椎次全切除后行植骨融合内固定安全、可靠,融合效果好。
刘冲詹新立肖增明崔明星贺聚良覃一流
关键词:上胸椎内固定山羊
上胸椎前路金属植入物内固定的相关解剖学径路被引量:3
2011年
背景:国内外少见与上胸椎前路内固定相关的解剖学研究报道。目的:通过测量上胸椎(T1~4)骨骼标本相关解剖学数据,分析上胸椎前路内固定的进钉深度、选择螺钉长度以及钢板、内固定棒的预弯角度。方法:取完整的成人干燥脊柱骨标本,要求有完整的颈胸段,依照《人体骨骼测量方法》的标准和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T1~4各个椎体的相关解剖学数据,包括椎体前高、椎体后高、椎体上矢径、椎体下矢径、椎体上横径、椎体下横径、椎体最小横径。取正常成人颈胸段MRI正中矢状位片,分别以T1,T4为端椎用电子量角器测量得Cobb角度数。结果与结论:上胸椎椎体后高均大于椎体前高,从而维持了颈胸段脊柱的生理性后凸。由于正前方安置固定螺钉时有内倾和头尾倾斜的角度,因此实际钉长及进钉深度要大于相应椎体的矢状径。椎体最小横径比上下横径都小,在进行上胸椎侧前路内固定时应参照最小横径的测量结果选择合适的钉长及进钉深度。正常成人上胸椎MRI正中矢状位片测得的Cobb角为(7.20±2.04)°,内固定过程中在内固定钢板或内固定棒置入之前需根据正常Cobb角进行预弯以便达到紧密贴合。
贺聚良詹新立肖增明黄绍明沈翀周齐罗巨利
关键词:上胸椎前路内固定解剖学金属植入物
人与山羊上胸椎体外三维生物力学的比较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比较人与山羊上胸椎标本在体外的三维生物力学特征.方法 取新鲜成年人尸体与波尔山羊上胸椎标本(C7-T5)各8具,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系统上检测两者在屈曲、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模式下的三维运动范围(ROM).结果 在前屈运动方式下,人与山羊C7-T1的ROM分别为(7.1±1.0)°和(7.8±1.6)°,超过其他节段.在后伸运动方式下,人与山羊C7-T1的ROM分别为(5.6±1.1)°和(6.3±1.6)°,超过其他节段.在左右侧屈运动方式下,人与山羊T2-3的ROM分别为(7.2±0.9)°和(8.1±1.3)°,超过其他节段.在轴向旋转运动模式下,人与山羊自上而下ROM逐渐递增,T4-5最大,分别为(4.6±0.9)°和(5.0±0.8)°.除人C7-T1左右侧屈的ROM及中性区(NZ)小于山羊(P〈0.05)外,其他节段三维运动的ROM和NZ两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与山羊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轴向旋转等运动模式下的ROM及NZ基本一致,可作为人上胸椎研究的动物模型.
崔明星詹新立肖增明刘冲刘会江温洁明
关键词:山羊上胸椎生物力学
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老年黄韧带骨化症疗效及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老年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患者疗效,寻找影响老年OLF患者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OLF患者共36例,患者均给予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对比患者手术前、术后JOA评分及可能的影响全椎板切除减压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病例术后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JOA评分优良率为77.8%。影响老年OLF患者疗效相关因素中显示,术前病程、术前JOA评分为影响老年OLF患者疗效的相关因素。结论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老年OLF患者疗效显著,术前病程、术前JOA评分为影响老年OLF患者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
邹璇詹新立
关键词:全椎板切除黄韧带骨化症老年
上胸椎前路钛板与颈前路钛板内固定装置的拔出强度实验被引量:3
2012年
背景:目前尚无专门用于上胸椎前路的内固定器械,课题组自行研制的内固定器械已申请了专利,仍在进一步研究当中。目的:对自行研制的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装置与颈椎前路Orion钛板内固定装置拔出强度进行比较,探讨上胸椎前路钛板固定的可行性。方法:6例新鲜成人T2~T4尸体标本随机分为两组,即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组,颈椎前路Orion钛板内固定组,切除T3椎体和T2/3、T3/4椎间盘组织,同一尸体髂骨上取适当大小的骨块植入T3椎体缺损处,然后分别安装好内固定,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通过传感器测出固定钛板的最大拔出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装置最大拔出力平均(1005.11±252.78)N,强于颈椎前路Orion钛板内固定装置(469.37±142.75)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自行研制的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装置拔出强度优于颈椎前路Orion钛板内固定装置,由此推断上胸椎前路内固定装置是比较牢固的,为后期临床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刘会江詹新立肖增明顾容赫刘云罗巨利梁栋柱
关键词:上胸椎生物力学
经改良的胸骨柄入路治疗上胸椎骨折脱位被引量:3
2012年
上胸椎骨折脱位在临床上虽不多见,但近几年随着交通事故等高能损伤的逐渐增多,该病也有增加趋势。因上胸椎邻近解剖结构复杂,外伤后脊髓压迫因素一般来自前方,手术显露与手术操作以及术后的固定均较困难,上胸椎的固定也没有专门的器材,手术风险及难度较大,其手术治疗一直比较困难,自2000年3月-2008年12月,本组收治13例上胸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改良的经胸骨柄入路行椎体切除、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较满意,现就手术途径及改良方式进行探讨。
宫德峰肖增明詹新立陈前芬罗高斌
关键词:上胸椎骨折椎间植骨内固定器
体外生物力学评价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装置的三维运动稳定性被引量:10
2011年
背景:国内外少见颈前路带锁钢板重建上胸椎的体外生物力学报道。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评价自行研制的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装置。方法:15具成人尸体上胸椎标本分成3组,即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组(B),颈前路钛板预弯内固定组(C),颈前路钛板未预弯内固定组(D)。对完整标本进行三维活动度测量,分别安装好各组内固定再次进行标本在前屈、后伸和侧弯及旋转状态下的三维运动稳定性测量,并与完整状态(A)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在完整状态下B、C、D3组标本的三维运动稳定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前屈稳定性排列:B>D>C>完整,B、A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后伸稳定性排列:B>C>A>D,B与A,C,D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0.021,0.01);旋转状态下的稳定性排列:B>C>A>D,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侧弯稳定性排列:A>B>C>D,A和C,D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5,0.002)。提示上胸椎前路钛板装置具有较好的三维稳定性,如果采用颈前路钛板内固定建议塑型。
罗巨利詹新立肖增明贺聚良刘会江赵卫东
关键词:上胸椎内固定钛板生物力学
CT在诊断胸骨粉碎性骨折中应用
2017年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轴面与平面重组(MPR)表现在诊断胸骨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 3年3月26例胸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证实。26例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胸部扫描,比较轴位图像与MPR图像上胸骨粉碎性骨折的检出率及合并其他胸部创伤的种类。结果MPR图像对胸骨粉碎性骨折检出率100%高于常规轴位CT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患者并发胸腔积液18例,胸骨后纵隔血肿10例,胸骨后纵隔气肿7例,肺挫伤15例,多发肋骨骨折16例。其中常规轴位CT检查出胸骨后纵隔血肿6例,漏诊4例;其余并发胸部创伤均检查出。MPR图像对胸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胸部创伤的检出率均为100%。结论多层螺旋CT的MPR图像对胸骨粉碎性骨折的检出率较高,还可准确判断患者合并的胸部创伤,对患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岳燕
关键词:C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