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547)

作品数:17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冯国和翟永贞周言马力王玉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金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脑炎
  • 11篇乙型
  • 11篇乙型脑炎
  • 9篇病毒
  • 8篇细胞
  • 8篇脑炎病毒
  • 7篇疫苗
  • 7篇DNA疫苗
  • 6篇BALB/C
  • 6篇BALB/C...
  • 5篇蛋白
  • 5篇乙型脑炎病毒
  • 5篇树突
  • 5篇流行性
  • 5篇流行性乙型脑...
  • 4篇树突状
  • 4篇免疫
  • 3篇蛋白质
  • 3篇蛋白质类
  • 3篇乙脑

机构

  • 17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金泽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冯国和
  • 11篇翟永贞
  • 9篇周言
  • 6篇马力
  • 4篇李喜梅
  • 4篇王玉梅
  • 3篇王志峰
  • 3篇王占英
  • 3篇刘沛
  • 2篇刘宁
  • 2篇竹上勉
  • 2篇常彩芳
  • 2篇冯国和
  • 1篇张丹
  • 1篇窦晓光
  • 1篇乔光彦
  • 1篇邓宝成
  • 1篇张琳
  • 1篇王占英
  • 1篇周言

传媒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国际儿科学杂...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国外医学(流...
  • 1篇病毒学报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途径接种乙脑病毒prME蛋白编码基因DNA疫苗所致BALB/c鼠的细胞免疫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经不同途径接种乙脑病毒prME蛋白编码基因DNA疫苗所诱导的细胞免疫。方法:将乙脑病毒prME蛋白编码基因DNA疫苗(命名为pJME)分别以肌注、滴鼻两种免疫方式免疫BALB/c鼠,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测定脾脏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结果:pJME肌注组与滴鼻组免疫鼠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30.91+0.72)%、(27.89+0.42)%,均高于灭活疫苗与载体肌注组(23.73+0.17)%、(23.78+0.21)%(P<0.05),肌注组显著高于滴鼻组(P<0.05);而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14.62+0.25)%、(13.73+0.50)%,也均高于灭活疫苗和载体肌注组(10.80+0.39)%、(11.97+0.06)%(P<0.05),肌注组与滴鼻组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有明显CTL效应(pJME肌注组29.1%,pJME滴鼻组17.1%),明显高于载体肌注组6.0%,pJME肌注组明显优于滴鼻组。结论:pJME以两种途径免疫鼠时可诱导明显细胞免疫反应。
周言张琳翟永贞李喜梅王占英冯国和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结构蛋白编码基因的重组构建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建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C、prME,E等结构蛋白编码基因克隆。方法:病毒感染C6/36细胞,RT-PCR法依次获取该病毒结构蛋白基因并进行DNA测序分析,PCR克隆法将PCR产物分别构建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的BamH I与EcoR I酶切位点并依次命名为pJC、pJME与pJE,通过DNA测序、电泳以及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加以鉴定。结果:JEV C、prME与E基因片段分别为380、2 001以及1 500 bp,各基因测序结果与发表的JEV JaGAr-01株相对应序列相一致,从重组质粒释出的插入子分别与各基因大小相符合。结论:pJC、pJME与pJE重组质粒分别含有C、prME与E蛋白编码基因。
冯国和王玉梅刘宁刘沛王占英竹上勉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重组质粒DNA测序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NS4A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埃希菌的表达
2005年
