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07C23014)

作品数:3 被引量:29H指数:2
相关作者:马列高长有徐少骏章志量滕建英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化
  • 3篇皮肤缺损
  • 3篇缺损
  • 2篇全层
  • 2篇全层皮肤
  • 2篇全层皮肤缺损
  • 2篇胶原
  • 1篇新生血管
  • 1篇新生血管化
  • 1篇愈合
  • 1篇真皮支架
  • 1篇伤创
  • 1篇伤口
  • 1篇伤口愈合
  • 1篇生物材料
  • 1篇烫伤
  • 1篇烫伤创面
  • 1篇皮肤
  • 1篇皮肤移植

机构

  • 3篇浙江大学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高长有
  • 3篇马列
  • 2篇徐少骏
  • 1篇杜庆华
  • 1篇董征程
  • 1篇沈家骢
  • 1篇黄爱宾
  • 1篇李明忠
  • 1篇倪有娣
  • 1篇白伦
  • 1篇滕建英
  • 1篇章志量

传媒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材料进展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胶原-壳聚糖真皮支架原位诱导修复猪全层皮肤缺损的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观察胶原-壳聚糖真皮支架移植于猪皮肤缺损创面后支架的血管化及血管化支架上皮肤移植的成活情况。方法将双层人工皮肤支架移植于10只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在植入后1、2、3周对真皮支架血管化、创面、血管化支架上皮肤移植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CD34阳性信号(新生血管数目)进行检测。结果支架植入后1周支架内可见细胞浸润和少量新生微血管形成;植入后2周,垂直于创面的新生微血管明显增多;植入后3周,大部分支架被血管化。CD34阳性信号在支架植入后3周比植入后2周明显增多,植入后2周比植入后1周明显增多。在支架植入后1、2、3周创面植中厚皮,植皮2周后皮片存活率分别为10%、70%和100%。在支架植入后1周和2周创面植表皮,1周和2周后移植表皮存活良好。结论胶原-壳聚糖真皮支架可以诱导血管长入,明显促进创面愈合。在支架上移植表皮,可较好修复创面,在皮肤移植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徐少骏黄爱宾马列滕建英倪有娣高长有章志量杜庆华董征程
关键词:新生血管化皮肤移植伤口愈合
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硅橡胶皮肤再生材料的制备及其对小型猪烫伤创面全层皮肤缺损的修复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制备了一种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硅橡胶皮肤再生材料,并以小型猪为模型,考察了其对烫伤全层皮肤缺损的修复性能.首先合成了磺化羧甲基壳聚糖,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制备了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多孔支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磺化羧甲基壳聚糖含量对支架微结构的影响.随着磺化羧甲基壳聚糖含量的增大,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支架从纤维结构向片状结构转化,且支架的孔径相对变大.采用体外成纤维细胞培养实验证明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支架无明显细胞毒性.进一步将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支架与硅橡胶膜复合,构建具有双层结构的皮肤再生材料.以小型猪为模型,评价了其对深度烫伤创面的修复性能.大体观察和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硅橡胶皮肤再生材料具有更快的血管化性能,且经该材料处理的创面能有效支持薄自体皮片的移植成活,实现深度烫伤创面的全层修复.
黄爱宾郭瑞徐少骏马列高长有
关键词:胶原烫伤血管化
皮肤诱导再生材料的研究进展与挑战被引量:2
2010年
烧伤、机械创伤等导致的皮肤缺损及功能丧失是常见的临床难题之一。介绍了皮肤缺损修复的研究背景和皮肤修复材料的发展历史。通过对国内外原位诱导皮肤再生材料研究现状的分析,总结了影响皮肤诱导再生材料性能的关键科学问题,即原位诱导血管化与原位诱导细胞迁移,并归纳介绍了相应的材料设计与改性方法。最后根据皮肤诱导再生材料存在的不足对未来皮肤诱导再生材料的研究与发展进行了展望。
马列高长有李明忠白伦沈家骢
关键词:生物材料皮肤缺损血管化细胞迁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