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BS2005050)

作品数:12 被引量:61H指数:6
相关作者:任洪强魏翔丁丽丽朱文斌伍永钢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污泥
  • 9篇颗粒污泥
  • 7篇硝化
  • 7篇硝化颗粒污泥
  • 2篇动力学
  • 2篇毒性
  • 2篇毒性作用
  • 2篇厌氧
  • 2篇厌氧颗粒
  • 2篇厌氧颗粒污泥
  • 2篇联合毒性
  • 2篇量子化学
  • 2篇量子化学参数
  • 2篇类化
  • 2篇类化合物
  • 2篇化合物
  • 2篇活性
  • 2篇废水
  • 2篇酚类
  • 2篇酚类化合物

机构

  • 12篇南京大学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2篇任洪强
  • 8篇魏翔
  • 5篇朱文斌
  • 5篇丁丽丽
  • 4篇伍永钢
  • 3篇袁粒
  • 3篇吴吉春
  • 2篇洪宇宁
  • 2篇夏青
  • 1篇梁睿
  • 1篇辛秉清
  • 1篇张蓉蓉
  • 1篇杨虹
  • 1篇温青

传媒

  • 2篇中国给水排水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工业用水与废...
  • 1篇化工环保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沼气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食品与生物技...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0
  • 8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铜氨制药废水除铜脱氨预处理被引量:10
2007年
研究了氟洛芬有机制药铜氨废水的除铜除氨预处理工艺.采用铁屑置换法对含铜废水进行除铜,除铜工艺的最优条件为,调节含铜废水的pH=2-3,投加3倍理论用量的铁屑,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1.5h,在反应过程中需保持反应液pH低于4,防止Fe^3+大量生成重新溶解释出的铜.反应后铜浓度由712mg/L降至9.2mg/L,去除率为98.7%.为去除引入的铁盐,调节废水pH=5,鼓风曝气后,投加阴离子PAM,投加量为1mg/L,混凝20min后废水铁含量低于14mg/L.采用磷酸铵镁沉淀法对除铜后的混合废水进行除氨,除氨工艺的最优条件为,调节废水pH=9.0,MgCl2·6H2O和Na2HPO4·12H2O投加量为Mg^2+∶NH4^+∶PO4^3-(摩尔比)=1∶1∶1,搅拌反应,反应时间20min,反应后NH3-N浓度由991.5mg/L降至101mg/L,去除率为89.8%,剩余磷为6.1mg/L.铁屑置换法与磷酸铵镁沉淀法的组合能有效去除铜氨,预处理后,废水BOD5/CODCr由0.07上升至0.34,可生化性有了很大提高,可以进入后续生物处理工艺.
辛秉清任洪强丁丽丽吴吉春杨虹
关键词:铜氨磷酸氨镁预处理
苯酚对硝化颗粒污泥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07年
采用序批实验研究了苯酚对硝化颗粒污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的存在显著地降低了氨氮降解率,抑制了硝化颗粒污泥中氨氧化菌的活性和亚硝酸氧化菌的活性,显著地降低了氨氮的比降解速率和硝氮的比生成速率,降低了硝化颗粒污泥的硝化性能。苯酚去除后,硝化颗粒污泥中氨氧化菌的活性可以完全恢复,而亚硝酸氧化菌的活性不能完全恢复。苯酚的降解是硝化颗粒污泥中的好氧异养菌、硝化菌和厌氧的反硝化菌共同作用的结果。
魏翔任洪强袁粒朱文斌
关键词:环境工程硝化颗粒污泥苯酚
预处理—生化法处理强酸性混合染料废水被引量:9
2007年
采用预处理—生化(包括水解酸化和好氧)法处理强酸性混合染料废水,对工艺流程Ⅰ(预处理为混凝)和工艺流程Ⅱ(预处理为混凝及臭氧氧化)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处理时CaO的最佳加入量为16g/L;混凝出水采用臭氧氧化,臭氧通入量为29m g/L时,臭氧氧化出水色度为141度,色度总去除率为91%,但TOC基本没有变化,且臭氧氧化出水经过后续的生化处理后,最终出水色度与工艺流程Ⅰ相比无明显优势。采用工艺流程Ⅰ处理强酸性混合染料废水更合适,最终出水pH为8.5,COD为88m g/L,TOC为48m g/L,色度为359度,SS为25m g/L,SO24-质量浓度小于50m g/L,PO34-未检出。
秦杨温青任洪强丁丽丽
关键词:氧化钙臭氧氧化水解酸化好氧
La^(3+),Ce^(3+)对厌氧颗粒污泥在不同VFA底物中的产甲烷促进效应被引量:8
2007年
采用静态实验研究了分别添加0.05 mg.L-1La3+和Ce3+对不同来源和保存状况条件下不同VFA底物的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为底物时加入Ce3+,丙酸加入La3+或Ce3+,乳酸加入La3+时都大大加快了反应初期污泥的产甲烷速率,且对比产甲烷活性SMA也有3%~8%的提高;0.05 mg.L-1La3+或Ce3+的加入使污泥利用丙酸的速度加快,对于厌氧反应器的恢复运行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甲酸为底物时,La3+,Ce3+的加入对污泥产甲烷曲线形状没有影响,对SMA则分别降低了9.21%和3.37%;乙酸添加La3+在反应初期明显降低了产甲烷速率,但SMA并未降低。厌氧颗粒污泥经长时间低温存放后,原来对其SMA有提高作用的稀土浓度此时可能会作用不明显甚至会降低SMA;低浓度稀土离子对污泥产甲烷活性产生抑制作用时,相同质量浓度下Ce3+比La3+对污泥的抑制作用小;驯化培养过程有利于污泥对稀土的适应。
夏青洪宇宁梁睿任洪强丁丽丽吴吉春
