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0397)

作品数:14 被引量:105H指数:7
相关作者:张磊杨仁池周泽平隋涛李慧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血小板
  • 14篇血小板减少
  • 13篇血小板减少症
  • 13篇免疫
  • 13篇免疫性
  • 13篇免疫性血小板...
  • 13篇免疫性血小板...
  • 3篇单抗
  • 3篇细胞
  • 3篇利妥昔
  • 2篇单抗治疗
  • 2篇蛋白
  • 2篇特异
  • 2篇特异性
  • 2篇自身免疫
  • 2篇细胞因子
  • 2篇小剂量
  • 2篇基因
  • 2篇基因表达
  • 2篇儿童

机构

  • 9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杨仁池
  • 5篇张磊
  • 4篇周泽平
  • 3篇李慧媛
  • 2篇王宏梅
  • 2篇刘晓帆
  • 2篇马丽
  • 2篇杨艳辉
  • 2篇隋涛
  • 2篇薛峰
  • 1篇黄大勇
  • 1篇许剑辉
  • 1篇齐爱萍
  • 1篇付丽
  • 1篇卢士红
  • 1篇李洋
  • 1篇孙甜甜
  • 1篇葛菁
  • 1篇魏娜
  • 1篇刘文洁

传媒

  • 1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华医学会血...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新的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检测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清中针对血小板糖蛋白的特异性抗体,评价其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商业化试剂盒PAKAUTO,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种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自身血小板抗GPⅡb/Ⅲa、GPIb/Ⅸ、GPIa/Ⅱa特异性抗体。结果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中此方法敏感性为44.0%,特异性为95.7%,阳性预测值为98.0%,阴性预测值为26.2%。阳性患者中GPⅡb/Ⅲa抗体阳性率为87%,GPIa/,Ⅱa抗体阳性率为35%,GPIb/Ⅸ抗体阳性率为10%。检测时未用免疫抑制剂患者阳性率(58.5%)高于用药患者(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10^9/L患者阳性率(51.6%)高于PLT〉20×10^9/L患者(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阳性率(66.7%)高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KAUTO检测特异性强,可有效区分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诊断中可推广应用。
周雪丽阎石李强李鹏周泽平杨仁池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小板减少症免疫性
Th17细胞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动物模型中的作用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探讨Th17细胞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大鼠抗小鼠CD41抗体(MWReg30)的方法诱导BALB/c小鼠产生ITP,之后分离外周血和脾单个核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Th17细胞相关转录因子及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脾细胞内Th17细胞的比例。结果ITP模型小鼠外周血及脾单个核细胞Th17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410±0.307)%和(0.220±0.04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小鼠[分别为(0.457‘0.089)%和(0.0644-0.024)%](P值分别为0.007、0.006)。同时,ITP模型小鼠脾单个核细胞中IL-17F、IL-17A和IL-6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203±0.427、2.98±0.860和1.949±0.423,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99±0.250、1.005±0.253和0.990±0.110)(P值均〈0.05)。外周血有核细胞IL-21mRNA相对表达量为1.857±0.53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0.824±0.190)(P〈0.05)。结果显示IL-17F和IL-17A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性(r=0.934,p=0.000),IL-17F和IL-17A与IL-6也具有相关性(r=0.598,P=0.001;r=0.619,P=0.000)。结论Th17细胞在ITP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至少参与了血小板的清除。
王婷婷李慧媛王昭周泽平付丽魏娜黄大勇杨仁池
关键词:TH17细胞小鼠模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继发于结缔组织病的血小板减少症七例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前,继发于结缔组织病(CTD)的血小板减少症被归入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sITP)的范畴。相对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继发于结缔组织病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TD—sITP)发病机制更为复杂,但两者的发病机制也存在一些共性,例如都存在血小板糖蛋白抗体以及T、B淋巴细胞的免疫耐受损伤心。
王宏梅杨艳辉宣旻薛峰刘晓帆刘永泽张磊杨仁池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结缔组织病单抗治疗利妥昔小剂量
ITP病例回顾分析:人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可致乙型肝炎检测的误判?
2012年
目的:研究人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对患者乙型肝炎检测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病例,分析乙型肝炎检测中抗HBe抗体(anti-HBeAb)阳性和(或)抗HBc抗体(anti-HB-cAb)阳性的非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Anti-HBeAb和(或)anti-HBcAb阳性的53例患者中有50例(94.3%)使用了IVIG,其余3例(6.7%)从未用过IVIG。2例患者用IVIG前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测为阴性,IVIG使用后,检测显示anti-HBeAb和(或)anti-HBcAb阳性。IVIG暴露患者在治疗后anti-HBeAb和(或)anti-HB-cAb阳性组显著多于anti-HBeAb和anti-HBcAb阴性组,经χ2检验,P<0.01;经Fisher精确检验,P<0.05。Anti-HBeAb阳性组,IVIG暴露患者显著多于无IVIG暴露患者(P<0.01)。Anti-HBcAb阳性组,IVIG暴露患者显著多于无IVIG暴露患者(P<0.01)。结论:IVIG治疗可能影响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测结果,可能造成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测结果的误判。
王宏梅杨艳辉许剑辉刘晓帆薛峰杨仁池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丙种球蛋白乙型肝炎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Sema4A基因表达与T辅助(Th)细胞因子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患者免疫系统被血小板抗原激活导致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加和(或)血小板生成减少。
