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60343)

作品数:28 被引量:98H指数:6
相关作者:吴建伟国果付萍胡蓉张姝更多>>
相关机构:贵阳医学院贵州医科大学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8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7篇家蝇
  • 14篇家蝇幼虫
  • 7篇血淋巴
  • 6篇抗菌肽
  • 5篇糖苷酶
  • 5篇葡萄糖苷酶
  • 5篇Β-葡萄糖苷...
  • 4篇蛋白
  • 4篇酶活性
  • 4篇分泌物
  • 3篇提取物
  • 3篇细胞
  • 3篇小鼠
  • 3篇抗真菌
  • 3篇抗真菌作用
  • 3篇抗真菌肽
  • 3篇分泌
  • 3篇分泌型
  • 2篇蛋白组
  • 2篇电泳

机构

  • 27篇贵阳医学院
  • 2篇重庆市疾病预...
  • 2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遵义医学院
  • 1篇贵州省疾病预...

作者

  • 28篇吴建伟
  • 26篇国果
  • 25篇付萍
  • 7篇胡蓉
  • 5篇张姝
  • 5篇张勇
  • 3篇常楚瑞
  • 3篇魏洪
  • 2篇修江帆
  • 2篇张姝
  • 2篇谢春
  • 2篇尚小丽
  • 2篇涂涛田
  • 2篇黄健
  • 2篇王硕石
  • 1篇刘鲜林
  • 1篇李磊
  • 1篇洪牧
  • 1篇常傲霜
  • 1篇裘学丽