关键词:稀土元素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
Cu^(2+)和Ni^(2+)对硝化颗粒污泥的毒性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测定了Cu2+和Ni2+对硝化颗粒污泥的单一毒性,采用析因实验研究了Cu2+和Ni2+混合体系对硝化颗粒污泥的联合毒性.结果表明,Cu2+和Ni2+的2 h半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95.23 mg.L-1和26.45 mg.L-1.由析因实验所得的响应曲面模型具有较好的优度(R2为0.975),能够较好地对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进行预测.Cu2+和Ni2混合体系的毒性表现为拮抗作用.
魏翔伍永钢任洪强
关键词:硝化颗粒污泥CU2+NI2+联合毒性
酚类化合物对硝化颗粒污泥活性抑制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测定了酚类化合物对硝化颗粒污泥活性抑制的logIC50值,以量子化学参数为自变量,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酚类化合物对硝化颗粒污泥活性抑制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模型。模型所提取的PLS主成分所能解释的因变量总方差的比例Qc2um为0.820,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模型的结果表明,影响酚类化合物对硝化颗粒污泥活性抑制的主要因素是logkow、CCR和Ehomo,酚类化合物对硝化颗粒污泥活性抑制的logIC50随着分子logkow的增大而减小,随着Ehomo和CCR的增大而增大。
魏翔伍永钢朱文斌任洪强
关键词:酚类化合物定量结构-活性相关量子化学参数
镧、铈对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的Hormesis效应及其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间歇培养条件下研究了单一稀土元素镧(La^3+)和铈(Ce^3+)在不同浓度水平下对厌氧颗粒污泥活性及其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La^3+和Ce^3+对厌氧颗粒污泥比产甲烷活性有促进作用的浓度范围均为0.01~0.1 mg·L^-1,促进作用浓度峰值均为0.05mg·L^-1,最大促进百分比分别为10.35%和20.79%;La^3+和Ce^3+对SMA(比甲烷活性)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5mg·L^-1和1000mg·L^-1,La^3+较易对污泥产生抑制作用.米-门方程可以用来描述厌氧消化过程中甲烷发酵阶段的动力学行为,稀土元素La^3+和Ce^3+投加至反应系统后,提高了甲烷发酵过程的动力学常数Vmax和半饱和常数Ks.
夏青任洪强丁丽丽洪宇宁吴吉春
关键词: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动力学
工业废水处理工艺设计专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被引量:3
2007年
构建了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工艺设计专家系统。该系统根据废水来源行业及其水质情况,采用分段组合工艺的方式,综合运用基于案例和基于规则的推理方法从4个工艺数据库中选择合适的工艺,并实现了交互式工艺调整、工艺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估等功能。
朱文斌任洪强魏翔
关键词:工业废水处理RBRCBR专家系统
硝化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其硝化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在连续流上流式好氧反应器中接种厌氧颗粒污泥进行硝化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其硝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逐步提高进水N/C值能培养出高活性硝化颗粒污泥;进水氨氮浓度对系统的硝化性能没有显著影响,系统对氨氮的去除率>85%;当氨氮容积负荷>0.40kgNH4+-N/(m3.d)时,系统实现短程硝化,亚硝酸盐氮积累率平均高达83%。
魏翔伍永钢朱文斌任洪强
关键词:硝化颗粒污泥比耗氧速率短程硝化
酚类化合物对硝化颗粒污泥活性的联合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为研究酚类化合物混合体系对硝化颗粒污泥活性的影响,测定了酚类化合物对硝化颗粒污泥活性联合抑制的lgIC50值,以混合体系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和量子化学参数为自变量,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酚类化合物对硝化颗粒污泥活性联合抑制作用模型。结果表明,酚类化合物混合体系的联合作用方式皆为加和作用。联合抑制作用模型表明,影响酚类化合物混合体系对硝化颗粒污泥活性抑制的主要因素为lgKow和Ehomo。酚类化合物混合体系对硝化颗粒污泥活性抑制的lgIC50值随混合体系Ehomo值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混合体系lgKow值的减小而增大。
魏翔伍永钢丁丽丽任洪强
关键词:酚类化合物量子化学参数偏最小二乘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