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40421101)

作品数:8 被引量:333H指数:7
相关作者:陈发虎杨勋林张家武安春雷代志波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山东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环境变化
  • 1篇洞内
  • 1篇洞穴
  • 1篇洞穴发育
  • 1篇洞穴石笋
  • 1篇新石器
  • 1篇新石器文化
  • 1篇亚洲季风
  • 1篇氧同位素
  • 1篇氧同位素组成
  • 1篇中国西北干旱...
  • 1篇溶洞
  • 1篇石器
  • 1篇石笋
  • 1篇石笋记录
  • 1篇树轮
  • 1篇树轮记录
  • 1篇同位素
  • 1篇同位素组成
  • 1篇气候

机构

  • 8篇兰州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作者

  • 5篇陈发虎
  • 2篇张平中
  • 2篇代志波
  • 2篇杨勋林
  • 2篇安春雷
  • 2篇张家武
  • 1篇贾继红
  • 1篇侯宗东
  • 1篇彭剑峰
  • 1篇范育新
  • 1篇陈建徽
  • 1篇陈拓
  • 1篇王琳
  • 1篇张德忠
  • 1篇杨梅学
  • 1篇刘秀铭
  • 1篇吉笃学
  • 1篇安成邦
  • 1篇张永
  • 1篇杨美临

