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422300)

作品数:22 被引量:241H指数:9
相关作者:宋军鲍献文陈学恩兰健李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环流
  • 3篇年代际
  • 3篇年代际变化
  • 3篇热盐环流
  • 3篇沉积物
  • 2篇跃层
  • 2篇年代际变率
  • 2篇内波
  • 2篇黄姑鱼
  • 2篇海气
  • 2篇海气耦合
  • 2篇海气耦合模式
  • 2篇北黄海
  • 2篇北太平洋
  • 2篇变率
  • 1篇低通
  • 1篇低通滤波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东中国海

机构

  • 19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集美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总参谋部
  • 1篇中国国家海洋...

作者

  • 5篇宋军
  • 4篇鲍献文
  • 4篇陈学恩
  • 3篇兰健
  • 3篇李铁
  • 3篇牟林
  • 2篇陈旭
  • 2篇吴德星
  • 2篇高天翔
  • 2篇李欢
  • 2篇杨桂朋
  • 2篇秦朝峰
  • 2篇李琰
  • 2篇姜晓轶
  • 1篇张芳苒
  • 1篇朱学明
  • 1篇田丰林
  • 1篇罗德海
  • 1篇陈戈
  • 1篇刘广山

传媒

  • 7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海洋学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台湾海峡
  • 1篇海洋水产研究
  • 1篇海洋预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Chines...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Journa...
  • 1篇Atmosp...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变化机制研究 Ⅰ.气候模式的建立和验证被引量:3
2010年
大气环流与热盐环流(THC)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海气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为研究大西洋热盐环流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机制以及北大西洋海气要素对热盐环流年代际振荡的响应过程,以德国Max-Planck气象研究所的最新大气海洋环流模式(ECHAM5/MPI-OM)为基础,构建了重点针对北大西洋的海气耦合气候模式。利用此海气耦合气候模式,首先进行了CO2浓度固定在1860年前工业化以前水平-280μl/m3(ppmv)的500 a的数值模拟控制试验,然后以1860—2000年间的实测和替代资料反演所得CO2浓度为强迫进行了气候回报试验。依照观测资料和再分析数据集对气候模式回报的基本环流结构、深层水形成过程以及热盐环流和水团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系统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气候模式具有相当的气候变化模拟能力,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牟林张建立陈学恩宋军HAAK H
关键词:海气耦合模式热盐环流深层水
Fluctuation in Ommastrephe bartrami yield in the North Pacific
2008年
在在北方太平洋的从 1995 ~ 2001 的 Ommastrephe bartrami 产量的变化被显示出明显,在哪个上这研究用海表面温度(SST ) 的数据被进行,叶绿素 -- 一(chl -- 一) 并且统计生产。丰富由反常自台湾东面的菲律宾海流向日本的暖流引起了的学习表演,凉爽的水和低食物在许多 O 导致了减小。bartrami,它被过多的钩子和不知道的海角变得更坏到本地渔业资源保护。
郑蕊陈戈
关键词:北太平洋柔鱼渔场海洋表面温度SST
近海沉积物主要成分的连续提取与测定被引量:6
2009年
研究海洋沉积物中的主要成分组成情况是了解海区生物生产和物质来源的有效信息。本文选取了南黄海采集的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用连续提取法分离和测定了碳酸钙、水合铁锰氧化物、有机物、生源硅、残渣等主要成分的含量,探讨了连续提取法在近岸沉积物研究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该提取法对沉积物主要成分可分离完全,其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可满足研究需要,各组分加和总量为98.1%~99.1%;碳酸盐、有机物与元素分析仪测定的无机碳、有机碳结果对比具有一致性,表明近岸沉积物主要成分分离和测定方法具有可靠性。
李万超李铁
关键词:沉积物连续提取法
夏季北黄海南部定点高分辨率实测海流分析被引量:15
2008年
对夏季北黄海南部一定点高分辨率连续ADCP(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海流实测资料,使用调和分析方法分解成3部分:不随时间变化的定常余流,周期性潮流和剩余流,再将潮流分解为正压潮流和斜压潮流。通过对实测海流中各组分的分析,结合同时期卫星反演海面风场资料,温度、盐度断面调查资料,得到以下结论:夏季该站点上层定常余流的主导动力控制因素是风应力,上层表现出明显的Ekman风海流特征,中、下层流速方向与表层流向基本成反向,体现出"上进下出"的垂向空间结构,定常流速最大位于近表层,可以达到5cm/s以上;各层的潮流类型均为正规半日潮流,主要半日潮潮流椭圆长轴的方向基本上呈东南-西北方向,其椭率在近底层达到最大值,中、上层较小;从能量角度分析该站点各海流组分,潮流与剩余流所占能量较大,平均起来看,潮流能量占测量海流能量的77%,而定常余流仅占0.6%,该点的斜压潮流较弱,平均斜压潮流能量仅占正压潮流能量的5%。
