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5A20901006)
-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 相关作者:胡军华胡慧建杨道德高永杰王建荣更多>>
- 相关机构: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学院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2004年下半年广东野生鸟类禽流感研究初报被引量:5
- 2007年
- 2004年下半年我们对广东省的野生鸟类进行禽流感取样调查,共取得血样263份、拭子样337份,血清检测采用琼脂扩散(AGP)和血凝抑制试验(HI),病毒检测用鸡胚法鉴定。结果:1)病毒检测中分别在放生的白眉鸭(Anasquer quedula)和石鸡(Alectoris chukar)体内检测到H5和H9病毒各1例;2)血清检测中H5的总阳性率为97.7%,而H9达98.5%,其中,不论是候鸟与留鸟间,还是放生个体、市场个体及野外个体间在H5差异不大且都高于94%,H9也是如此。由此,我们认为:1)鸟类放生存在传播禽流感的可能性;2)该时期野生鸟类中普遍出现H5和H9的高阳性率现象,可能存在H5和H9在野外的大范围传播情况。
- 张春兰王建荣胡慧建彭波涌胡军华高永杰
- 关键词: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野生鸟类H9
- 广东海丰紫水鸡种群密度调查被引量:10
- 2007年
- 2005年12月~2006年6月对广东海丰公平大湖保护区的紫水鸡(Porphyrio porphyrio)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繁殖期和非繁殖期的种群密度分别为13.33只/km^2和9.33只/km^2。通过对大湖和东关联安围总的样线平均个体数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在种群密度上,发现东关联安围不同时期的种群密度均较高,分别达16.11只/km^2和11.67只/km^2,大湖分别为9.17只/km^2和5.83只/km^2。对种群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非法猎捕和栖息地质量下降是导致紫水鸡种群变化的重要原因。
- 胡军华胡慧建杨道德邓杰明
- 关键词:种群密度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