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8SJB7500007)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高群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文学
  • 2篇新文学
  • 2篇作家
  • 1篇代文
  • 1篇新式学堂
  • 1篇新式知识分子
  • 1篇新文化
  • 1篇新文化运动
  • 1篇新文学运动
  • 1篇学风
  • 1篇知识分子
  • 1篇知识分子身份
  • 1篇知识谱系
  • 1篇职业作家
  • 1篇身份
  • 1篇思潮
  • 1篇谱系
  • 1篇中外教育
  • 1篇外教
  • 1篇文化

机构

  • 5篇苏州大学

作者

  • 5篇高群

传媒

  • 1篇文艺争鸣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文教资料
  • 1篇苏州教育学院...
  • 1篇现代出版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现代出版市场:职业作家的生成空间被引量:2
2011年
现代出版业和出版制度构成了以稿费、版税收入支付生活费用的现代文人的生存空间,同时支撑起了职业作家赖以生存的文化资本和社会声望。在此基础上,现代意义上的职业作家才真正形成。
高群
关键词:现代出版业
中外教育文化冲突与文学革命--现代作家边缘人知识分子身份对现代文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作为边缘人知识分子的留学生作家,既接受了较为完备的中国传统教育,又在国外受到了与传统文化迥异的西方教育,两种教育的冲突形成了留学生作家特有的思维方式和人格特征,进而在其创作思想与作品中体现出来,以胡适为代表的留学生作家群体因此揭开了现代文学辉煌的一幕。
高群
关键词:现代文学
中国新文化运动中的“东南学风”
2009年
谈到新文化运动,必然会与北京大学联系起来。由于蔡元培接任北大校长后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北大成为了五四新文化的摇篮,人们称之为“北大学风”。但在20世纪初期,在中国的东南还有一股不同于“北大学风”的文化思潮,时人称之“东南学风”,并有言“南高与北大相抗衡”。这里的“南高”即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是东南大学的前身。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是中国当时重要的两所国立大学。当“北大学风”风起云涌时,东大的“东南学风”也在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中留下自己独特的印迹。
高群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学风五四新文化文化思潮
浅论白话文教材产生的意义
2010年
白话文教材的出现,不仅是现代语文教育学科成熟和完善的标志之一,而且是新文学运动的有力推动者。它为新文学的白话语言取得了正式书面语言的资格.促使新文学作家在创作的时候注意语言的提炼和内容的创新.创作出规范且有思想性的白话文学;更为新文学培养了大批稳定的“读者群体”,从而对新文学的建构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高群
关键词:新文学运动
新式知识分子知识谱系的形成及意义
2010年
新式学堂的建立,实行分专业分课程的教学方式,科学文化知识得以广泛传播,新式知识分子的知识谱系得以形成,为新文学的创作及学术研究提供了前提条件,从而为现代文学的建构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高群
关键词:新式学堂知识谱系新文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