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JM6015)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严文陈建范新会李炳王鑫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单晶铜
  • 2篇冷拔
  • 1篇单晶
  • 1篇单晶铜线材
  • 1篇等通道挤压
  • 1篇电子背散射衍...
  • 1篇对焊
  • 1篇多晶
  • 1篇多晶铜
  • 1篇眩晕
  • 1篇再结晶
  • 1篇真应变
  • 1篇阵发
  • 1篇阵发性
  • 1篇闪光对焊
  • 1篇手法
  • 1篇手法复位
  • 1篇退火
  • 1篇退火行为
  • 1篇热影响区

机构

  • 5篇西安工业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作者

  • 5篇陈建
  • 5篇严文
  • 4篇李炳
  • 4篇范新会
  • 3篇王鑫
  • 2篇刘建康
  • 1篇张诚栋
  • 1篇杜新智

传媒

  • 3篇西安工业大学...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粉末冶金材料...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温度对纯铜等通道挤压变形组织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研究温度对纯铜晶粒细化的影响,分别在室温、160、200、250℃下,对纯铜进行挤压变形。结果表明,在室温下等通道挤压,退火态纯铜随挤压道次的增加,晶粒细化,硬度值逐渐升高,最后趋于饱和。从室温到250℃,随着挤压温度的升高,晶粒的尺寸明显减小,晶粒细化更显著。
杜新智严文刘建康陈建
关键词:温度等通道挤压纯铜晶粒细化
冷拔工艺对工业单晶铜线材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单晶铜线材常需经过冷拔变形才能使用,冷拔变形导致单晶铜线材的微观组织发生改变,影响其性能.文中在不同的冷拔工艺下,对热型连铸工业单晶铜线材进行了冷拔变形实验,分析了冷拔工艺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总体真应变一定时,较小的相邻模具真应变量和较低冷拔速度仅能使工业单晶铜线材内部晶粒拉长、变细.增加相邻模具真应变和冷拔速度均会导致线材内部局部区域出现形变位错界面和形变孪晶.随着冷拔速度和相邻模具真应变的增加,冷拔工业单晶铜线材的强度增加、延伸率下降.采用较低的冷拔速度,较小的相邻模具间真应变,工业单晶铜线材优异的塑性得以较好的延续,穿模成功率提升,冷拔过程中的断线率降低.
李炳范新会王鑫陈建严文
关键词:真应变力学性能
冷拔连续铸造单晶和多晶铜线材的退火行为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光学金相以及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对单晶连续铸造以及传统连续铸造2种技术制备的单晶和多晶铜线材冷拔变形组织的再结晶温度、完全再结晶后的晶粒尺寸以及再结晶组织的孪晶界等进行分析,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多晶铜线材相比,单晶铜线材的再结晶温度较高,完全再结晶的晶粒尺寸较大;随变形量的增加,两者之间的再结晶温度以及再结晶后晶粒尺寸的差异减小。随退火温度以及塑性变形量的增加,冷拔铜线材单个晶粒的孪晶数量减少。与冷拔多晶铜线材相比,单晶铜线材再结晶后孪晶数量明显增多,随塑性变形量以及退火温度的增加,冷拔单晶与多晶铜线材单个晶粒内孪晶数量的差异明显减小。
陈建严文刘建康李炳范新会
关键词:单晶铜再结晶冷拔电子背散射衍射
单晶铜/多晶铜闪光对焊接头组织的演变被引量:1
2013年
电阻焊在焊接单晶铜/多晶铜时,可使焊接热过程对单晶组织影响最小化.采用不同焊接电流,对单晶铜/多晶铜进行闪光对焊,对焊接接头的热影响区宽度和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闪光对焊对多晶铜组织的影响极为显著,随着离焊缝距离的增加,依次呈现出粗晶区、细晶区、超细晶区、超细晶与母材混合区.单晶铜一端仅在近缝处的极小范围内发生了再结晶行为.
李炳范新会王鑫陈建严文
关键词:单晶铜闪光对焊焊接电流热影响区
单纯手法复位与手法复位加敏使朗口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分析
2012年
目的 比较单纯手法复 位 和 手 法 复 位 加 口 服 抗 眩 晕 药 治 疗 后 半 规 管 良 性 阵 发 性 位 置 性 眩 晕(PC ?BPP V ) 的疗效。方法 将2004 年1 月~2011 年6 月期间收治的236 例 BPP V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两 组, 对 照 组 112 例采用单纯手法复位, 治疗组124 例在手法复位基础上加敏使朗口服, 两组均于治疗后1 周和3 个月时复查, 比较其疗效。结果 治疗后1 周时,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 .61 % 和89 .52 % , 治疗后3 个月时对照组有效率92 .86 % (104/112 ) , 治疗组有效率为93 .54 % (116/124 ) , 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 。结论 单纯手法复位法和手法复位加口服抗眩晕药物治疗 BPP V 疗效相当。
范新会张诚栋李炳陈建王鑫严文
关键词: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敏使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