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073125)

作品数:15 被引量:167H指数:5
相关作者:薛伟贤刘骏邓朝晖于富喜刘洋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理工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专项资金建设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数字鸿沟
  • 5篇城市
  • 4篇城市化
  • 3篇信息化
  • 3篇中国城
  • 3篇实证
  • 2篇信息化背景
  • 2篇中国城乡
  • 2篇生产率
  • 2篇实证分析
  • 2篇实证研究
  • 2篇网络
  • 2篇经济增长
  • 2篇城乡
  • 2篇城乡数字鸿沟
  • 1篇动力系统
  • 1篇信息资源
  • 1篇信用
  • 1篇信用社
  • 1篇演进

机构

  • 15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贵州财经大学
  • 2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作者

  • 12篇薛伟贤
  • 7篇刘骏
  • 2篇于富喜
  • 2篇邓朝晖
  • 1篇王文莉
  • 1篇李秉祥
  • 1篇陈英
  • 1篇薛惠锋
  • 1篇赵芸
  • 1篇谢兴龙
  • 1篇顾菁
  • 1篇吴祎
  • 1篇刘倩
  • 1篇李广鹏
  • 1篇刘洋

传媒

  • 3篇科技进步与对...
  • 2篇科技管理研究
  • 2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图书馆建设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人文地理
  • 1篇图书情报知识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情报理论与实...
  • 1篇系统管理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的阻尼效应及其形成途径被引量:13
2013年
从中国城乡数字鸿沟与城市化的特点入手,解析中国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阻尼效应的内涵,深入探讨阻尼效应形成途径。研究发现:①阻尼效应包括城乡数字鸿沟对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化效应、对二元社会结构的固化效应、对农村人口的排斥效应;②阻尼效应有三条形成途径,一是城乡数字鸿沟通过阻碍生产和消费资料流动形成强化效应,二是通过阻碍现代生活方式渗透形成固化效应,三是通过阻碍农民进城务工和定居来形成排斥效应。
刘骏薛伟贤
关键词:城市化
数字鸿沟的本质解析被引量:39
2010年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想从根本上弥合数字鸿沟就必须剖析其本质。数字鸿沟本质上是由技术、经济、知识和社会4个层面构成的综合性的差距。在技术层面上,它反映了不同主体在接入新兴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是新兴信息技术普及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鸿沟";在经济层面上,它反映了国际国内经济不平等和贫富差距在信息时代的延续,是信息时代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经济鸿沟";在知识层面上,它反映了不同群体使用新兴信息技术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方面的差距,是信息主体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过程中出现的"知识鸿沟";在社会层面上,它反映了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和社会分化现象,是信息社会不平等导致的"社会鸿沟"。
薛伟贤刘骏
关键词:数字鸿沟信息资源
数字鸿沟效应研究述评被引量:5
2012年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推进,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现,它对社会经济各领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就是数字鸿沟效应。数字鸿沟效应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政治三个方面,研究发现:(1)数字鸿沟的经济效应有加剧南北经济差距、阻碍信息化落后行业提高收益、拉大群体间的收入分配差距;(2)数字鸿沟的社会效应有加剧性别鸿沟、扩大教育鸿沟和引发新形式的阶层分化;(3)数字鸿沟的政治效应有造成公民权利不平等以及威胁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安全。在文献评述的基础上,对数字鸿沟效应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刘骏薛伟贤
关键词:数字鸿沟经济效应政治效应
我国居民消费偏好的结构异质性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文章在Kijhhe效用函数基础上对消费者最优消费结构进行理论建构,据此对我国消费者区域偏好的结构异质性进行广义矩估计。研究显示:我国整体上正处于从解决温饱向迈向全面小康的过渡阶段;住房消费在居民消费中占据较大比重;我国消费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人口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一定推动作用,交通基础设施是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地区开放程度对经济增长有一定影响。
于富喜薛伟贤
关键词:消费结构
信息化对城市化的影响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提出了信息化影响城市化的三种机制,建立了城市化影响因素模型,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邮电业务总量每增加1%,城市化率增加大约0.007%。对东、中、西三个区域进一步的考察结果显示,信息化对西部城市化的促进作用大于东部和中部。最终研究结论表明信息化对城市化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与其他影响城市化因素相比其促进作用有限。
邓朝晖李广鹏
关键词:信息化城市化面板数据实证研究
区域“数字鸿沟”形成原因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区域"数字鸿沟"在全球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和谐世界的建立,要想从根本上弥合区域"数字鸿沟"就必须分析其形成原因。信息资源的差距和信息技术使用技能的差距是区域"数字鸿沟"形成的直接原因,二者分别从"信息拥有"和"信息使用"方面发挥作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政府相关政策的差异和社会文化的差异是区域"数字鸿沟"形成的间接原因,分别从"信息化需求"、"信息化环境"、"信息化意识"方面发挥作用。这5种原因以特定结构系统地结合起来,最终导致区域"数字鸿沟"的形成。
薛伟贤刘骏
关键词:数字鸿沟
基于SFA方法的陕西农村信用社效率实证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农村信用社的特殊性在于它既要服务于"三农",又要维持自身的金融可持续性,因此,研究农村信用社的支农效率和利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陕西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和利润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分析了影响效率值大小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支农效率与利润效率呈负相关关系。根据不同市区效率值不同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王文莉赵芸薛伟贤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SFA方法
基于VAR模型的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研究被引量:72
2012年
基于VAR模型,通过变量平稳性检验和协整分析,广义脉冲响应和预测方差分解分析,利用中国1980-2007年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增长相关数据,对中国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利用的长期均衡关系及其动态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经济增长与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和生活用水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农业用水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这与研究期间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事实相吻合;②经济增长对水资源利用的冲击响应的滞后期短且是非渐进的,而水资源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的滞后期较长且是非渐进的,我国经济发展中工业用水、生活用水量增加趋势明显,农业用水量随着经济发展出现零增长和负增长;③经济增长对水资源利用的预测方差起着重要作用,而水资源利用对经济增长的预测方差的贡献度较小。建议加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节水措施,减少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邓朝晖刘洋薛惠锋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经济增长VAR模型脉冲响应
基于资源约束的当代中国城市化发展轨迹与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建立资源约束条件下当代中国城市人口增长模型,应用非线性回归拟合并模拟出发展轨迹,分析当代中国城市化速度和加速度的特征。研究表明:当代中国城市化发展轨迹呈"S"型曲线;速度呈倒"U"型曲线,于2003年达到顶峰,且平均速度比以往其他时期更快;加速度不断减小且在2003年达到零值。之所以出现这些新特征,主要是因为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推力和资源约束对城市化的阻力双重作用。
薛伟贤刘骏
关键词:城市化资源约束
信息化背景下中国城市关联网络演进研究
2016年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城市化建设中资本、人口、技术等资源要素的配置展现出了极强的先导性和再组织性,使城市关联网络逐渐被重构。本文修订城市关联引力模型,以主要省会城市为网络节点,城市间的引力为连接线,构建城市关联复杂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解析信息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关联网络的演进方向、中心度及层次水平。
顾菁薛伟贤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信息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