传媒

  • 6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亚洲中部干旱区全新世气候变化的西风模式——以新疆博斯腾湖记录为例被引量:142
2006年
位于受西风环流显著影响区的我国最大内陆淡水湖——新疆博斯腾湖提供了全新世亚洲中部干旱区气候变化的可靠记录。对该湖钻探岩芯、沉积年代以及孢粉、碳酸盐含量、粒度等代用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末次冰消期到全新世早期湖泊干涸,风砂沉积盛行,气候干旱;约8cal.kaB.P.以来现代湖泊形成,气候相对湿润,其中,约6.0—1.5cal.kaB.P.期间代用指标A/C值指示的流域湿度增加,盘星藻指示的湖泊深度最大,全新世最湿润时段发生在中晚全新世。博斯腾湖记录的早全新世干旱和中晚全新世湿润的气候框架得到中亚其他较高分辨率湖泊记录的支持,具有普遍性。亚洲中部西风影响区这一全新世气候变化框架与亚洲季风区早中全新世夏季风强盛、中晚全新世季风衰落的变化模式显著不同,具有近似反相位(outofphase)变化特征。广大中亚内陆干旱区中晚全新世湿润气候不大可能是东亚季风深入内陆造成的,更可能是通过西风环流与高纬度北大西洋相联系,其驱动机制需要更深入研究。
陈发虎黄小忠杨美临杨勋林范育新赵晖
关键词:全新世气候变化
甘青文化区新石器文化的时空变化和可能的环境动力被引量:49
2006年
气候变化引起的环境系统的变动,可以对史前文化的时空分布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甘青文化区是我国古文明发祥地之一。这里新石器文化非常发达,遗址丰富,类型齐全,为一个自成体系的古文化中心。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新石器文化的时空分布的变化,发现自大地湾文化至马家窑文化时期,研究区文化在空间上扩张,而后逐步向南退缩。这一变化和气候的干湿状况的变化密切相关。5kaB.P.气候逐步趋向干旱,导致文化分布上的空间差异,至齐家文化时期,研究区105°E以西遗址点的空间分布大大地向南收缩,而105°E以东齐家文化的分布范围和仰韶文化基本一致。
安成邦王琳吉笃学陈发虎王鹏
关键词:环境变化新石器文化
中国黄土高原西缘甘肃万象洞MIS5石笋δ^(18)O记录与南方地区石笋记录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8
2006年
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的甘肃武都万象洞石笋WXSM51和WXSM52提供了M IS 5(118~79kaB.P.)高分辨率的1δ8O记录。研究表明,万象洞石笋1δ8O值与夏季风强度呈负相关关系,与我国西南部的贵州董歌洞石笋1δ8O记录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并与高纬度的格陵兰NGR IP冰芯1δ8O记录和65°N太阳辐射强度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万象洞石笋1δ8O记录了118~79kaB.P.期间亚洲季风强度的变化,同时也说明东亚季风强度的变化和全球气候变化同步,而且主要受控于北半球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同时它与地中海碳酸盐记录有很好的相似性,和巴西石笋1δ8O记录在千年尺度上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说明东亚季风区、地中海地区以及巴西季风区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指示了南北半球气候在千年尺度上存在“跷跷板”(seesaw)现象。万象洞石笋1δ8O记录的M IS 5b与M IS 5 a突发性转换,与NGR IP冰芯1δ8O记录相似,而与神农架记录存在差异,说明万象洞地区对亚洲季风强度的响应更为敏感。
安春雷张平中代志波张德忠杨勋林K.R.Johnson
关键词:洞穴石笋氧同位素组成亚洲季风
树轮记录的阿尼玛卿山区过去830年夏半年最高温变化被引量:60
2006年
利用采自黄河源区阿尼玛卿山的祁连圆柏(Juniperus prezewalskii)样芯,采用国际规范的树轮学研究方法对所有树轮样芯进行了精确定年。针对各样芯不同的生长趋势分别采用负指数函数、线性函数和样条函数拟合与树龄有关的树木生长趋势。对个别在样芯中存在缺失段或缺失年轮过多难以准确判定缺失位置的样芯,采用“搭桥”的方法建立完整序列,最后用ARSTAN软件计算合成树轮宽度年表,最长序列为1532 a,在满足复本要求的基础上建立了长度为830 a的树轮宽度年表,并对年表的基本统计特征进行了分析。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年表的年轮指数与研究区夏季温度成显著负相关,并在此基础上重建了研究区过去830年来夏半年(4~9月)平均最高温的变化。重建序列包含有大量的高频变化信息,又有十分显著的低频变化趋势。研究区在重建时段内经历了3个较为显著的降温期,其中1820 s^1900 s的降温趋势不同于该时期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趋势。另外,分析表明在重建时段内升温期较短,但是升温幅度大于降温幅度,迅速升温可能导致研究区严重干旱事件的发生。
勾晓华杨梅学彭剑峰张永陈拓侯宗东
关键词:黄河源区
中国西北干旱区小冰期的湿度变化特征被引量:23
2008年
选取中国西北干旱区11条具有明确古湿度指示意义的气候记录,结合冰芯、地层沉积、湖泊沉积、树木年轮、河流阶地等各种研究资料和历史记载,研究中国西北干旱区小冰期的湿度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小冰期(1400-1920AD)从整体而言处于相对湿润的阶段:区内高大山系降水处于较高时段——西昆仑山古里雅冰芯积累量增大,天山山间湖泊水位回升,祁连山敦德冰芯孢粉总浓度增加;而盆地内流系统水量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塔里木盆地克里雅河和塔里木河流量增大,准噶尔盆地艾比湖水位上升,巴丹吉林沙漠地下水补给量上升,居延海入湖水量增大,湖面扩展,青海湖盆地降水增加,有效湿度增大,苏干湖水体盐度降低,入湖水量/蒸发量之比升高。同时,较高分辨率的湿度资料显示,研究区东—南边缘地带在小冰期内部存在次一级的干湿波动,两个湿度较高的时期出现在16世纪和18世纪,分别与小冰期内部的两个相对温暖时期有很好的对应。中国西北相对湿润的小冰期主要是西风带强度增加和位置南移造成该区域降水增多和全球性普遍降温导致有效湿度增大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区边缘地带小冰期内部冷干暖湿的配置则主要体现了夏季风的影响。
陈建徽陈发虎张家武杨保
关键词:小冰期中国西北干旱区
甘肃南部又发现一处天然大溶洞——黄爷洞被引量:3
2005年
张平中代志波安春雷李长久庞福顺龙路德马全龙贾继红
关键词:大溶洞洞穴发育EW洞内
大气降尘磁学特征对城市污染源的指示被引量:11
2007年
本文应用环境磁学方法研究了兰州市区大气自然降尘的磁学特征。结果表明:兰州市大气降尘中磁性矿物含量较高,主要含有磁铁矿和磁赤铁矿,并伴有少量赤铁矿,磁性矿物颗粒较粗,为准单畴颗粒;兰州市自然粉尘背景值较高,但市区污染物仍以人为源为主,尤其在冬季采暖期间最为显著,且在春、夏季节,兰州市的污染仍以人为源为主,与通常认为兰州市污染冬季以燃煤为主,春、夏季以粉尘为主的模式有较大差异。
夏敦胜余晔马剑英刘秀铭陈发虎
关键词:环境磁学大气降尘环境污染
青藏高原北缘哈拉湖近800年来湖泊沉积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37
2007年
文章以青藏高原北缘高山祁连山湖泊———哈拉湖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放射性核素210Pb和137Cs测年资料,通过对此高海拔湖泊沉积碳酸盐氧碳同位素、碳酸盐含量、总有机碳含量、磁化率等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揭示了这一地区近800年来的气候环境变化过程。分析表明哈拉湖记录的气候环境变化经历了3个阶段:1206~1700A.D.环境较为寒冷、湿润,并有持续变湿的趋势;1700~1920A.D.环境由冷湿的状况趋向温暖干旱,1771年之后,环境保持相对稳定;1920~2002A.D.是自1206年以来最为温暖干旱的阶段。
曹洁张家武张成君陈发虎
关键词:湖泊沉积环境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