于华明鲍献文朱学明陈学恩吴德星
关键词:ADCP海流
北黄海潮流、余流垂直结构及其季节变化被引量:9
2010年
基于对2006年夏季与2007年冬季在123.51°E,38.00°N的各1个月潮流和水位观测数据的分析,发现夏季余流呈现两层结构,上层流向为西北,下层流向东南,并且当大潮日期附近,在跃层附近深度存在若干流速较强的水层;冬季余流除了个别层以外基本上均为西北向流入北黄海,从中可以看到风场改变所引发的异常增减水和强流出现。对潮流椭圆的分析表明,半日潮族分潮流的最大流向自夏季至冬季存在着顺时针的旋转,旋转角大约为16(°)~18(°),并且夏季半日潮族随深度顺时针,全日潮族逆时针旋转,而冬季基本上上下一致。
鲍献文宋军姚志刚乔璐璐鲍敏万凯
关键词:北黄海低通滤波
Response of the Kuroshio Current to Eddies in the Luzon Strait被引量:2
2010年
The impact of eddies on the Kuroshio Current in the Luzon Strait (LS) area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sea surface height anomaly (SSHA) satellite observation data and the sea surface height (SSH) assimilation data. The influence of the eddies on the mean current depends upon the type of eddies and their relative position. The mean current is enhanced (weakened) as the cyclonic (anticyclonic) eddy becomes slightly far from it, whereas it is weakened (enhanced) as the cyclonic (anticyclonic) eddy moves near or within the position of the mean current; this is explained as the eddy-induced meridional velocity and geostrophic flow relationship. The anticyclonic (cyclonic) eddy can increase (decrease) the mean meridional flow due to superimposition of the eddy-induced meridional flow when the eddy is within the region of the mean current. However, when the eddy is slightly far from the mean current region, the anticyclonic (cyclonic) eddy tends to decrease (increase) the zonal gradient of the SSH, which thus results in weakening (strengthening) of the mean current in the LS region.
Zhao JieLuo De-Hai
关键词:EDDIES
The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in the Bohai Sea,Yellow Sea and East China Sea被引量:9
2013年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SSC) in the Bohai Sea,Yellow Sea and East China Sea(BYECS) is studied based on the observed turbidity data and model simulation results.The observed turbidity results show that(i) the highest SSC is found in the coastal areas while in the outer shelf sea areas turbid water is much more difficult to observe,(ii) the surface layer SSC is much lower than the bottom layer SSC and(iii) the winter SSC is higher than the summer SSC.The 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ROMS)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SSC distribution in the BYECS.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odeled SSC and the observed SSC in the BYECS shows that the modeled SSC can reproduce the principal features of the SSC distribution in the BYECS.The dynamic mechanisms of the sediment erosion and transport processes are studied based on the modeled results.