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E71B04)

作品数:14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林高用张锐周宏明李荐王莉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太仓市金鑫铜管有限公司湖南省正源储能材料与器件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金属学及工艺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5篇合金
  • 4篇力学性能
  • 4篇力学性
  • 3篇易切削
  • 3篇显微组织
  • 3篇冷轧
  • 3篇合金组织
  • 2篇冷轧变形
  • 2篇均匀化
  • 2篇均匀化热处理
  • 2篇ZN-1
  • 2篇AL-1
  • 1篇低温退火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腐蚀
  • 1篇电化学性能
  • 1篇应力场
  • 1篇硬质
  • 1篇硬质合金
  • 1篇有限元

机构

  • 14篇中南大学
  • 3篇太仓市金鑫铜...
  • 2篇湖南省正源储...

作者

  • 9篇林高用
  • 5篇李荐
  • 5篇周宏明
  • 5篇张锐
  • 5篇雷玉霞
  • 5篇王莉
  • 4篇张胜华
  • 4篇杨俊
  • 3篇周玉雄
  • 3篇郭欣
  • 3篇刘凡
  • 3篇贺家健
  • 2篇匡旭光
  • 2篇宋佳胜
  • 2篇刘芙蓉
  • 2篇孙利平
  • 2篇杨亮
  • 1篇廖儒福
  • 1篇黄祖琼
  • 1篇李艳芬

传媒

  • 4篇中南大学学报...
  • 3篇有色金属加工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特种铸造及有...
  • 1篇矿冶工程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兵器材料科学...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年份

