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328020)

作品数:12 被引量:107H指数:6
相关作者:王晓琳张军姚瑜罗本喆许仲梓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山东招远膜天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7篇聚丙烯
  • 7篇丙烯
  • 5篇接枝
  • 5篇固相接枝
  • 4篇乙烯
  • 4篇微孔
  • 4篇微孔膜
  • 3篇热致相分离
  • 3篇接枝物
  • 2篇低密度
  • 2篇低密度聚乙烯
  • 2篇水性
  • 2篇亲水性
  • 2篇热致相分离法
  • 2篇相分离法
  • 2篇聚丙烯微孔膜
  • 2篇聚乙烯
  • 2篇固相
  • 2篇固相接枝物
  • 2篇二苯醚

机构

  • 12篇清华大学
  • 11篇南京工业大学
  • 7篇山东招远膜天...
  • 1篇淮海工学院

作者

  • 11篇王晓琳
  • 11篇张军
  • 6篇姚瑜
  • 2篇骆峰
  • 2篇罗本喆
  • 2篇许仲梓
  • 1篇王建
  • 1篇蒋姗
  • 1篇张勇
  • 1篇李红领
  • 1篇王晓林
  • 1篇徐建海

传媒

  • 2篇高分子材料科...
  • 2篇化工进展
  • 2篇弹性体
  • 2篇合成材料老化...
  • 1篇高分子通报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现代塑料加工...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年份

