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BG2004301)
- 作品数:23 被引量:84H指数:5
- 相关作者:周义文李闯盛生兰龚红兵胡春明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籼型恢复系镇恢42的选育与利用被引量:1
- 2008年
- 镇恢42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用镇恢129作母本,镇恢084作父本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含有广谱高抗白叶枯病基因Xa7及抗白叶枯病基因Xa4的籼型强优恢复系。该恢复系高抗白叶枯病,株型好,穗型大,配合力强,于2007年9月获国家品种保护,所配组合Ⅱ优42于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3月获国家品种保护。
- 龚红兵周义文李闯胡春明盛生兰刁立平景德道林添资钱华飞王克明
- 关键词:杂交籼稻恢复系选育
- 江苏省杂交水稻育种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5
- 2006年
- 江苏省杂交水稻研究始于1970年。35年来,江苏的杂交稻育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间经历了起步、发展和突破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为起步阶段,以不育系选育为主;80年代至90年代前半期为发展阶段,杂交籼稻育种和生产迅速发展,杂交粳稻育种进入实用化阶段;1996年以后,以特优559、9优138和两优培九的育成为标志,三系杂交籼稻、杂交粳稻和两系杂交稻的选育均取得突破性进展。文中对江苏省杂交水稻育种的发展趋向进行了讨论。
- 王才林
- 关键词:杂交水稻育种三系法两系法籼粳交杂种优势
- Cry1 Ab转基因水稻的杂种优势表现及抗虫性鉴定被引量:7
- 2007年
- 以携带Cry1Ab基因的"克螟稻"为抗虫供体亲本,将目标基因转导到优良恢复系"R6547"、"R818"中,配制的杂交稻组合表现良好的杂种优势水平,克服了"克螟稻"在常规粳稻育种实践中常出现的农艺性状差、前期生长势弱的缺陷。可溶性蛋白含量检测结果显示目标基因在杂交稻中仍能高水平的表达,并在人工接虫和自然发生条件下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鳞翅目害虫表现优良抗性。
- 戴正元李爱宏张洪熙左示敏舒庆尧
- 关键词:水稻恢复系杂种优势抗虫性鉴定
- 一个新的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的生理特性和基因定位
- <正>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种质资源。通过对突变基因的定位、克隆、功能分析以及表达调控的研究,可阐明白化以及转绿的内在机制;同时,白化转绿基因作为一种隐性标记导入到不育系中,在保证杂交种纯度,特别是两系杂交种...
- 陈涛张亚东赵凌朱镇林静张所兵王才林
- 文献传递
- 扬稻系列杂交籼稻特性、系谱、育种方法和推广应用被引量:2
- 2007年
- 通过对15个扬稻系列杂交籼稻特性、恢复系系谱组成、育种方法和推广应用的综合分析,阐明了选育的基本经验:确立“瞄准需求、总体布局、重点突破、抢占高点、缓急有序、推出品种”的育种策略,运用综合育种方法,不断推出适用品种。注重籼粳亚种优势利用,恢复系系谱骨干亲本集中,80%融入广亲和材料02428的血缘。采用“优势叠加”与“搭梯上楼”的育种途径,提高综合性能。根据“个体看匀称、群体看协调、机能看熟相”的多年育种经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育种程序。同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规范种子市场秩序,健全成果转化体系。
- 周长海张洪熙戴正元王宝和张红生
- 关键词:杂交籼稻系谱育种方法推广应用
- 几个优良籼稻亲本品质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
- 2006年
- 以3个不育系和10个恢复系为材料,采用NCII交配设计研究10个米质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大多数品质性状介于双亲之间,除粒重表现一定的超高亲优势,垩白度和粒宽表现一定的正向平均优势外,其它品质性状优势不明显。(2)杂种稻米的品质性状主要受不育系或恢复系的影响,其中,对于粒长、粒宽和直链淀粉含量这3个性状,不育系的影响要高于恢复系,而对于整精米率、粒重、垩白率、垩白度和糊化温度,则表现为恢复系的影响要高于不育系。(3)就优质育种的利用价值而言,不育系中以广占63-4S为好,而恢复系中则以扬稻6号为好,蜀恢527、镇恢084次之,用上述亲本选配的杂交组合米质较好;恢复系特青、盐恢559表现为一般配合力效应差,特殊配合力方差小,优质育种利用价值不大。
- 戴正元李爱宏刘广清张洪熙
- 关键词:水稻亲本杂种优质配合力
- 镇稻系列籼型三系恢复系的特性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研究镇稻系列籼型三系恢复系的特性,分析、探讨籼型三系恢复系的选育技术和提高育种效率的途径。
- 龚红兵周义文李闯胡春明盛生兰刁立平景德道林添资钱华飞
- 关键词:籼型恢复系
- 利用DD-PCR技术研究扬稻6号基因的差异表达被引量:5
- 2008年
- 利用DD-PCR技术对扬稻6号参与的强优势组合(扬两优6号和两优培九)、明恢63参与的弱优势组合、R13参与的中强优势组合以及亲本的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根据基因在杂交组合和双亲中的表达情况分为8种类型,统计30个引物组合在11个参试材料中的表现,获得314组差异条带,大小在250 bp至1 000 bp之间,其中强优势组合的差异表达带型UNP1、UNF1和ABF1明显低于弱优势组合,而DMP2和MONO则明显高于弱优势组合。用8种类型所占的比例对各参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扬稻6号参与的强优势组合和明恢63参与的弱势组合明显被分为两类,两者在基因表达模型上存在一定差异。此外,在基因表达水平上探讨了扬稻6号杂种优势的特殊分子基础。
- 张洪熙戴正元陈建民肖宁李爱宏刘广青潘存红
- 关键词:基因差异表达杂种优势扬稻6号
- 高温对大面积应用杂交籼稻组合结实率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8年
- 对当前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27个杂交籼稻组合进行高温处理,各组合的结实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降幅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结实率降幅小于40%且结实率大于60%的组合有11个,仅占总组合数的40.7%。减轻和避免水稻生产中的高温危害,品种(组合)的选择仍是关键措施之一。研究结果还表明:杂交组合的耐热性与配制组合的双亲有关。
- 龚红兵周义文李闯胡春明盛生兰刁立平景德道林添资钱华飞
- 关键词:高温杂交籼稻结实率
- 籼型优质不育系镇籼1A的选育被引量:2
- 2011年
- 镇籼1A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D型优质、高配合力籼稻不育系,2009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稻201006),配组育成的镇籼优184于2010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稻201005)。介绍了镇籼1A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和繁殖技术要点。
- 龚红兵周义文李闯钱华飞刁立平林添资景德道余波盛生兰
- 关键词:水稻不育系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