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BG200609)

作品数:1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贾赵东尹晴红嵇小琴郭小丁谢一芝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性状
  • 1篇适应性
  • 1篇稳定性
  • 1篇甘薯
  • 1篇甘薯品种
  • 1篇AMMI模型
  • 1篇产量性状

机构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作者

  • 1篇谢一芝
  • 1篇郭小丁
  • 1篇嵇小琴
  • 1篇尹晴红
  • 1篇贾赵东

传媒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8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甘薯品种产量性状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利用AMMI模型对2005-2006年江苏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3个乘积项表达的基因型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主成分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分别解释交互作用平方和的50.96%、33.7%和10.65%,可合计共解释95.31%互作平方和。宁11-6、南京J51—11和徐62-4属于高产稳产品种;南京00211属于低产稳产品种;南京99—19属于低产不稳产品种;宁27—5和苏渝303属于高产不稳产品种。根据AMMI双标图及互作效应值,宁13—1和苏渝303有相对广泛的适应性,宁13—1对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试点有特殊适应性,宁27—5对泰兴市试点有特殊适应性,产量较低的南京99—19对涟水县试点有显著的正向互作效应,表现出特殊适应性。就地点环境而言,泗洪县试点最适宜的品种为苏渝303,徐州中心试点对于各品种有较广泛的适应性。
贾赵东谢一芝尹晴红郭小丁嵇小琴
关键词:甘薯AMMI模型稳定性适应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