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2009ZDKG-67)

作品数:6 被引量:45H指数:4
相关作者:李旭祥郭伟卓静邓凤东刘安麟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土地利用
  • 2篇遥感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信息系统
  • 1篇造林
  • 1篇造林技术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恢复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种
  • 1篇陕北能源
  • 1篇陕北能源化工...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能源
  • 1篇能源化工
  • 1篇能源化工基地
  • 1篇矸石
  • 1篇物种
  • 1篇煤矸石

机构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陕西省农业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4篇李旭祥
  • 2篇刘安麟
  • 2篇刘萍萍
  • 2篇邓凤东
  • 2篇卓静
  • 2篇郭伟
  • 2篇张会英
  • 1篇谭良玺
  • 1篇何慧娟
  • 1篇李晖
  • 1篇张洪江
  • 1篇赵国平
  • 1篇张瑞芳

传媒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陕西气象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陕北红碱淖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选用1986年、1989年、1999年和2002年4个时期的Landsat-TM/ETM的遥感影像,利用ERDAS IMAGINE软件和fragstats3.3景观格局分析系统定量分析了陕北红碱淖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和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6~2002年,红碱淖流域的密灌、林草地和其他水域面积分别增加了15.45%、30.33%和106.16%,沙丘稀灌、耕地和湖泊面积分别减少了40.05%、10.10%、24.33%,说明流域内湖泊退化严重,沙丘稀灌和耕地主要向密灌和林草地景观转化;流域景观指数中,流域平均斑块面积减少,斑块总数、形状指数、多样性指数增加,说明流域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流域景观类型增加;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流域内林草地斑块面积增大;流域上游修建水库拦蓄和农灌开采地表水量是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人类社会活动是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谭良玺张会英张瑞芳罗竹梅李旭祥刘萍萍
榆林市环境负荷的动态分析与预测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协调经济发展与区域环境之间的关系,利用IGT模型及其推导方程,并以榆林市为例,建立了区域大气环境、水环境及能源能耗负荷3项指标与GDP的关系模型,分析了榆林市'十一五'期间资源和环境负荷的发展情况,并用4种情景方案预测了2011年~2020年期间该地区的3项指标.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区域大气中SO2的负荷相对较小,水环境和能源能耗负荷较大;在GDP年均递增0.2情况下,如不采取任何措施降低单位GDP环境负荷,即环境负荷下降率t=0,则环境负荷将与GDP同步增长;当t=0.1时,3项指标随着GDP的增长逐年上升,但是上升趋势明显减缓;当t=0.15时,3项指标的环境负荷趋于稳定,基本保持在2010年的水平,年均递增率在2%左右;当t=0.2时,3项指标的环境负荷将穿越'环境高山',达到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未来10年中,榆林市GDP增长率应控制在0.2以下,t控制在0.1~0.15之间,资源环境与经济才能协调发展.
赵国平李晖李旭祥张洪江麻保林
关键词:环境负荷
陕北红碱淖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本文以红碱淖流域为研究区,选取1989、2000、2007年3期遥感影像,利用ERDAS软件对3期影像进行解译,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叠加三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图,采用动态度、开发度、耗减度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等指数模型,研究红碱淖流域1989-2007年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转移趋势以及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89-2007年间红碱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总体特征为湖泊、其它水域和沙地面积减少,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增加。湖泊、其它水域和沙地面积减少了9.85km2、5.34km2和65.42km2,分别减少了19.65%、26.93%和18.67%;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增加了10.12km2、37.66km2和32.82km2,分别增加了10.78%、24.77%和4.99%。减少的沙地主要转化为草地,增加的林地主要来源为草地,增加的耕地主要来源为林地;各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的综合年变化率有增大的趋势。
张会英刘萍萍李旭祥
关键词:土地利用ERDAS
近12年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2012年
采用1997、2004、2007和2009年的Landsat TM影像,利用遥感监督分类方法得到4期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土地利用信息,通过GIS空间分析以及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得到1997—2004年、2004—2007年和2007—2009年3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速率、幅度、空间分布格局等相关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耕地经历了先减少后略微增加的过程;草地经历了前期增加,中期、后期减少的过程;林地则是处于持续增加的状态,表现为前期显著增加,中后期增加速率减慢;同时12a间土地利用格局发生显著变化,1997年的耕地所占比例为38.6%,是主导类型,2009年的草地成为了主导类型,占33.8%。监测的4个年份,耕地、草地、林地、未利用地都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草地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互转化。
卓静刘安麟郭伟邓凤东何慧娟
关键词: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土地利用变化遥感GIS
陕北沙区煤矸石废弃地的植被恢复技术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以陕北沙区大柳塔镇的石圪台矿煤矸石废弃地为试验对象,在调查分析矿区煤矸石废弃地的现状和植被恢复存在的困难的基础上,通过基质改良、优良植物种选择、配置模式和保水防渗漏造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选出6种优良灌木树种和3种草本植物;树种成活率在80%以上,植被覆盖度达到了50%以上,土壤养分明显提高;采用在栽植穴底垫厚度10cm以上黄土或喷液态地膜可起到明显防渗漏保水效果,可显著提高植物的生长量。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在沙区煤矸石废弃地恶劣环境条件下植被恢复的适用技术,为沙区煤矸石废弃地的植被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示范样板。
符亚儒张继平董强李军宝赵国平石长春
关键词:煤矸石植被恢复植物种造林技术
基于GIS/RS的榆林市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动态分析被引量:18
2013年
根据1997年和2010年2期Landsat TM影像数据,运用遥感监督分类方法得到榆林市近13a土地利用分类图;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榆林市能源基地建设以来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土地退化时空规律,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驱动机制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1997—2010年,榆林市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果园、草地、林地面积大幅增加,增长幅度分别为1 578.8%,108%,84.6%;耕地及未利用地面积显著减少,减幅为57.1%和59.3%。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各类型间的转化总体表现为未利用土地、沙地、耕地通过综合治理及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转化为有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林地、草地、果园。
卓静郭伟邓凤东刘安麟李旭祥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土地利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