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KT0801958A-088)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张奎华李宏俊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市中医药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英语
  • 2篇教育
  • 2篇教学
  • 1篇道德
  • 1篇学生道德
  • 1篇英语教师
  • 1篇英语教学
  • 1篇英语课
  • 1篇英语课堂
  • 1篇英语课堂教学
  • 1篇时报
  • 1篇文化
  • 1篇文化差异
  • 1篇文化交际
  • 1篇文化教育
  • 1篇礼仪
  • 1篇礼仪教育
  • 1篇礼仪之邦
  • 1篇课堂
  • 1篇课堂教学

机构

  • 2篇沈阳市中医药...

作者

  • 2篇张奎华
  • 1篇李宏俊

传媒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现代教育...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礼仪教育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研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被引量:2
2012年
一、问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仪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然而,《环球时报》有一篇深度报道称:“如何解决蜂拥而至的中国游客带来的新问题,如不遵守公共秩序、不讲卫生、损害公物等,将是法国社会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国人在国外的表现如此,在国内的行为如何就可想而知了。由此可见,在学校的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重振我文明大国雄风,重塑我礼仪之邦形象,重建符合时代要求的礼仪规范,已迫在眉睫。英语是一门语言课,是交流的手段。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教学常规内容培养学生谦虚、懂礼、关爱等品质是英语教学的一大重要任务,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渗透与运用文明礼仪,是摆在所有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为此,我们课题小组针对目前中职学生道德礼仪的现状,在我校师生中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
张奎华李宏俊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礼仪教育《环球时报》学生道德礼仪之邦英语教师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2012年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语言文化的教育,通过文化教育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张奎华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差异文化教育跨文化交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