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8A04-03)

作品数:6 被引量:66H指数:3
相关作者:陈建明张珏锋何月平陈列忠陈利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桐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机构

  • 7篇浙江省农业科...
  • 4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浙江省桐庐县...

传媒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公共植保与绿...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6种新农药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效评价被引量:25
2010年
为明确近年来新型杀虫剂对浙西北山区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2009年在大田以喷雾施药法对6种新型杀虫剂进行了防治单季稻五(3)代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5天,5%甲维盐11.25g(a.i/hm^2,下同)、10%阿维·氟虫双酰胺60mL和24%氰氟虫腙216mL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在95%以上,32%丙溴·氟铃脲288mL、20%氯虫苯甲酰胺30mL和14.1%甲维·毒死蜱211.5mL的防效在73.5%~83.1%。药后12天,丙溴·氟铃脲和氰氟虫腙的防效为74.1%~82.7%,阿维·氟虫双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防效为62.9%~65.6%,甲维盐和甲维·毒死蜱的防效在50%以下。药后31天,除丙溴·氟铃脲和氯虫苯甲酰胺还有37.8%~39.0%防效外,其他药剂无防效。氰氟虫腙、氯虫苯甲酰胺、阿维·氟虫双酰胺的保叶效果最好,药后12天为68.5%~70.3%,显著高于甲维盐、丙溴·氟铃脲和甲维·毒死蜱(54.0%~61.7%)。药后31天甲维盐和甲维·毒死蜱的保叶效果差在27%以下,其他药剂仍有44%~62%保叶效果。可以认为,甲维盐、阿维·氟虫双酰胺和氰氟虫腙防治稻纵卷叶螟速效性好、持效性较差,丙溴·氟铃脲、氯虫苯甲酰胺速效性和持效性较好。
赵敏李荣吴传伟张国忠洪美萍陈建明
关键词:新农药稻纵卷叶螟田间防治效果保叶效果
水稻二化螟抗药性监测GIS系统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为害我国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二化螟的发生为害迅速回升,严重阻碍了水稻的稳产和高产。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控制水稻二化螟的主要手段。由于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二化螟...
陈建明张小斌何月平陈列忠张珏锋
关键词:水稻二化螟抗药性监测GIS系统
文献传递
抗感吡虫啉褐飞虱在不同水稻品种上的取食行为比较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刺探电位图技术(EPG)分别监测了抗吡虫啉和敏感吡虫啉褐飞虱种群在感虫品种TN1和抗虫品种IR36上的取食行为差异。结果发现,抗感吡虫啉褐飞虱在不同抗虫品种上均记录到7种典型波形(np,N1,N2,N3,N4-a,N4-b,N5波形)。在感虫品种TN1上,与敏感种群相比,抗吡虫啉褐飞虱种群刺探频率较高、持续时间较短、韧皮部汁液吸食时间较长,但木质部吸食时间无差异。在抗虫品种IR36上,抗性种群刺探频率较低、持续时间较短、木质部吸食时间长,但2个种群吸食韧皮部的时间均很短,几乎没有记录到。在抗虫品种上饲养一代后发现,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的刺探频率降低、持续时间减少,但在韧皮部中的吸食时间明显增加。
陈利陈建明何月平张珏锋
关键词:取食行为
褐飞虱共生菌抗感吡虫啉菌株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比较被引量:8
2011年
在含不同浓度吡虫啉的综合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液体培养基中接种抗感吡虫啉褐飞虱共生菌菌株且培养2~6天后,通过测定抗吡虫啉菌株和敏感菌株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等活性,阐明抗感菌株在吡虫啉胁迫下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抗吡虫啉菌株和敏感菌株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差异明显不同,抗性菌株的SOD、POD活性(极)显著高于敏感菌株,其中抗性菌株SOD活性比敏感菌株提高了45.89%~222.53%;抗性菌株的CAT活性与敏感菌株差异无明显规律性。说明褐飞虱共生菌对吡虫啉的抗药性与其体内SOD和POD的活性增强有关。
李娜陈建明张珏锋何月平陈列忠
关键词:抗氧化酶活性
吡蚜酮对水稻褐飞虱取食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9
2010年
吡蚜酮是防治褐飞虱的推荐替代杀虫剂之一。取食选择性试验表明,0.1g/L吡蚜酮处理和清水处理24h稻株上的平均落虫数分别为(1.6±1.2)头/株和(1.5±0.9)头/株。刺探电位技术监测发现,与清水对照相比,0.1g/L吡蚜酮浸苗处理下褐飞虱的口针刺探频次、韧皮部刺入频次、在韧皮部外部活动的持续时间以及木质部取食行为的持续时间没有显著差异,而褐飞虱的非刺探持续时间显著增加,褐飞虱在韧皮部内摄取汁液被极显著干扰,吡蚜酮处理后4h内褐飞虱成虫在韧皮部取食的总持续时间只有(1.2±0.5)min,而在对照上的总持续时间为(65.1±11.3)min。取食恢复试验表明吡蚜酮对褐飞虱韧皮部取食的抑制作用可逆,但是取食抑制的恢复非常缓慢。经吡蚜酮0.1g/L处理24h再转移至清水处理苗上120h后,韧皮部取食的总持续时间也仅约为10min。研究表明,吡蚜酮对褐飞虱没有驱避性和拒食性,不阻碍褐飞虱口针刺探和木质部取食,但对韧皮部取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恢复非常缓慢。因此,吡蚜酮防治褐飞虱的持效期较长。
何月平陈利陈建明陈列忠张珏锋
关键词:吡蚜酮褐飞虱取食行为
抗感吡虫啉褐飞虱种群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方法构建了对吡虫啉敏感和抗吡虫啉褐飞虱种群的正反向差减cDNA文库,克隆了受吡虫啉调控的相关基因。结果表明,筛选到的120个阳性克隆代表92个互不重复的单基因,其中17个与动物的已知蛋白基因存在较高的同源性。筛选到的单基因,分别涉及信号传导、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生殖等。
张珏锋何月平陈建明陈列忠
关键词:吡虫啉褐飞虱抑制消减杂交
抗感吡虫啉褐飞虱在抗虫水稻品种上的适合度比较被引量:2
2011年
建立抗吡虫啉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种群和敏感吡虫啉褐飞虱种群在不同抗虫水稻品种(TN1、IR36)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比较了抗感吡虫啉种群在感虫品种TN1上以及在抗虫品种IR36上饲养4代的种群趋势指数(I)和适合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在TN1上,抗吡虫啉和敏感吡虫啉褐飞虱种群的种群数量趋势指数分别为55.33和105.57,抗性种群相对敏感种群的适合度为0.5241;在IR36上,抗感吡虫啉褐飞虱种群的种群数量趋势指数分别为5.67和1.8,抗性种群的相对适合度为3.15。在IR36上连续饲养2~4代,发现其种群数量趋势指数在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分别为25.25和14.58、14.52和11.85、42.27和54.63;其相对适合度分别为1.7318、1.2253和0.7738。说明抗性种群在抗虫品种上的适应生存较敏感种群优势明显,但随着饲养代数增加,抗性种群的适合度下降。
陈利陈建明何月平张珏锋肖鹏飞
关键词:种群生命表适合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