  • 1篇2006
  • 8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单体固相接枝制备亲水性PP被引量:1
2005年
研究了以苯乙烯(St)为共聚单体、聚丙烯(PP)固相接枝丙烯酸(AA)的反应工艺。探讨了反应时间、温度、共聚单体用量及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通过FTIR分析证实,AA和St确实接枝到PP链上形成PP-g-(St-AA)接枝物,并采用水接触角方法表征了接枝物的亲水性能。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90min,PP∶AA∶St∶BPO(过氧化苯甲酰)质量比为100.0∶10.0∶2.0∶0.4时,可获得AA最大接枝率为4.46%。与相同试验条件下,未加入St的PP固相接枝AA体系相比,提高了2.32%,水接触角由81.3°减小到76.4°,亲水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姚瑜张军王晓琳蒋姗温建志
关键词:固相接枝PP双单体接枝物BPO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烯烃微孔膜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5年
非极性及弱极性的结晶高聚物常温下无合适的良溶剂,所以无法使用传统的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取微孔膜,而近年来发展的热致相分离法解决了这一问题。研究发现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聚(4甲基1戊烯)等聚烯烃是可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微孔膜的材料。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烯烃微孔膜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各种制膜材料(聚合物、稀释剂、萃取剂和助剂)与各种制膜工艺对制得的聚烯烃微孔膜孔径、膜通量和非对称结构等的影响。
罗本喆张军王晓林
关键词:相分离法制膜工艺乙烯醇膜孔径戊烯
聚丙烯固相接枝丙烯酸制备亲水性聚丙烯的研究被引量:12
2005年
研究了聚两烯(PP)固相接枝丙烯酸(AA)的反应工艺,深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单体用量及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通过FTIR证实AA确实接枝到PP链上形成PP-g-AA接枝物,并采用水接触角方法表征了接枝物的亲水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90min,PP:AA:BPO=100:10:0.4(massratio)时,可获得AA最大接枝率1.31%,与未接枝的聚丙烯相比,接枝物水接触角由90°减小到81°,亲水性能得到明显改善。DSC结果表明,固相接枝物PP-g-AA的熔融温度Tm和结晶温度Tc略有下降,结晶焓△Hc、熔融焓△Hm略有上升,结晶速率加快,结晶度有所提高;接枝改性提高了PP的热稳定性。
姚瑜张军王晓琳张勇温建志
关键词:聚丙烯固相接枝丙烯酸亲水性
纳米碳酸钙/庚二酸复合成核剂对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丙烯微孔膜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以大豆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混合稀释剂,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备聚丙烯(PP)微孔膜.研究了纳米碳酸钙成核剂、纳米碳酸钙/庚二酸复合成核剂对PP/大豆油/DBP(30/42/28,质量比)混合体系中PP结晶、熔融性能和PP微孔膜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纳米碳酸钙成核剂加入量为PP的0%-4%(质量百分率)时,PP/DBP/大豆油体系中PP熔融曲线上对应的峰值温度(Tm^p)降到150.7-151.3℃,而纯PP的熔融峰值温度为165℃;DSC实验结果还显示加入1%-4%纳米碳酸钙和0.5%庚二酸后,导致PP的熔融曲线上出现了熔融双峰,说明纳米碳酸钙,庚二酸复合成核剂与单一成核剂相比有明显地促进β晶生成的作用,宽角X射线衍射(WAXD)实验进一步证实了β晶的存在.单一纳米碳酸钙成核剂对PP微孔膜的球晶结构和微观孔结构影响不大;加入纳米碳酸钙,庚二酸复合成核剂明显影响PP微孔膜的球晶结构和微观孔结构,其中0.5%庚二酸和1%纳米碳酸钙组成的复合成核剂制得的PP微孔膜的球晶结构明显,微孔膜孔径小且分布均匀;进一步增加纳米碳酸钙用量,PP微孔膜生成了许多细小的边界模糊的不规则结晶,微孔膜孔径不规则且尺寸较大,这与此时PP形成β晶结构有关.
罗本张军王晓琳温建志
关键词:纳米碳酸钙庚二酸成核剂热致相分离法聚丙烯微孔膜
热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低密度聚乙烯微孔膜——(Ⅰ)低密度聚乙烯(18D)/二苯醚体系被引量:6
2004年
选择低密度聚乙烯(LDPE-18D)为主体材料,二苯醚(DPE)为稀释剂,用热诱导相分离法(TIPS)制备了疏水性的聚乙烯微孔膜,重点对不同浓度的LDPE/DPE微孔膜结构以及采用不同牌号的LDPE和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制备的微孔膜进行了对比探讨。利用浊度法测出了LDPE-18D/DPE体系的双结点线,DSC法测出了相应的结晶温度曲线,从而得到了LDPE-18D/DPE体系的热力学相图。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LDPE-18D/DPE体系中,因具有不同的相分离机理而形成不同结构的微孔膜;当LDPE-18D的初始质量分数为10%~30%时,体系将首先发生液-液相分离;当初始质量分数为40%~50%时,体系将发生固-液相分离,而当初始质量分数大于50%时,体系将不会产生微孔结构;微孔膜的孔径随着LDPE-18D的初始质量分数增加而逐渐减少。
张军王晓琳骆峰李红领许仲梓
关键词:低密度聚乙烯微孔膜二苯醚
聚丙烯亲水性改性被引量:15
2005年
以聚丙烯(PP)为主体,聚丙烯接枝丙烯酸(AA)共聚物(PPgAA),以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为改性剂,利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亲水性聚丙烯。结果表明m(PP)/m(PPgAA)/m(EAA)=70/15/15时,水接触角为82.9°,比纯PP下降了近10°。PPgAA的加入能有效地改善PP与EAA的相容性,从而改善体系的亲水性。试验表明PP/PPgAA/EAA三元共混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当m(PP)/m(EAA)=70/30时,共混物中随着体系中EAA逐渐被PPgAA所取代(PPgAA添加量从5%增加到30%),亲水改性PP的热稳定性能较PP略有提高。
姚瑜张军王晓琳徐建海
关键词:聚丙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共混亲水性
聚丙烯微孔膜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5年
聚丙烯(PP)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塑料,是目前最主要的制备高分子微孔膜的材料之一。笔者综述了近年来PP微孔膜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熔纺拉伸法(MSCS)、热致相分离法(TIPS)、共混拉伸法、熔融烧结法等PP微孔膜的常用制备方法,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罗本喆张军王晓琳温建志
关键词:聚丙烯微孔膜热致相分离
聚丙烯固相接枝物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5年
综述了聚丙烯固相接枝物的应用研究进展。介绍了其在增容剂、涂料、亲水膜等方面的应用重点介绍了PP固相接枝物作为增容剂在PP与其它聚合物(如聚酰胺、聚丙乙烯、聚氯乙烯等)、无机填料(如云母、CaCO3等)以及玻纤增强材料等共混方面的应用。
姚瑜张军王晓琳温建志
关键词:固相接枝物聚丙烯玻纤增强材料CACO3增容剂亲水膜
热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低密度聚乙烯微孔膜——(Ⅱ)动力学因素对微孔膜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选择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主体材料,二苯醚(DPE)为稀释剂,研究了淬冷温度、粗化时间等影响液滴生长的动力学因素对热诱导相分离法(T IPS)制备LDPE/DPE微孔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粗化时间的条件下,随着LDPE/DPE体系冷却温度的逐渐升高,孔径逐渐变大。对于质量百分数为20%LDPE/DPE体系,在结晶温度以下(0℃、30℃、60℃)粗化时,温度对微孔膜的孔径影响较小。而在90℃的恒温条件粗化时,体系始终处在液-液相分离区域,最终得到微孔膜的孔径接近5μm。在结晶温度以下(60℃)进行恒温粗化,粗化时间对微孔膜的孔径影响不大;而在结晶温度以上(90℃)进行恒温粗化时,则是随着粗化时间的延长,微孔膜的孔径逐渐变大。
张军王晓琳骆峰许仲梓温建志
关键词:低密度聚乙烯微孔膜二苯醚粗化
聚丙烯固相接枝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04年
聚丙烯(PP)接枝改性方法很多,主要有溶液法、熔融法、固相法等,其中固相接枝共聚法是一种高效节能的方法,笔者综述了聚丙烯固相接枝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聚丙烯固相接枝反应受PP结构、等规度、粒径、空隙率等因素影响,同时从接枝单体、引发剂、界面剂和工艺等方面对PP固相接枝改性体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
姚瑜张军王晓琳
关键词:聚丙烯固相接枝改性等规度接枝单体界面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