周虎王宏梅马丽李慧媛刘晓帆薛峰周泽平齐爱萍张冬雷杨艳辉张磊卢士红杨仁池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血小板生成血小板破坏抗原激活
ITP-BAT出血评分系统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 研究ITP-BAT出血评分系统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ITP-BAT出血评分系统对183例ITP患者进行出血评分及出血严重程度分级,分析ITP患者出血评分与血小板计数、年龄、性别、疾病分期的关系以及ITP-BAT出血评分系统的反应度、重测可信度.结果 ITP患者出血程度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744,P<0.01),PLT≤20×109/L时,患者出血程度加重(χ^2=82.40,P<0.01).儿童患者轻度出血占68.4%(26/38),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39,P<0.01).年龄≥60岁老年患者严重出血占老年患者14.3%(3/21),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56,P<0.01).性别和疾病分期在出血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922,P>0.05;χ^2=3.411,P>0.05).ITP患者治疗前后出血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61,P<0.01).两名医师评分结果完全相同的比例为66.1%(κ=0.561),同一名医师两次评分结果完全相同的比例为94.7%(κ=0.874).结论 ITP-BAT出血评分系统在中国ITP患者中有很好的效度和反应度,与临床指标密切相关,能敏感地反映患者出血症状的变化,可以作为治疗的参考指标和疗效的观察指标.
吕明恩刘晓帆付荣凤孙甜甜刘文洁吕翠翠杨仁池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
我国血液科医生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策略现状调查被引量:6
2011年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获得性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成人ITP以育龄妇女居多,约80%的患者呈慢性过程。目前临床上尚无特异性的诊断指标,仍为排除性诊断。因为缺乏设计良好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证实,ITP的治疗策略目前多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治疗意愿。同时因为ITP本身相对良性的疾病过程,治疗策略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周泽平杨仁池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医生血液科诊治出血性疾病
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的简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hn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体内存在的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与自身血小板结合后介导其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被吞噬破坏,使得循环血小板数下降,导致全身广泛皮肤黏膜、甚至内脏出血。目前该病仍为排除性诊断。既往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因为缺乏特异性,已经基本上没有临床鉴别诊断价值。
齐爱萍周虎周泽平马丽李慧媛葛菁隋涛杨仁池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5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 评价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375 mg/m2×1次)治疗50例持续性和慢性儿童ITP患者,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50例患儿中,男23例,女27例,中位年龄9.5(3.5~17.0)岁.32例(64%)获得治疗反应,其中17例(34%)为完全反应(CR),15例(30%)为有效(R).获CR患者PLT持续>50×10^9/L的中位时间为12.3 (6.0~40.0)个月,获R患者PLT持续>30×10^9/L的中位时间为6.0(2.0~12.0)个月.治疗后3、6个月总反应(CR+R)率分别为58%、64%.6例患儿出现荨麻疹、发热等轻微不良反应.患儿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PLT、CD19+B细胞数量均与疗效无相关性(P>0.05).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抗体阳性患者有较高的总反应率(P<0.05).结论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持续性和慢性儿童ITP疗效、耐受性均较好;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抗体阳性患者疗效较好.
刘晓帆黄月婷陈云飞刘葳薛峰张磊杨仁池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儿童利妥昔单抗
初诊淋巴细胞绝对值与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初诊淋巴细胞绝对值(ALC)预测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4例初诊儿童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1年以上。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IT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评估初诊ALC在儿童ITP预后的预测价值,与儿童ITP预后的关系,以及预后分层在临床应用价值。结果ITP患儿12个月缓解率为71.5%。多因素分析发现发病急缓、发病前6周内感染及疫苗接种史、初诊ALC和治疗疗效是儿童慢性ITP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初诊ALC 3.005×109/L是预测儿童ITP12个月内缓解的分界值,敏感度为71.9%,特异性为83.6%,ALC〉3.005×109/L组与ALC≤3.005×109/L组3个月、12个月内未缓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2%比64.9%,8.3%比54.2%,/=42.13,P〈0.001),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098,P〉0.05),以中位年龄分组,2组间≤5岁组与〉5岁组12个月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2.371、22.177。P均〈0.01)。ALC与发病前6周内感染及疫苗接种史对儿童ITP预后分层,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3个月缓解率分别为75.8%、54.1%、22.8%,12个月缓解率分别为91.6%、68.4%、3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4.867、68.802,P均〈0.001)。结论初诊ALC是影响儿童ITP预后的独立因素,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初诊ALC、发病前6周有无感染史及疫苗接种史对儿童1TP预后分层,可以作为临床评估儿童ITP预后的指标。
吕明恩李洋刘文洁付荣凤孙甜甜吕翠翠杨仁池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儿童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