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3XNH182)

作品数:6 被引量:58H指数:4
相关作者:刘秀秀张荣宋辰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济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免费午餐
  • 1篇动员
  • 1篇新经济
  • 1篇舆论
  • 1篇舆论影响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论
  • 1篇碎片化
  • 1篇转型期城市
  • 1篇网络参与
  • 1篇网络经济
  • 1篇网络社会
  • 1篇网络舆论
  • 1篇捐赠
  • 1篇卡斯特
  • 1篇公共空间
  • 1篇WEB2
  • 1篇城市
  • 1篇城市公共
  • 1篇城市公共空间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济南大学

作者

  • 3篇刘秀秀
  • 3篇张荣
  • 1篇宋辰婷

传媒

  • 2篇人文杂志
  • 2篇石家庄经济学...
  • 1篇江海学刊
  • 1篇福建论坛(人...

年份

  • 3篇2014
  • 3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从虚拟到现实:网络意见群体的舆论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Web2.0的到来催生了网络意见群体的崛起。当突发性公共事件或重大社会事件出现时,经过网络意见领袖的引领和"粉群体"的迅速聚集,网络意见群体推动形成了网络舆论,进而,经过网上与网下的互动、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相互呼应,由网络意见群体促成的网络舆论从网络转向现实,发挥了撬动现实社会的重要作用。
张荣
关键词:WEB2网络舆论
网络动员中的国家与社会——以“免费午餐”为例被引量:22
2013年
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其背后反映的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如何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并达成合作,是网络动员研究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网络动员与传统动员不同,它是由意见领袖或普通网民发起的,为实现特定目的,通过各种动员方式和策略,促使网民形成或改变一定的价值观念、态度与期望,从而产生持续性的参与行为或其他预期行为的过程。"免费午餐"作为网络动员的代表案例,实现了引领国家行动、与国家展开合作等意义深远的成功动员。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动员在共意性运动的领域中具有可复制性,而在冲突性运动的领域中,还面临着更为复杂的问题。
刘秀秀
网络公益中认同的力量——以“免费午餐”为例被引量:11
2014年
在我国公益事业遭遇诚信危机、发展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以"免费午餐"为代表的一系列网络公益项目在网络上下引起了巨大反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网络公益成功的重要意义,在于其反映出了互联网时代构建起一种来自更广泛的公众认同的可能性,也彰显了这种更广泛的认同的巨大力量。即,相比传统的社会认同,网络社会中认同在建构方式和作用力量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免费午餐"就是成功构建起网络认同并彰显认同力量的网络公益的典型代表。值得注意的是,在看到网络认同正能量的同时,也要看到网络谣言、底层狂欢等消极认同的存在。只有促使网络认同的健康成长,方能使网络认同的正能量得到持续生发。
宋辰婷刘秀秀
卡斯特网络经济社会论探析
2014年
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一书中,立基于现实社会的最前沿,以对信息技术革命的关注为开端,卡斯特围绕"新经济"这一全新而独特的经济形态,通过阐释其形成基础、主要特征、主体、文化精神、工作及就业等,对信息时代的经济与社会进行了卓越分析。卡斯特指出,新经济的浮现主要源于信息技术与经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复杂互动;信息化、全球化与网络化是其主要特征;网络企业是其重要主体和组织形式;"信息主义精神"为其文化精神;工作及就业特征主要体现为工作模式之分叉与劳动的两极化、弹性工作者的出现等。卡斯特的网络经济社会论体现了经济社会学对新时代背景下研究问题的重要回应。
张荣
关键词:卡斯特新经济网络社会
转型期城市公共空间碎片化的表现及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转型期城市公共空间的碎片化表现为:私人空间从公共空间的抽离、消费时代公共空间的"失落"、流动性公共空间的消逝以及流动性私人空间对公共空间的消解。带来的影响主要包括:容纳社会成员能力的减弱、公共空间中社会成员的分化、外在形态的离散化以及对社会认同的减弱。因此需要通过增强现有公共空间的社会交往功能、规划建立具有多元功能的公共空间、培育具有流动性的公共空间等来进行城市公共空间的重构。
张荣
关键词:碎片化城市公共空间
动员与参与:网络慈善的捐赠机制研究被引量:19
2014年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慈善事业在互联网上发展迅速,形成了一个高速成长期,其生长点在于官办慈善与民办慈善在"后郭美美时代"的纠葛。同时,由于互联网特质与民办慈善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因而网络慈善是当下中国民办组织采用的重要形式。网络慈善的捐赠机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动员与参与。前者是运动创业家的主体动员加上与互联网紧密贴和的制度设计共同完成的,后者则在支持与反对中形成了多样的参与方式。在中国的语境下,一项网络慈善能否取得成功,其决定因素不只停留在动员技术层面,还需考虑复杂的社会现实因素。如何形成健康合理的动员格局,并有效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是未来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刘秀秀
关键词:网络参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