  • 2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生产工艺对H65黄铜管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对挤压法和"连铸-冷轧"法两种工艺生产的H65黄铜管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综合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工艺下H65黄铜管成品平均晶粒尺寸相差较小,挤压法工艺约14μm,"连铸-冷轧"法工艺约18μm;"连铸-冷轧"法成品管抗拉强度为335MPa,伸长率为61%,硬度为84.7HV1.0,挤压法成品管分别为360MPa,67.5%和82.6HV1.0,均达国标要求;挤压法成品管平均偏心率约12.5%,而"连铸-冷轧"法成品管偏心率仅为6.2%,且综合成材率较挤压法提高了11%。分析表明,高效短流程的"连铸-冷轧"法H65黄铜管加工工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雷玉霞林高用周玉雄王宏张胜华
关键词:挤压法
H65黄铜管冷轧变形模拟分析与实验研究(续)被引量:2
2012年
图3-b可以看出,孔型脊部区域的管坯内表面温度明显高于外表面,这主要是由于外表面摩擦较小,而内表面的摩擦相对较大,产生的摩擦热远远大于外表面。由此可知,对于减壁量不大的皮尔格冷轧管,引起金属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不是塑性功的转化而是由于摩擦所引起的,因此实际生产中应加强对管坯表面的润滑,以免产生过高的温升。
周玉雄林高用雷玉霞王宏张胜华
关键词:冷轧变形黄铜管内表面温度外表面温度变化
6082铝合金铸锭均匀化热处理工艺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对6082铝合金铸锭样品进行均匀化热处理,并通过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显微镜观察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均匀化热处理的加热、保温、冷却等工艺参数对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均匀化热处理能明显减少或消除6082铝合金铸锭的晶内与晶间偏析,使非平衡相溶解,合金组织均匀性提高,有效改善合金的后续挤压加工及热处理性能。使合金获得最佳综合力学性能的均匀化热处理工艺为:"550℃×保温2h"+"575℃×保温3.5h",强风冷却至200℃后再水冷。
廖儒福林高用张锐林光磊
关键词:6082铝合金均匀化热处理力学性能
固溶-时效热处理对易切削变形Zn-10Al-1.0Cu-xBi-ySn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能谱分析技术、切削性能测试研究固溶-时效热处理工艺对自行研制的易切削变形Zn-10Al-1.0Cu-xBi-ySn合金挤压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为获得较佳的综合性能,该合金较佳的热处理工艺为(350℃,30 min水冷)+(100℃,12 h空冷);经过合理的热处理后,合金中的α+η胞状和粒状组织增多,层片状组织减少,合金塑性提高;热处理后该合金的抗拉强度达到327.05 MPa,伸长率为20.5%。
林高用王莉张锐雷玉霞贺家健宋佳胜
关键词:易切削固溶时效
β-Si_3N_4含量对Y_2O_3-MgO-α-Si_3N_4陶瓷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棒状β-Si3N4含量对Y2O3-MgO-α-Si3N4陶瓷致密度、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确定了β-Si3N4和α-Si3N4的适宜配比。结果显示:随着β-Si3N4含量的增加,Y2O3-MgO-α-Si3N4陶瓷材料致密度和力学性能均先增加后降低,当β-Si3N4含量达到40%时,陶瓷致密度和力学性能同时达到最大,此时致密度为93%,横向断裂强度为583.4 MPa,断裂韧性为5.42 MPa.m1/2。
李荐李淳伟周宏明黄祖琼刘凡李艳芬杨俊杨亮
关键词:陶瓷Β-SI3N4显微组织
含Bi易切削变形Zn-Al合金的腐蚀行为
2012年
对自行研制的4种不同Bi含量易切削Zn-Al合金在3.5%的NaCl溶液中进行浸泡腐蚀试验,并与潮湿和干燥空气中的试样作对比。采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以及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合金在不同介质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合金的腐蚀主要表现为点蚀。随着Bi含量的增加,平均腐蚀速率加快。合金中的富铝α相是易腐蚀相,Zn-Al合金的腐蚀过程是以η相作为阴极,Al组元作为阳极而溶解的电化学腐蚀过程。
张锐林高用王莉贺家健
关键词:电化学腐蚀
磁场淬火处理对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X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金相(OM)、横向断裂强度、维氏硬度以及矫顽磁力测试等分析手段,研究YG6(WC-6%Co)及YN6(WC-6%Ni)合金在磁场淬火处理后的性能变化规律。研究的条件为:样品在(1 100±5)℃下保温20~25 min,在脉冲磁场强度2 T下淬火15 min后再(500±5)℃回火3 h;此外对YG6合金进行常规淬火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磁场淬火可使YG6合金维氏硬度提高3%、横向断裂强度提高18%、冲击韧性提高24%、矫顽磁力提高25%;而YN6合金横向断裂强度提高5.9%,冲击韧性提高6.9%,维氏硬度和矫顽磁力无明显变化。磁场淬火使钴基硬质合金的黏结相中α-Co含量提高,W和C在黏结相中的固溶度增加,WC晶粒棱角趋于圆滑;同时,磁场引起钴基硬质合金中WC晶粒出现锯齿状形貌并偏转为有序方向排列,是合金性能改善的主要原因。
李荐郭欣姚建军周宏明杨俊江彬彬
关键词:硬质合金磁场淬火回火
ZAT10变形锌合金在不同腐蚀环境中的腐蚀及力学性能变化被引量:4
2012年
通过极化曲线分析、XRD物相分析、扫描电镜形貌观察、微分区成分分析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等,研究ZAT10合金在自来水、3.5%NaCl溶液(模拟海水)中不同温度下的腐蚀行为以及力学性能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ZAT10合金在自来水、3.5%NaCl溶液中的腐蚀受均匀腐蚀和局部晶间腐蚀的共同作用,自来水中的抗腐蚀性能较好,温度升高时抗腐蚀能力下降,腐蚀严重;ZAT10在自来水中的表面腐蚀产物以Zn5(OH)8CO3.nH2O为主,3.5%NaCl溶液中的表面腐蚀产物以Zn(OH)2和ZnO为主;腐蚀后的样品力学性能急剧下降,3.5%NaCl溶液中样品的抗拉强度下降的幅度与速率均比自来水中的大。
李荐杨俊周宏明匡旭光杨亮郭欣刘凡刘芙蓉
关键词:极化曲线力学性能
热处理对高强变形锌合金ZAT10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以高强变形锌合金ZAT10为研究对象,通过热分析仪(DSC)、X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力学性能测试以及模拟海水腐蚀实验,研究高强变形锌合金的相组成以及热处理对高强变形锌合金的相组织、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强变形锌合金ZAT10是由η锌相和(α+η)相的层片状共析体组织组成;280~300℃热处理1 h使ZAT10锌合金层片状共析体组织转化为粒状组织,350~360℃热处理1 h则层片状组织消失;热处理温度从250℃升到350℃,ZAT10合金的抗拉强度由391 MPa增加到498 MPa,伸长率由20%下降至5%;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提高。
李荐匡旭光姚建军刘凡郭欣刘芙蓉周宏明
关键词: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热处理工艺对Al/Cu双金属复合界面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采用POLYVAR-MET型金相显微镜、带有GENESIS60S能谱仪的Sirion200场发射扫描电镜对经高温和低温退火处理的Al/Cu双金属复合界面组织进行观察分析,研究热处理工艺对界面组织及扩散层厚度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通过冷轧实验研究扩散层厚度与界面结合强度的关系,获得综合满足材料结合强度和成型性能的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高温退火处理的Al/Cu复合试样难以实现稳定的塑性成型,低温退火处理能使界面结合牢固,冷变形塑性好;Al/Cu双金属复合材料的界面扩散结合层厚度的最佳范围为1.2~3.5μm;最佳工艺为低温退火加热到300~350℃,保温45~60 min。
张锐林高用王莉张胜华宋佳胜
关键词:低温退火塑性成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