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BJY015)

作品数:20 被引量:400H指数:8
相关作者:刘承良曾菊新余瑞林张贞冰熊剑平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5篇城市
  • 12篇武汉城市圈
  • 12篇城市圈
  • 5篇旅游
  • 4篇城市群
  • 2篇都市
  • 2篇都市圈
  • 2篇自组织
  • 2篇自组织演化
  • 2篇空间句法
  • 2篇工作倦怠
  • 1篇大学生
  • 1篇大众旅游
  • 1篇动力机制
  • 1篇沿海城市群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游行
  • 1篇运营管理
  • 1篇人口
  • 1篇三大都市圈

机构

  • 19篇湖北大学
  • 9篇华中师范大学
  • 3篇安庆师范学院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武汉职业技术...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武汉航海职业...

作者

  • 12篇刘承良
  • 6篇曾菊新
  • 5篇余瑞林
  • 4篇张贞冰
  • 3篇熊剑平
  • 3篇田颖
  • 2篇李志飞
  • 2篇梁滨
  • 2篇陈银蓉
  • 2篇邓梅娥
  • 2篇颜琪
  • 2篇王婧
  • 2篇赵亮
  • 2篇陈红兵
  • 2篇陈琴
  • 1篇蒋永业
  • 1篇毛焱
  • 1篇刘春
  • 1篇杨鑫
  • 1篇朱俊林