传媒

  • 5篇中国公共卫生
  • 5篇环境昆虫学报
  • 4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环境与健康杂...
  • 2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昆虫学报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四川动物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9篇2013
  • 8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家蝇幼虫血淋巴纯化蛋白对Hela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家蝇幼虫血淋巴纯化蛋白(anticancer protein from Musca domestica larva hemolymph,MAC-1)对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抑制作用引起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光学显微镜、HE和吖啶橙(AO)染色、透射电镜(SEM)的方法检测MAC-1对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形态学改变。结果 MAC-1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同时呈时间依赖性。MAC-112.5μg/ml作用12 h后在倒置显微镜、HE及AO染色和透射电镜均观察到典型细胞凋亡形态变化。结论 MAC-1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具有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
魏洪吴建伟王硕石王江兰国果付萍
关键词:家蝇幼虫血淋巴蛋白细胞凋亡
家蝇幼虫滞育条件优化
2010年
目的对家蝇幼虫滞育条件(温度、光周期)进行优化。方法观察不同温度、光周期下3龄幼虫停止进食的时间,确定滞育时间;研究亲代、子代不同光周期和温度对子代滞育的影响,优化诱导家蝇幼虫滞育的条件。结果 3龄幼虫停止进食的时间只与温度有关,与光周期无关;发育起始温度为9.81℃;光周期(L12:D12)和两代均低温通常会有高滞育率,亲代和子代都在L12:D12(20℃)时滞育率较高,两代长日照或/和两代高温的情况下饲养的幼虫滞育率几乎为零;经统计分析,亲代在20℃,L12:D12条件下产卵孵化的子代在15℃、L12:D12条件下滞育率较高。结论温度是家蝇幼虫停止进食的主要影响因素,人工诱导家蝇幼虫滞育的最佳方案为在20℃,L12:D12培养亲代,再将其子代培养于15℃,L12:D12。
裘学丽国果吴建伟付萍洪牧
关键词:家蝇幼虫滞育光周期温度
家蝇3龄幼虫石蜡切片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探讨适合家蝇3龄幼虫的石蜡切片制作方法,并通过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家蝇3龄幼虫的组织结构及其多糖和糖蛋白的分布。实验结果显示,Carnoy固定液或加入TritonX-100的多聚甲醛固定液都适合家蝇3龄幼虫的固定,固定后切除部分表皮是保证脱水和包埋成功的关键。实验成功获得家蝇3龄幼虫石蜡切片,清楚地显示了家蝇3龄幼虫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排泄系统、血细胞、呼吸系统、表皮、肌肉和脂肪体的组织结构,在骨骼肌纤维、表皮细胞和脂肪体细胞的胞质中均见糖原颗粒,在中肠和马氏管上皮腔面有纹状缘分布。研究结果为蝇类的分类和防治提供了较系统的形态学资料,并为进一步通过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定位功能分子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基础。
胡蓉张姝吴建伟国果付萍
关键词:组织学形态学石蜡切片幼虫家蝇
家蝇幼虫血淋巴抗真菌肽MAF-1的分子特性分析及其抗真菌作用被引量:4
2012年
制备家蝇Musca domestica幼虫血淋巴中的抗真菌肽,对其分子特性及抗真菌机制进行研究。通过C18柱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制备到家蝇幼虫血淋巴抗真菌肽MAF-1。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MAF-1的分子量为17.136kDa。通过圆二色谱测出水溶液中MAF-1主要以α螺旋及β折叠为主。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MAF-1作用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1h后,部分真菌出现表面凸凹不平,细胞结构模糊;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表面形成很明显的凹陷,皱缩,个别菌体破裂,内容物外泄,病变真菌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的真菌呈现典型的圆形,而实验组则出现明显的拖尾现象即形成"彗星"样细胞特征,细胞迁移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SDS-PAGE图谱显示,MAF-1作用后的白假丝酵母菌菌体蛋白谱带一些条带明显变浅,条带数下降,甚至消失。结果提示MAF-1可能具有独特的抗真菌机制。
涂涛田季恒青国果付萍吴建伟
关键词:圆二色谱
家蝇幼虫分泌型抗菌肽对大肠埃希菌抑制作用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家蝇幼虫分泌型抗菌肽的抗菌机制。方法利用透射电镜、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及流式细胞仪等技术初步探索了家蝇幼虫分泌型抗菌肽对大肠埃希菌作用机理。结果经20、40及80μg/mL抗菌肽作用后,大肠埃希菌液的A570值分别增加了0.170、0.032、-0.030,对照组增加了0.363;菌体外胞内酶含量各组分别增加0.148、0.230、0.324,对照组无变化;电镜观察显示抗菌肽可使菌体皱缩,细胞内容物外泄;SDS-PAGE检测发现,作用后菌体的某些蛋白条带浓度降低或消失,有新的条带出现;流式细胞仪显示抗菌肽作用后处于细胞周期中复制期(R期)的细菌量只占总数的11.89%,而对照组占45.25%,比实验组高33%。结论家蝇幼虫分泌型抗菌肽可通过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菌某些蛋白的合成等发挥抗菌作用。
国果吴建伟付萍
关键词:家蝇幼虫分泌物抗菌肽抗菌机理