目的:克隆及表达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NS4A蛋白基因。方法:JEV JaGAr-01株感染C6/36细胞,RT-PCR法获取JEV NS4A蛋白基因并采用AB I PRSMTM310 Genetic Analyzer进行DNA测序分析,PCR克隆方法将RT-PCR产物构建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 a的BamH I与EcoR I酶切位点并命名为pNS4A,电泳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结果:JEV NS4A蛋白基因大小为446 bp,DNA测序与发表的JEV JaGAr-01株相对应的DNA序列相符合,酶切后从重组质粒释出的插入子与JEV NS4A蛋白基因大小相一致。pNS4A在原核细胞内表达的特异蛋白分子量约16 kDa,与JEV NS4A蛋白理论计算相一致。结论:获取的JEV NS4A蛋白基因来自于JaGAr-01野生株,pNS4A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的蛋白产物为JEV NS4A蛋白。
冯国和王玉梅刘宁王占英刘沛竹上勉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DNA测序蛋白表达
乙型脑炎病毒C蛋白编码基因重组质粒构建与表达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构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C蛋白编码基因重组子并鉴定。方法以JEV SA14-14-2株总RNA为模板,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JEV C蛋白编码基因,克隆至pMD19-TSimple载体测序。为便于分析JEV C蛋白编码基因重组子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在JEV C蛋白编码基因5′端附加FLAG序列,并亚克隆至pcDNA 3.1(+)载体中,构建重组子pJc并经酶切及DNA测序分析。脂质体法将pJc转染中华仓鼠卵巢(CHO)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转染的CHO细胞中JEV C蛋白分布与表达。结果 pJC经BamH I/EcoR I酶切释出的插入子片段(414bp)分别与预期结果相符合。所编码的融合蛋白主要分布于胞质,少量分布于胞膜。结论 pJC成功构建,转染的CHO细胞可表达JEV C蛋白。
翟永贞王志峰冯国和
关键词:病毒蛋白质类蛋白质CCHO细胞
ICAM-1基因修饰的日本脑炎DNA疫苗诱导BALB/c鼠脾脏树突状细胞功能的研究
2011年
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基因疫苗方面已有研究报道,有学者研究表明ICAM-1能提供给T细胞共刺激信号,并且证实该刺激信号通路独立于CD86介导的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通路。
翟永贞周立夫马力冯国和
关键词:ICAM-1BALB/C鼠DNA疫苗诱导细胞功能日本脑炎基因修饰树突状
流行性乙型脑炎生物疫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6年
流行性乙型脑炎(JE)是一种经蚊虫传播、人畜共患、严重危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归为法定乙类病毒性传染病。由于该病重症病死率高,且易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所以一直是严重影响世界公共卫生问题的主要疾病之一,预防疫苗也成为许多国家的研究热点内容。鉴于目前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应用的各类疫苗存在制备费用高、易致变态反应以及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等缺点,一个寻求稳定、安全以及新型的JE生物疫苗研制战略正在兴起,包括灭活疫苗与减毒活疫苗尚需完善,亚单位疫苗继续开发以及DNA疫苗进一步深入研究等。该文就近年来JE生物疫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周言冯国和
DNA疫苗靶向增强效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DNA疫苗的优势在于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的体液与细胞免疫应答反应。此类疫苗接种后类似自然感染过程,易于制备和纯化,无活疫苗毒力回升等问题,因而成为具有应用前景的疫苗之一。目前DNA疫苗所致的体液与细胞免疫效应仍不如传统疫苗,进一步增强DNA疫苗免疫效应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虽然免疫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但树突状细胞在诱导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肯定。该文从树突状细胞及其表面分子在DNA疫苗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中的作用,以及靶向树突状细胞增强免疫效应三个层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周言冯国和
关键词:树突细胞
ICAM-1编码基因对乙型脑炎DNA疫苗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2013年
