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4089)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3
相关作者:张东和郝永强师立勤冯曼肖佐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卫星
  • 2篇GPS
  • 1篇低纬
  • 1篇低纬度
  • 1篇低纬度地区
  • 1篇地球资源卫星
  • 1篇电离层
  • 1篇电离层总电子...
  • 1篇电子含量
  • 1篇一号卫星
  • 1篇硬件延迟
  • 1篇载波
  • 1篇载波相位
  • 1篇探测器
  • 1篇周跳
  • 1篇资源卫星
  • 1篇资源一号
  • 1篇资源一号卫星
  • 1篇总电子含量
  • 1篇纬度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国家空间天气...

作者

  • 4篇张东和
  • 3篇郝永强
  • 2篇肖佐
  • 2篇冯曼
  • 2篇师立勤
  • 1篇杨光林
  • 1篇索玉成
  • 1篇邹鸿
  • 1篇李强
  • 1篇肖赛冠
  • 1篇黄为权
  • 1篇萧佐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E...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Energetic particle radiations measured by particle detector on board CBERS-1 satellite被引量:6
2007年
Using the data measured by energetic particle detector on board CBERS-01 and -02 for the past five years, statistics was made to show the general features of MeV electrons and protons along a solar synchronous orbit at an altitude of 780 km. This height is in the bottom region of the Earth's radiation belts. Detectors are inside the satellite cabinet and such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particle radiation environment inside a satellite has seldom conducted so far. After a proper and careful treatment,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data inside satellite are well correlated with the radiation environment outside. Be-sides the agreement of the gene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etic electrons and protons with similar observations from other satellites, attention is particularly paid to the disturbed conditions. Variations of particle fluxes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solar proton events, in general, electron fluxes of outer belt are well correlated with Dst index after three days' delay while the electron injection occurred almost at the same day during great magnetic storms. It is confirmed that both energetic electrons and protons appear in the Polar Cap region only after the solar proton events.
HAO YongQiangXIAO ZuoZOU HongZHANG DongHe
关键词:地球资源卫星粒子探测器辐射带
资源一号卫星星内粒子探测器对高能粒子辐射的观测被引量:1
2006年
利用资源卫星上搭载的星内粒子探测器累计5年左右的资料,总结了在太阳同步轨道780km高度上高能粒子通量的一般分布特征,作为首次对卫星内部高能辐射环境的连续监测,资料分析对比确认了卫星内外高能粒子辐射经过换算后的一致性,测量到的通量变化与太阳活动和质子事件有直接的关联.外辐射带高能电子辐射强度与Dst指数的变化对应很好,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之间一般有3d左右的延时,而大的磁暴造成的高能粒子的注入则通常发生得很快,与Dst指数变化可在同一天发生.另外,在宁静时极盖区很少出现高能电子和质子,上述几年数据的统计表明,只当太阳质子事件发生时,高能质子和电子才出现在极盖区.
郝永强肖佐邹鸿张东和
IRI-2007对扩展F的预测与观测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通过对赤道地区两台站的扩展F实际观测值与IRI-2007模型预测值的比较,研究了该模型预测结果的地域局限性和预测的准确度.该模型建立在美洲扇区赤道附近台站资料基础上,本文选取非洲扇区大体同纬度两个台站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统计结果表明,无论在发生概率日均值的年变化趋势上,还是在扩展F发生率年均值随地方时变化以及随太阳活动的统计中,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对非洲两站实测值的分析和IRI-2007模型对南美巴西地区的预测又分别与当前已有的研究结果相符.分析结果表明,(1)建立在巴西台站数据基础上的IRI-2007模型的统计建模极具参考价值;(2)赤道和低纬度电离层扩展F现象有强烈的经度效应,在该模型建模方法基础上,结合不同扇区实际资料的统计,能改进该模型全球应用的普适性; (3)IRI-2007模型能正确反映巴西地区扩展F的发生概率,用该模型和其他扇区不同条件下的实测值对比,提供了一个细致研究扩展F经度效应的基础,有利于确认导致扩展F发生的基本条件和多种影响因素的具体作用.
黄为权肖赛冠肖佐张东和郝永强
中国低纬度地区GPS周跳季节依赖特点分析
2008年
利用中国低纬度地区6个GPS观测站2001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日周跳发生次数与季节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日周跳发生次数与季节关系明显,GPS周跳主要发生在两分季附近(3~5月和9~11月),且一些日期6个台站的日周跳发生次数变化趋势一致,这种周跳的季节依赖特点与同期我国广州电离层扩展F出现的季节依赖特点类似.结合周跳的地方时依赖特点,可以推断仰角大于一定角度时的周跳与该地区上空电离层不均匀结构有一定的关系.通过不同地磁纬度观测站日周跳次数的比较,可以看到在同一时间段内该地区处于较高纬度的LUZH台站的日周跳次数要明显小于其他台站.以相距很近的两个GPS台站2001年日周跳次数存在明显差异这一事实为出发点,分析了同样电离层条件下周跳对GPS接收机本身硬件质量的依赖性。
张东和冯曼郝永强师立勤杨光林索玉成
关键词:GPS周跳载波相位
基于单站GPS数据的GPS系统硬件延迟估算方法及结果比较被引量:18
2008年
从GPS数据中解算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最大误差源是硬件延迟。作者介绍了两种解算电离层TEC和硬件延迟的方法。利用单站的GPS双频数据,计算了2004年电离层TEC和硬件延迟,对两种方法得到的硬件延迟进行了比较,并且和欧洲定轨中心的公布结果进行了对比,同时分析了不同纬度台站数据解算硬件延迟的误差特点。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均可以解算TEC和硬件延迟,结果是可靠的。解算的硬件延迟的标准偏差与观测站的纬度有关,在中国区域,纬度越低,估算的硬件延迟偏差越大,对这一情况进行了分析。
李强冯曼张东和萧佐师立勤
关键词:GPS硬件延迟卡尔曼滤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