家蝇幼虫分泌型抗菌肽对细菌感染小鼠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家蝇幼虫分泌型抗菌肽对细菌感染小鼠的影响。方法:选用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抗菌肽预防性干预组(小鼠感染前3 d预防性给抗菌肽10 mg.kg-1.d-1)、治疗性干预组(感染后予抗菌肽10 mg.kg-1)和模型组(感染后予生理盐水),小鼠细菌感染方式为ip大肠杆菌液,给抗菌肽方式亦为ip给药,设正常小鼠为对照。分别检测以下指标:感染后4,12 h各组小鼠腹腔液细菌数量;感染后4,8,12,24 h小鼠外周血内毒素、一氧化氮(NO)含量及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水平。结果:预防性给抗菌肽能明显减少小鼠腹腔液的细菌数量,同时小鼠外周血TNF-α,IL-6,NO及内毒素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治疗性给抗菌肽组小鼠腹腔液细菌数及外周血内毒素含量亦明显低于模型组,但对其他指标的干预作用较预防性给抗菌肽组弱。结论:家蝇幼虫分泌型抗菌肽ip给药对大肠杆菌ip感染小鼠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国果吴建伟付萍张勇
关键词:家蝇幼虫分泌物抗菌肽细菌感染
家蝇幼虫提取物的抗真菌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离纯化家蝇幼虫提取物并研究各组分的抗真菌作用。方法采用瞬时破壁法制备家蝇幼虫提取物,固相萃取进一步分离纯化提取物,检测各洗脱组分的抗真菌活性,并用SDS-PAGE分析各洗脱组分。结果采用瞬时破壁法制备的家蝇幼虫提取物经固相萃取后,多个洗脱组分具有抗真菌活性,电泳分析可见各洗脱组分含有多个蛋白或多肽。结论采用瞬时破壁法结合固相萃取的方法能对家蝇幼虫提取物进行初步的分离纯化,并筛选到具有抗真菌作用的蛋白组分。
付萍吴建伟国果
关键词:家蝇固相萃取抗真菌作用
昆虫抗菌肽诱导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昆虫作为无脊椎动物的一种,体内形成了强大的免疫防御系统。当被各种病原诱导后脂肪体能迅速产生抗菌活性物质释放到血液循环中,以抵抗病原的侵袭,其中以抗菌肽作用最为突出。现将近年来昆虫抗菌肽诱导的方法,诱导动力学,机理等进行简述,以探讨昆虫体内的免疫机制,为新型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涂涛田吴建伟
关键词:昆虫抗菌肽
家蝇幼虫血淋巴提取物抗肿瘤作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家蝇3龄幼虫血淋巴40%固相萃取组分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检测40%固相萃取组分对S180肉瘤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体内试验检测40%固相萃取组分对S180小鼠实体瘤生长的抑制率,测定荷瘤小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在体外,40%固相萃取组分25μg/mL对S180肉瘤细胞增殖抑制率最高达79%,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P<0.05);40%固相萃取组分有抑制S180实体瘤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高、中、低剂量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6.23%、35.23%、32.13%;与模型对照组(3.19±0.80)、(163.41±22.65)U/mL比较,3个剂量组的血清T-AOC和SOD活性均升高,其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T-AOC和SOD活性分别为(4.91±0.46)、(213.19±43.37)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T-AOC=7.12、tSOD=-7.16,P<0.01);3个剂量组的血清MDA含量均降低,其中高剂量组血清MDA含量为(8.85±1.81)nmol/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MDA=6.79,P<0.01)。结论 40%固相萃取组分在体外和体内均具有抑制S180肉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清除自由基可能是其体内抗肿瘤机理。
魏洪吴建伟王硕石国果付萍
关键词:家蝇幼虫血淋巴抑瘤作用抗氧化
家蝇纤维素酶的检测及酶活性与其发育的关系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解家蝇能否降解利用纤维素,采用DNSA法检测家蝇幼虫纤维素酶活性及酶学特性;并进一步研究纤维素酶活性与家蝇发育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家蝇都具有滤纸酶活性,活性范围为0.85(±0.035)IU mg-1至10.45(±0.050)IU mg-1;家蝇纤维素酶的组成包含3种酶,即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BG)、内切β-1,4-葡聚糖酶(Endo-β-1,4 glucanase,EG)和外切β-1,4-葡聚糖酶(Exo-β-1,4-glucanase,CBH).在pH 5.6的条件下,这3种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为50℃和60 min,在体外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50℃放置1 h后仍可保持较强的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随着家蝇的发育逐渐增高(P<0.05),卵的酶活性最低,成虫的酶活性最高,在最适反应条件下,成虫BG、EG和CBH的活性分别为(7.96±0.065)IU mg-1、(9.76±0.080)IU mg-1和(10.86±0.091)IU mg-1.这3种酶的活性在家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发育阶段,均是CBH最高,BG最低.增加家蝇幼虫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3龄幼虫的纤维素酶活性明显提高(P<0.05),而平均体重和体长与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家蝇具有完整的降解利用植物纤维素的酶系,其纤维素酶活水平与家蝇的发育密切相关.
胡蓉张姝吴建伟国果付萍
关键词: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酶活性发育家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