传媒

  • 7篇经济地理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旅游学刊
  • 2篇云南地理环境...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城市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9
  • 1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武汉市大学生体育旅游行为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日益提高,旅游业日益发展、逐渐成熟,旅游需求也逐渐增多,人们越来越关注参与性、娱乐性较强的动态旅游方式,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与体育的结合,集健康、娱乐、休闲、放松于一身,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大学生作为运动能力较强的一个群体正在成为体育旅游先锋队乃至主力军,是体育旅游的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目前武汉市在校大学生大约有一百多万人,武汉市现有普通高等学校70余所。从武汉市大学生体育旅游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武汉市大学生体育旅游市场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为开发武汉市大学生体育旅游市场提供一点理论参考。
陈红兵邓梅娥
关键词:体育旅游旅游行为旅游流
武汉城市圈空间演变的社会经济机制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城市化是城市圈社会经济发展和地域空间演变的主要原动力。以武汉城市圈为例,构建城市圈空间演变的动力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12.0软件,通过回归分析,以城市化变量表征城市圈空间演变过程,分析武汉城市圈空间演变的相关动力机制,得出城市圈空间演变表现为动态螺旋跳跃式上升曲线,是城市化、工业化、服务产业化、信息化、运输化等经济社会要素相互作用、共同耦合的结果,同时,各影响因子在城市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对城市圈空间发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主导因子表现为工业化(1949—1965年)—第三产业化(1966—1979年)—市场化与制度化(1980—1989年)—多因素(1990—2008年)推动作用的变化过程。
刘承良曾菊新颜琪
关键词:动力机制武汉城市圈
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耦合的演化分析被引量:41
2012年
都市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机理已成为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建立都市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的演化度模型,基于时序数据分析了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水平的演化特征:①1978—2009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资源和环境水平震荡波动最终趋于平稳,资源环境系统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响应和反馈较为明显,但有一定的时间滞后;②在规模分异上表现为由金字塔型结构向纺锤型结构演进的分异特征,在空间分异上表现为由核心边缘结构向等级圈层结构演进。
余瑞林刘承良熊剑平曾菊新
关键词:空间分异武汉城市圈
武汉都市圈路网空间通达性分析被引量:99
2009年
以武汉都市圈为例,通过距离算法、拓扑算法和空间句法模型,构建系列通达性数理模型,定量分析武汉都市圈路网发育的空间结构性规律:武汉都市圈路网整体发育水平和通达性格局保持高度相关性和一致性,空间差异显著;通达性遵循距离衰减律,空间收敛整体效应明显,呈现三大等级圈层和"中心—外围"结构;高等级路网发育不均衡,引起时空距离通达性圈发生"摄动"变形,呈西北—东南向倾斜的"Y"字形结构;拓扑连接等通达性圈更是出现"破碎化",交通轴线网络呈"轴—辐"式和"鱼骨刺"状空间伸展序;同时,路网发育的等级差异性也导致整个网络伺服效率和应对"拥堵"能力的低下,并形成沿长江东西向、沿京广南北向两条带状集成核,成为整个路网的第一等级交通轴线,控制整个都市圈网络连接性,强化交通轴线交汇处—武汉市的中心性优势;路网通达性这种等级空间格局与圈域城镇体系、交通设施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尤其是与高速公路为代表的高等级路网发育水平,表现出复杂的共轭协调关系。
刘承良余瑞林熊剑平曾菊新
关键词:通达性路网空间句法武汉都市圈
武汉城市圈空间组织演化评价被引量:7
2014年
空间组织演化是空间自组织演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协同作用的结果。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都市圈,利用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区域交通通达性和道路网络性评价武汉城市圈空间组织。结果显示:武汉城市圈在总量和规模等级等指标表征上弱于比较对象一个层级,尚处于发育的初级阶段;但武汉城市圈结构性指标表征良好,城镇空间组织演进良性,空间结构表现合理,从道路的网络性和通达性方面,与发达城市群(都市圈)差异不大,某些指标甚至超过了比较对象,表明武汉城市圈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总体结构以及组织演化科学合理,发展健康。
张贞冰陈银蓉王婧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
皖江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界定被引量:7
2010年
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界定是城市群研究的基础。使用区位商方法确定芜湖和安庆为皖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计算了中心城市在研究范围内的经济联系强度和经济联系隶属度,以此为基础,确定了皖江城市群的空间范围并划分了其空间腹地层次为:核心区(芜湖市、安庆市、马鞍山市、枞阳县、当涂县、怀宁县);紧密腹地(合肥市、池州市、芜湖县、无为县、铜陵市、繁昌县);竞争腹地(桐城市、巢湖市、东至县、和县、宣城市、潜山县、南陵县、望江县、庐江县、含山县、太湖县、滁州市、宿松县、肥西县);边缘腹地(肥东县、铜陵县、岳西县、青阳县、全椒县、泾县、宁国市、石台县、郎溪县)。
余瑞林刘承良
关键词:皖江城市群中心性经济联系强度
基于人口规模分布的武汉城市圈空间自组织演化评价被引量:7
2015年
以人口规模分布为数据,以城市首位度和位序—规模曲线为研究视角,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并比较研究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分布规律,客观全面评价武汉城市圈空间自组织演化水平。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圈在空间自组织演进过程中,总体阶段上落后于比较对象,空间自组织演化尚处于以集聚作用为主要驱动力的演化阶段,主要要素向区域中心城市集聚,腹地发育略显滞后。长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都市圈中心性最明显,武汉城市圈次之,珠三角城市群集聚扩散作用相对较为均衡,区域空间发展更为匀质化。武汉城市圈未来的发展,应该在大力提升区域经济总量的基础上,有意识引导分散的空间组织作用力,实现区域空间形态向更为合理的方式演进。
赵亮张贞冰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
武汉城市圈轴—辐网络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借鉴轴—辐网络理论,创新性地揭示轴—辐网络旅游空间内涵,归纳轴—辐网络旅游空间的规模经济效应、旅游集散效应、网络溢出效应、功能喂给效应以及交通协同效应。以武汉城市圈为例,重构"轴—辐"旅游地域组织系统,确立枢纽轴心(中心节点),构建多级枢纽空间格局。
梁滨毛焱
关键词:旅游空间结构武汉城市圈
武汉城市圈与沿海三大都市圈空间竞争力比较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显示性指标和解释性指标,从两个方面构建武汉城市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综合计算得出城市圈及其城市的综合得分及排名,定量评价武汉城市圈的空间竞争力。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综合竞争力在与京津唐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的比较中总体上处于落后地位;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比较,武汉城市圈在对外经济联系、产业结构竞争力和圈域居民素质指标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优势,这些优势将是武汉城市圈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刘承良刘春田颖张贞冰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沿海城市群
旅行社经理人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旅行社企业内外部众多的新老问题困扰着旅行社经理人的工作,长期的高压工作很容易转化成工作倦怠,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幸福感。了解旅行社经理人工作倦怠产生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过程对提升旅行社经理人工作幸福感,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与旅行社经理人的访谈搜集资料,并运用扎根理论对资料进行处理与分析,研究发现:①旅行社经理人工作倦怠产生的影响因素包括角色冲突、工作控制感、组织和社会支持感3个正向因素和情绪智力这一负向因素。②旅行社经理人工作倦怠的产生过程是情感耗竭—情绪调动—个人成就感降低,这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工作倦怠的情感耗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发展过程有所不同。
李志飞陈琴
关键词:工作倦怠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