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SJD750022)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赵玉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晓庄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主题

  • 2篇媒介
  • 2篇媒介场
  • 1篇通变
  • 1篇文学
  • 1篇文学阅读
  • 1篇开放性
  • 1篇坚守

机构

  • 2篇南京晓庄学院

作者

  • 2篇赵玉

传媒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开放性文学阅读——媒介场中的文学性坚守被引量:2
2011年
当今,多媒介的混合语境,改变了文学阅读存在的条件,对文学阅读主体和阅读行为产生了冲击。面对多媒介混合的文学阅读语境,文学阅读不应采取对抗的姿态,而应与其他媒介交往互通,我们提出了开放性阅读策略。即文学阅读对象向其他媒介的扩展意味着把影视、网络当作符号阅读,使其皈依于文学阅读的法则。文章提出了媒介场的概念,媒介场正在改变文学接受者的阅读趣味;在文学阅读中具有参与者和旁观者双重身份的文学阅读主体以及其他媒介的符号性,使开放性阅读成为可能;通过社会调查,提出了从小学生的阅读启蒙培养开放性阅读趣味的策略。
赵玉
关键词:文学阅读媒介场开放性
论媒介场中文学的发展趋向
2010年
当前文学研究中所面对的"语码危机"、"图像霸权"、"文学边缘化"、"文学终结"等现象几乎都与媒介有一定的关系。在整体场域中重新审视文学所遭遇的存在之痛,在文学"通变"的参照系中寻找救赎之途。文字与图像正常的关系应是哈贝马斯的交往与对话,以此形成新的文化,文字与图像各有优势,应该成为支撑文化的双翼。文学要能在"通"中求"变","变"而不失其"通":一方面创作主体可以通过文学性的坚守或与其他媒介相交通,或满足某些公众或公众的某个阶段的需求;另一方面就文学阅读主体而言,可以把文学阅读方式向其他媒介扩张,把原本属于文学文本的"阅读"概念,扩展到阅读一切符号(包括图像)。
赵玉
关键词:媒介场通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