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the SSC in the BYECS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current-wave induced bottom stress and the fine-grain sediment distribution.The current-induced bottom stress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wave-induced bottom stress,which means the tidal currents play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sediment resuspension than the wind waves.The vertical mixing strength is studied based on the mixed layer depth and the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distribution in the BYECS.The strong winter time vertical mixing,which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strong wind stress and surface cooling,leads to high surface layer SSC in winter.High surface layer SSC in summer is restricted in the coastal areas.
BIAN ChangweiJIANG WenshengRichard J.GreatbatchDING Hui
关键词:沉积物再悬浮东中国海SSC
冬季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异常对北太平洋气旋活动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计算了黑潮延伸体区域冬季海表温度异常的平均值,并选取了正、负异常年份,对正、负异常年份的气旋活动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正异常年份相对于负异常年份气旋的分布在中、西太平洋明显偏北,而且正异常年份气旋生成区域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日本以东的洋面上,成熟和消亡区域则集中在中太平洋区域,西太平洋的鄂霍次克海区域也有相当数量;负异常年份的气旋生成区域则覆盖了包括日本在内的西太平洋的广大区域,在中太平洋的中纬度区域也有相当数量,成熟期虽然也有部分集中在西太平洋区域,但是消亡期则几乎没有在西太平洋出现,而是主要出现在中太平洋偏东的区域。随后的1 000 hPa位势高度场合成分析和斜压性的分析则进一步证明了这些结论。
慈航罗德海
关键词:海表温度异常
东海泥质区表层沉积物中铜和铅的赋存形态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2007年11月在东海泥质区13个站点采集了表层沉积物样品,用连续提取法分离并测定了铜和铅的赋存形态。结果表明,铜主要赋存于易还原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含量为1.2~5.1μg/g,平均值为3.3μg/g;铅主要赋存于碳酸盐结合态,含量为1.9~7.3μg/g,平均值为5.3μg/g。泥质区铜和铅的有机结合态和易还原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与水深之间的呈明显的相关关系,碳酸盐结合态则与水深不相关。铜和铅非残渣态总量与采样站点水深之间的关系受控于其主要赋存形态,反映了重金属形态分布受到陆源输入和在水体中迁移等因素的影响。济州岛西南泥质区表层沉积物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铜和铅含量高于其他海区表层沉积物,可能是由于沉积物再悬浮所致。
李铁高峰杨桂朋
关键词:泥质区化学形态
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变化机制研究 Ⅱ.热盐环流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基于德国Max-Planck气象研究所的最新大气海洋环流模式(ECHAM5/MPI-OM),对控制试验(control run)下热盐环流(THC)年际及年代际变化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年代际变率的产生机制。研究表明:(1)THC年际振荡的主导周期是4 a,年代际振荡的主导周期是24 a,THC的年代际振荡信号最强,是第一主成分。(2)THC的年代际振荡机制为:首先从大西洋径向翻转环流(MOC)强度最小开始,由于MOC强度处于较弱状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的热量偏少,副极地海区海表温度出现负异常,持续5 a之后,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区海表温度达到最大负异常。此时副极地流环中心(北大西洋)的表层海水变冷,密度增加,海表面下降,产生从副极地流环边缘指向副极地流环的中心的压强梯度力,根据地转平衡关系,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区的上层海洋会出现一个气旋式的环流异常(副极地流环得到加强),北大西洋暖流(NAC)同时得到加强。在副极地海区海表温度达到最大负异常的3 a之后,副极地流环和NAC达到最强。由此,作为NAC延伸的法鲁海峡入流水增强,更多的高盐法鲁海峡入流水进入格陵兰-冰岛-挪威海(GIN)海域,使GIN海域层结稳定性减弱。1 a后,GIN海域深层对流增强,格陵兰-苏格兰海脊溢流水增加。在GIN海域深层对流达到最强的3 a之后,MOC强度达到最大。整个状态翻转过程完成的时间大约为12 a,THC年代际振荡的整个周期大约是24 a。
牟林陈学恩宋军姜晓轶李欢李琰
关键词:热盐环流年代际变率北大西洋涛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