目的: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编码基因对日本脑炎(JE)DNA疫苗脾脏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套式RT-PCR法获取BALB/c鼠ICAM-1编码基因,构建重组子pJME/ICAM-1和pICAM-1,脂质体法转染上述质粒于CHO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的CHO细胞中目的蛋白表达。实验分5组,包括:pJME/ICAM-1、pJME+PICAM-1、pJME、JE灭活疫苗和pcDNA3.1(+)免疫组,以不同免疫原肌注免疫BALB/c小鼠,流式细胞仪检测经不同免疫原免疫鼠后脾脏DC表型、抗原吞噬功能以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融合表达重组质粒pJME/ICAM-1和单质粒pICAM-1经鉴定构建正确。pJME/ICAM-1组CD11c+CD86+DC和CD11c+ICAM-1+DC比例分别为(6.92±1.40)%、(7.18±0.57)%,高于其它免疫组(均P<0.05);pJME/ICAM-1和pJME+pICAM-1组DC表面CD80和MHCⅡ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JME/ICAM-1与pJME+pICAM-1组内吞能力明显增强,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437.11±47.60、416.67±29.12,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比较不同免疫原对细胞分裂的作用,以pJME/ICAM-1组最强,(73.69±7.32)%CD4+T细胞发生分裂,(45.40±2.57)%CD8+T细胞发生分裂,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AM-1编码基因能够促进JE DNA疫苗脾脏树突状细胞的成熟,能够提供独立或放大B7分子的协同刺激信号。
翟永贞马力冯国和
关键词:DNA疫苗细胞间粘附分子1树突状细胞共刺激分子
乙脑病毒prME蛋白与BALB/c鼠IgG Fc段编码基因联合构建DNA免疫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IgG Fc编码基因对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DNA疫苗免疫增强效应的影响。方法巢式RT-PCR法从BALB/c鼠脾组织获取IgG Fc段编码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从含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prME蛋白基因重组子获取prME蛋白基因,分别插入同一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不同酶切位点,构建重组子pJME/IgG Fc并经酶切及DNA测序分析。脂质体法将pJME/IgG Fc转染CHO细胞。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的CHO细胞中融合蛋白分布与表达。将pJME/IgG Fc肌注免疫BALB/c鼠,检测小鼠脾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CTL)杀伤活性和中和抗体滴度。结果pJME/IgGFc经BamHI/EcoRI和BamHI/NotI酶切释出的插入子大小(2001 bp、2730 bp)分别与预期结果相符合。所编码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为101×10^3,主要分布于胞浆,少量分布于胞膜,pJME/IgG Fc转染CHO细胞经32次传代仍可表达融合蛋白。pJME/IgG Fc免疫组中和抗体滴度与CTL活性较pJME及灭活疫苗组均升高(P〈0.05)。结论pJME/IgG Fc成功构建,转染的CHO细胞可稳定表达融合蛋白,IgG Fc段编码基因能够增强JEV DNA疫苗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
李喜梅周言翟永贞马力冯国和
关键词:乙型脑炎病毒FC段CHO细胞
乙型脑炎病毒prME、E蛋白基因表达与DNA免疫效率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研究乙型脑炎病毒prME、E蛋白表达特点,比较不同接种途径所致DNA免疫效率。方法脂质体法将质粒(pJME、pJE)转染于HepG2、COS-1及KN73细胞;免疫印迹法分析质粒表达及与转染剂量关系,鉴定DNA免疫鼠血清抗体性质;肌内(100μg/次)与基因枪(3μg/次)注射法将质粒免疫BALB/c鼠,腹腔注射乙型脑炎病毒(105PFU/100μl)进行病毒攻击。80%空斑减少中和试验法检测中和抗体滴度。结果pJME转染的细胞内可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2×103与11×103两种蛋白,pJE转染的细胞内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4×103蛋白。蛋白表达程度由高至低顺序为10μg/孔>5μg/孔>3μg/孔。pJME与JE灭活疫苗免疫的BALB/c鼠在病毒攻击后21 d全部存活,pJE免疫鼠部分存活。pJME所致中和抗体滴度高于pJE。肌内注射组所致的最终中和抗体滴度等同于基因枪注射组。pJME免疫鼠产生血清抗体仅与JEV E蛋白发生反应。结论pJME与pJE在不同转染细胞内表达效率不同;转染剂量和蛋白表达呈一定剂量依赖性;pJME免疫效果优于pJE,基因枪注射所致免疫效率高于肌内注射;DNA免疫所致的中和抗体效价水平与保护性免疫效果呈一致性;DNA免疫鼠血清中和抗体含针对JEV E蛋白的抗JEV-E抗体。
冯国和王玉梅刘沛王占英乔光彦
关键词:病毒蛋白质类基因表达免疫印迹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