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1GXNSFA018193)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李昌龙梁锐朱敏孟凡颖李玉雯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神经病
  • 4篇神经病理
  • 4篇神经病理性
  • 4篇神经病理性疼...
  • 4篇疼痛
  • 4篇病理
  • 4篇病理性
  • 4篇病理性疼痛
  • 3篇蛋白
  • 3篇长春新碱
  • 2篇皮层
  • 2篇加巴喷丁
  • 2篇大脑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蛋白质组学分...
  • 1篇蛋白组
  • 1篇蛋白组学

机构

  • 5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梁锐
  • 5篇李昌龙
  • 4篇朱敏
  • 2篇皮倩
  • 2篇刘悦
  • 2篇李玉雯
  • 2篇孟凡颖
  • 1篇吴宁
  • 1篇林飞
  • 1篇潘灵辉
  • 1篇袁斌毅
  • 1篇钱卫
  • 1篇秦明秀

传媒

  • 4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癌症防治...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3)在大鼠脊神经结扎模型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是否参与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生理盐水组、抑制剂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抑制剂组分别建立腰5脊神经结扎模型,假手术组只做手术,不结扎神经。生理盐水组、抑制剂组分别在建模30 min前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和GSK'872。记录各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与机械痛域,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RIP3的表达水平,并通过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含量。结果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分别与抑制剂组、假手术组相比,均有明显行为学改变且机械痛域值明显下降(P<0.05),RIP3与TNF-α、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01);抑制剂组机械痛域值与RIP3含量均小于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 RIP3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表达上调,可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
侯伟楠周艳琼李昌龙朱敏黄东海罗丽红梁锐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
加巴喷丁对长春新碱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大脑皮层脑啡肽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加巴喷丁(GBP)对长春新碱(VCR)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大脑皮层脑啡肽(ENK)的表达水平,探讨VCR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机制及GBP防治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相关脑皮层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从两个水平分别检测VCR致痛组(V组)、GBP治疗组(C组)、GBP对照组(G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小鼠大脑皮层ENK的表达;同时检测小鼠热痛阈值变化情况及观察小鼠坐骨神经在光镜和电镜下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 V组的坐骨神经在电镜下截面极不规则,髓鞘增粗且髓鞘板层质地疏松,颜色变浅,部分见严重病变处呈灶性溶解坏死。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V组与N组比较,ENK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V组比较,ENK表达水平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CR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与原发的轴索变性和继发的脱髓鞘有关,与大脑皮层ENK含量变化无关;GBP防治VCR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机制与大脑皮层ENK的表达无相关性。
皮倩梁锐潘灵辉钱卫林飞李昌龙刘悦
关键词:长春新碱神经病理性疼痛加巴喷丁脑啡肽
长春新碱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脑皮质组织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2013年
目的研究长春新碱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脑皮层组织的蛋白质组学表达谱变化,探讨长春新碱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中枢机制。方法 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空白对照组和疼痛模型组(Pc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长春新碱。动物实验结束后取大鼠坐骨神经主干中段分别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坐骨神经的超微结构改变;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脑皮层组织总蛋白质,寻找差异表达蛋白质斑点,质谱分析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 (1)坐骨神经超微结构改变:光镜下Pc组坐骨神经纤维变性肿胀,髓鞘肿胀变性、阶段性脱髓鞘改变,部分施万细胞结构破坏;电镜下Pc组坐骨神经纤维明显退行性变,髓鞘的纹理不清,结构紊乱,髓鞘变形,甚至出现脱髓鞘化改变。(2)蛋白质组学表达谱分析:Pc组的蛋白质组学表达谱分析显示有24个蛋白质斑点表达有明显差异,用质谱分析法可鉴定出10种蛋白质,其中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的蛋白质有4种,DJ-1、HSP10、ATP合酶d表达上调,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下调。结论 (1)本实验成功建立了长春新碱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动物模型。(2)长春新碱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脑皮层组织蛋白质组学表达谱分析显示有多种蛋白质表达差异,其中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的蛋白质有4种,DJ-1、HSP10、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和ATP合酶d可能参与了长春新碱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中枢机制。
李昌龙梁锐李玉雯朱敏刘悦皮倩孟凡颖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神经病理性疼痛长春新碱
活化诱导胞嘧啶核苷脱氨酶在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脊髓中的表达变化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测定活化诱导胞嘧啶核苷脱氨酶(AI-CDA)在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脊髓中的表达,探讨骨癌痛-吗啡耐受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雌性Wistar大鼠30只,体重160~1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10只(n=10):对照组(Ⅰ组)、骨癌痛组(Ⅱ组)和骨癌痛-吗啡耐受组(Ⅲ组)。在左后肢胫骨上端骨髓腔内接种鼻咽癌HONE1细胞,制备大鼠骨癌痛模型。术后每天测大鼠机械刺激回缩阈值(MWT),于术后第14天对大鼠后肢进行影像学检查。术后第15~21天,上午8:00和下午16:00,Ⅱ组皮下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Ⅲ组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术后第21天取后肢胫骨标本观察病理切片,并取L4~6脊髓组织。采用RT-PCR法测定脊髓组织中AI-CDA mRNA的表达。结果 (1)Ⅲ组大鼠应用吗啡治疗的前3 d MWT值明显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大鼠应用吗啡的3 d后与前3 d相比MWT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术侧胫骨X线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破坏;(3)两组大鼠术侧胫骨病理切片可见骨髓腔中癌细胞浸润;(4)与Ⅱ组比较,Ⅲ组大鼠脊髓组织中的AI-CDA mRNA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CDA在骨癌痛-吗啡耐受组大鼠脊髓中表达增加,可能参与骨癌痛-吗啡耐受机制的形成。
秦明秀李昌龙朱敏侯伟楠周艳琼覃艳君梁锐袁斌毅
关键词:骨癌痛吗啡耐受脊髓
加巴喷丁对长春新碱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大脑皮层组织蛋白组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和分析加巴喷丁(GBP)对长春新碱(VCR)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大脑皮层蛋白表达的影响和可能的中枢机制。方法 3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Ns组)给予生理盐水,疼痛模型对照组(Pc组)给予VCR,GBP治疗组(Gt组)给予VCR、GBP。给药结束后,光镜和电镜观察各组大鼠坐骨神经超微结构;双向凝胶电泳(2-DE)各组脑皮层组织蛋白质,质谱鉴定并分析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 (1)光镜和电镜下坐骨神经超微结构:Ns组为正常大鼠坐骨神经纤维结构,Pc组明显退行性变,Gt组变性较Pc组轻微。(2)双向凝胶电泳串联质谱结果:Gt组与Pc组比较,差异表达的蛋白点15个,肽质量指纹图谱鉴定出9种蛋白质,其中5种DJ-1、ATP合成酶亚基D、血红蛋白A链、血红蛋白B链、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上调;4种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1、过氧化物酶-2、核苷二磷酸激酶A、热休克蛋白10表达下调。结论 GBP对VCR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大脑皮层蛋白质表达存在影响,可能存在中枢层面蛋白水平机制。
李玉雯李昌龙孟凡颖朱敏吴宁耿春静梁锐
关键词:加巴喷丁长春新碱神经病理性疼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