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3131)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周广东陈瑾君夏万尧刘伟曹谊林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脂肪干细胞
  • 3篇干细胞
  • 2篇软骨
  • 2篇生长因子Β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转染
  • 2篇腺病
  • 2篇腺病毒
  • 2篇化生
  • 2篇基因
  • 2篇基因转染
  • 2篇分化
  • 2篇HTGF-Β...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蛋白质组学技...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周广东
  • 3篇夏万尧
  • 3篇曹谊林
  • 3篇陈瑾君
  • 3篇刘伟
  • 2篇孙恒赟
  • 1篇叶明亮
  • 1篇丁金萍
  • 1篇邹汉法
  • 1篇张文杰
  • 1篇刘宏伟

传媒

  • 3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HTGF-β1基因转染脂肪干细胞及其表达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携带人转化生长因子β1(hTGF-β1)的腺病毒载体(adeno-hTGF-β1)转染人脂肪干细胞(ADSCs)及其表达的可行性。方法重组adeno-hTGF-β1经293细胞包装、扩增后,转染人ADSCs。转染72h后,RT-PCR检测重组腺病毒转染后ADSCs的hTGF-β1 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定性和酶联免疫吸附(ELASA)定量测定h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转染后72h,ADSCs能有效表达hTGF-β1 mRNA,免疫细胞化学证实重组腺病毒转染后ADSCs胞浆内有大量棕黄色的hTGF-β1蛋白表达,ELISA结果提示其hTGF-βl表达量是转染Adeno-lacZ的3.85倍(<0.05)。结论重组腺病毒adeno-hTGF-β1能够被导入ADSCs并表达hTGF-β1蛋白,为hTGF-β1基因转染的ADSCs在软骨组织工程应用中奠定了基础。
夏万尧孙恒赟陈瑾君刘伟周广东曹谊林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基因转染腺病毒转化生长因子Β1
重组hTGF-β1基因转染人脂肪干细胞对其向软骨分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重组hTGF-β1腺病毒(AdhTGF-β1)转染人脂肪干细胞(ADSCs)对其向软骨分化的作用。方法重组AdhTGF-β1转染人ADSCs,对照组转染AdLacZ,腺病毒的量以200pfu/细胞计算,体外细胞团聚集连续诱导培养21d,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检测(ELISA)hTGF-β1蛋白的表达,然后分别从大体观察、组织学和II型胶原蛋白免疫组化的检测对形成组织进行评价。结果 hTGF-β1蛋白量在14d时达最高峰,随后逐渐降低。连续细胞团聚集诱导培养21d,细胞团收缩成近似小球形的组织块,外观成乳白色。HE染色可见细胞团外周为由数层扁平状成纤维样细胞组成的纤维软骨膜,下部区域有巢状软骨样细胞组成,有些区域可见软骨样细胞包埋在软骨陷窝内。Safranin'O染色显示,形成的软骨组织区域有被染成桔红色蛋白多糖类基质分泌。而对照组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见无软骨样组织形成或有向软骨分化现象。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显示实验组细胞团出现较明显的阳性染色区域,可见棕黄色的颗粒分布于胞浆内。对照组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显示无明显的阳性染色区。结论重组hTGF-β1腺病毒转染人ADSCs诱导人ADSCs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形成软骨样组织,为hTGF-β1基因转染的人ADSCs在软骨组织工程应用中奠定了基础。
夏万尧陈瑾君孙恒赟刘伟周广东曹谊林
关键词:人脂肪干细胞基因转染腺病毒转化生长因子Β1
脂肪组织工程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应用前景展望被引量:2
2012年
软组织缺失是整形外科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传统软组织重建方法存在供皮区缺损、植入物移动和吸收以及产生异物反应。近年干细胞被认为可能是一种新颖的治疗方法,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是存在于脂肪组织内的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且数量充足、获取方便,它们在临床前试验治疗的研究和临床实验方面已有良好的记录。本文主要从ADSCs获取、ADSCs的分离和扩增、生物材料和ADSCs、生长因子在脂肪组织工程应用以及脂肪组织工程策略等研究进展做一综述,这也是脂肪组织工程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夏万尧陈瑾君周广东
关键词:ADSCS软组织缺失脂肪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多能干细胞
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筛查组织工程化软骨力学性能相关蛋白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筛选组织工程化软骨成熟过程中变化显著的细胞外基质蛋白,通过线性相关分析,研究与软骨力学性能相关的蛋白。方法分离人胎儿软骨细胞培养并扩增,接种到聚羟基乙酸/聚乳酸(PGA/PLA)支架材料,体外培养4周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6例,A组继续体外培养6周、B组回植裸鼠体内培养6周、c组回植裸鼠体内培养12周。取材后进行大体观察、湿重及体积测定、组织学及生物力学等相关检测,比较体内外构建软骨与天然软骨形成质量上的差异。同时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选择细胞外基质中比值大于2倍的蛋白与相应各组杨氏模量做相关性分析,根据相关系数筛选与软骨力学性能最相关的蛋白。结果3组均能在体内外形成透明软骨样组织,c组和B组软骨外观近似天然成人软骨,组织学显示大量成熟软骨陷窝,而A组形成的软骨组织结构较松散,组织学可见不规则肥大软骨陷窝。c组湿重和生物力学检测分别为(372.5±35.4)mg和(8.68±2.65)MPa,明显高于B组的(346±34.5)mg和(3.25±1.24)MPa(P〈0.01),而A组为(184.4±12.28)mg和(0.7±0.23)MPa。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到细胞外基质中共44个差异蛋白,选择胞外基质中C组和A组之间差异最大的6个蛋白,与相应各组杨氏模量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发现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软骨粘附素(Chondroadhefin)和纤调蛋白(Fibromodulin)与软骨力学性能变化显著相关(P〈0.05)。结论蛋白质组学技术能够提供大量的蛋白质信息,组织构建与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相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分析组织工程化软骨胞外基质蛋白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丁金萍刘宏伟晏丹叶明亮邹汉法刘伟张文杰曹谊林周广东
关键词:软骨蛋白质组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