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06RG001)
- 作品数:7 被引量:115H指数:6
- 相关作者:袁筱萍王一平余汉勇徐群魏兴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的微卫星分析被引量:19
- 2009年
- 采用45对SSR引物对224份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162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的变幅为2~7,平均为3.6。各位点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异较大,为0.009(RM169)~0.663(RM444),平均为0.197。青稻、黄稻、红稻和白稻各传统生态型均具较低的遗传多样性。分子方差分析表明,SSR遗传变异绝大部分存在于传统生态型内。青稻与红稻间、青稻与白稻、红稻与白稻、红稻与黄稻间遗传分化显著。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SSR多样性较低,稀有类型等位基因较多。这对科学制定太湖粳稻地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 于萍李丽吕建珍袁筱萍徐群王一平余汉勇魏兴华
- 关键词:粳稻微卫星标记
- 中国稻种微核心种质资源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评价被引量:9
- 2010年
- 对203份中国稻种微核心种质资源的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进行了评价。其中,抗叶瘟和穗瘟的品种分别占41.38%和78.82%。对稻瘟病抗谱在80%~90%和70%~80%的广谱抗性品种分别有19个(9.45%)和9个(4.48%),抗谱在20%~30%的品种占64.68%。有2个(0.98%)品种对白叶枯病的8个生理小种的抗性频率为75%,有6个品种(2.98%)抗性频率为62.5%,抗性频率在50%以下的品种有188个(92.61%)。其中,特青选恢和黄丝桂占兼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发现了1个抗菲律宾强致病菌株POX99的品种金溪白,值得进一步研究。
- 夏小东袁筱萍余汉勇王一平徐群楼兵干
- 关键词:核心种质稻瘟病白叶枯病抗性评价
- 中国稻种资源初级核心种质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聚类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就203份中国稻种资源初级核心种质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进行了评价。其中,有8个(3.94%)品种对供试的8个白叶枯病菌株(系)的抗性频率达到62.5%,抗性频率在50%以下的品种有188个(92.6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初级核心种质的粳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分为6类,其中第1类包括铁秆乌等12个品种,抗OS198、JS49-6,抗谱25.0%~62.5%;籼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可分为4类,其中第4类包括台中籼选等11个品种,高抗OS198,抗谱为12.5%~62.5%。
- 夏小东袁筱萍余汉勇王一平徐群魏兴华
- 关键词:核心种质白叶枯病抗性评价
- 我国常规稻主栽品种的遗传变异分析被引量:38
- 2009年
- 采用40个SSR标记,分析了329份我国近50年来常规稻主栽品种的遗传变异。结果显示,39个SSR标记具有多态性,在多态性位点共检测到223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2~11个,平均5.7个;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632。籼粳亚种间的SSR变异差异明显,籼稻平均等位基因数(Na)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Na=5.4,He=0.440)均高于粳稻品种(Na=4.4,He=0.397)。Nei遗传相似系数表明总体样本具有较小的遗传相似度(I=0.366),而骨干亲本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度(籼:I=0.590;粳:I=0.590)。这导致了籼粳亚种内较高的遗传一致性(籼:I=0.558;粳:I=0.600)。早、中、晚稻各类型遗传相似度差异明显,晚籼和早粳类型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籼粳稻品种尤其是粳稻的聚类结果显示出较强的季节型和地域特征。这些均提示育种家应选择更广泛的亲本源以拓宽选育品种的遗传基础。
- 魏兴华袁筱萍余汉勇王一平徐群汤圣祥
- 关键词:水稻主栽品种微卫星标记
- 中国近25年来育成杂交籼稻组合的米质分析被引量:25
- 2011年
- 为了解我国近25年来育成的杂交籼稻组合的米质状况和未来品质改良重点,分析了我国自1984年以来育成的4495份杂交籼稻组合的10项米质指标及其优质达标率。结果表明,检测的4495份杂交籼稻材料10项米质性状的优质达标率为34.2%~98.1%,平均78.5%。5项主要米质指标(整精米率、垩白度、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质量指数)全部达到优质标准的材料占29.9%。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001-2008年3个不同时期育成的杂交籼稻组合10项米质性状的平均优质达标率分别为64.2%、71.1%和81.4%,质量指数优质达标率分别为84.5%、86.4%和88.5%。2001-2008年期间育成的杂交籼稻材料5项主要米质指标全部达到优质标准的占32.9%,比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分别高18.0和11.9个百分点,表明2001-2008年育成的杂交籼稻组合的米质总体优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育成的组合。博优、中优和培优系列组合的米质较好。分析同时指出,我国杂交籼稻组合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优质达标率较低,仅34.2%和55.1%,是未来杂交籼稻米质改良的重点。
- 闵捷朱智伟金连登许立章林平汤圣祥
- 关键词:杂交籼稻米质
- 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育成糯稻品种的品质及其优质达标率分析被引量:22
- 2010年
- 【目的】分析中国近代育成糯稻品种的品质状况和改良重点,为中国糯稻品质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农业部NY/T83-1988《米质测定方法》,分析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育成的570份糯稻品种的米质及其优质达标率。【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检测的570份糯稻品种7项米质性状的平均值均达到或超过国家优质米Ⅲ级标准,优质达标率为64.4%—97.9%,平均81.9%。7项米质性状全优的糯稻品种占供试品种的45.1%。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001-2007年3个不同时期的育成糯稻品种其7项米质性状的平均优质达标率分别为81.5%、81.0%和84.3%;与20世纪80年代比较,2001-2007年的育成糯稻品种,其糙米率、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质达标率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6.0%、11.8%和13.4%,表明2001-2007年育成的糯稻品种的品质优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育成的品种。分析同时指出,整精米率在3个时期的优质达标率分别为71.0%、58.3%和62.9%,均低于其它6项米质的优质达标率;品种类型上,籼糯稻品种的品质一般逊于粳糯稻,应引起重视;就稻区而言,华中和北方稻区糯稻品种的品质优于西南和华南稻区。【结论】本研究认为,近25年来中国糯稻育成品种的品质总体优良,但其品质改良仍需加强,进一步提高整精米率,是糯稻品质遗传改良的重要目标之一。
- 闵捷汤圣祥施建华朱智伟
- 关键词:糯稻
- 中国稻种资源初级核心种质对稻瘟病的抗性聚类分析被引量:10
- 2011年
- 对203份中国稻种资源初级核心种质对稻瘟病的抗性进行了评价.在这203份中国稻种资源初级核心种质中,抗叶瘟和穗瘟的品种分别占41.38%和78.82%.对供试的16个稻瘟病菌系抗谱在70%以上的品种有28个(13.79%),66.50%的品种抗谱在20%-70%之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苗期抗谱与成株期叶瘟抗级相关性极显著(r=-0.362 4,P〈0.000 1),而与穗颈瘟抗级的相关不显著.同时,供试品种叶瘟与穗颈瘟的抗级间的相关性也不显著.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中国稻种资源初级核心种质的粳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分成7类,其中,第3类包括须谷糯等15个品种,抗C、D、E、F群生理小种,抗谱68.8%-87.5%,抗叶瘟和穗颈瘟.而籼稻品种可分为6类,其中,第5类包括桂朝2号等26个品种,高抗E、F、G各群菌株,抗谱为50.0%-87.5%,抗穗颈瘟.以上材料可作为水稻抗稻瘟病育种优先利用的种质资源.
- 夏小东袁筱萍余汉勇王一平徐群魏兴华
- 关键词:核心种质稻瘟病白叶枯病抗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