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3ZX10004-001)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4
相关作者:熊衍文白向宁赵爱兰孙晖张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分离株
  • 3篇螺旋体
  • 3篇杆菌
  • 3篇肠杆菌
  • 3篇大肠杆菌
  • 2篇致病
  • 2篇致病性大肠杆...
  • 2篇莱姆
  • 2篇莱姆病
  • 2篇莱姆病螺旋体
  • 2篇肠致病性大肠...
  • 1篇电泳
  • 1篇毒力
  • 1篇毒力基因
  • 1篇毒素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多态性分析
  • 1篇多位点序列分...
  • 1篇志贺毒素

机构

  • 8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自贡市疾病预...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熊衍文
  • 4篇白向宁
  • 4篇赵爱兰
  • 3篇侯学霞
  • 3篇郝琴
  • 3篇孙晖
  • 3篇张琳
  • 2篇许彦梅
  • 2篇万康林
  • 2篇卢珊
  • 2篇刘炜
  • 2篇刘慧鑫
  • 1篇李群
  • 1篇刘学通
  • 1篇王红
  • 1篇赵素莲
  • 1篇孟琼
  • 1篇金东
  • 1篇耿震
  • 1篇刘凯

传媒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艾伯特埃希菌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4年
埃希菌属(Escherichia)包括大肠埃希菌(E.coli)(Castellani and Chalmers.1919)、蟑螂埃希菌(E.blattae)(Burgess et al.1973)、费格森埃希菌(E.fergusonii)(Brenner et al.1983)、
白向宁熊衍文王红张正东李群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埃希菌属
我国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携带毒力基因bfpA、perA和astA的情况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了解我国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分离株中,毒力基因perA、astA及典型EPEC的分布情况。方法用PCR方法检测我国不同来源EPEC菌株的bfpA、perA和astA基因。结果 130株分离自2006年-2012年间腹泻患者粪便或动物粪便的EPEC菌株中,典型EPEC菌株(bfpA基因阳性)仅9株(6.9%);非典型EPEC菌株(bfpA基因阴性)121株(93.1%);perA基因阳性菌株8株(6.2%);astA基因阳性菌株5株(3.8%)。bfpA、perA或astA基因阳性的菌株均分离自腹泻患者粪便,动物粪便中没有分离到这3个基因阳性的EPEC菌株。9株tEPEC菌株的eae基因有β1型(3株)、β4型(2株)、θ型(3株)和ι1型(1株)。astA基因阳性的5株aEPEC菌株的eae基因有α1型(1株)、β1型(1株)和ι1型(2株),其中1株无法分型。结论本国的EPEC菌株以非典型EPEC为绝对优势,仅部分菌株携带perA和astA毒力基因。
刘凯赵爱兰白向宁熊衍文许彦梅
关键词: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PCR
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对我国散发腹泻患者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分离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以了解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并初步建立我国EAEC菌株的基础数据库。方法参照PulseNet大肠埃希菌O157∶H7的PFGE实验方法对52株EAEC分离株进行分析,并使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结果在限制性内切酶XbaⅠ和PulseNet推荐的电泳参数下,菌株基因组酶切片段分布均匀,条带易于识别。52株EAEC分离株产生了48种PFGE带型,初步聚类为A^N 14个群,不同地区来源及不同HEp-2细胞黏附表型的菌株广泛分布在不同PFGE聚类群中。结论我国散发腹泻患者EAEC分离株呈现高度多态性,PFGE电泳参数和限制性内切酶XbaⅠ适用于我国EAEC菌株的分析。
孙晖刘学通赵爱兰金东熊衍文卢珊
关键词: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
牦牛携带的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分离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对牦牛携带的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STEC)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了解菌株的遗传进化关系及致病潜力。方法根据E.coli MLST数据库(http://mlst.ucc.ie/mlst/dbs/Ecoli)提供的MLST方案,对青海玉树牦牛中分离的54株STEC分离株的7个管家基因进行PCR扩增并测序,通过序列比对确定其等位基因及菌株序列型(Sequence type,ST),并使用BioNumerics软件构建最小生成树(Minimum spanning tree,MST),分析牦牛ST型与HUSEC及人源主要流行血清群STEC菌株ST型间的进化关系。结果 54株牦牛STEC菌株呈现高度遗传多态性,可分为31个ST型别,其中包括7个新的等位基因型和17个新的ST型,并存在与HUSEC及主要流行血清群STEC亲缘关系相同或相近的ST型别。结论青藏高原牦牛携带的STEC具有遗传多样性及一定的特异性,部分菌株具有对人致病的潜力。
孙晖白向宁赵爱兰孟琼熊衍文卢珊
关键词: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牦牛
不同来源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分离株eae基因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来源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携带的eae基因型别。方法 PCR扩增eae基因,扩增产物测序后在NCBI中进行BLASTn搜索比对,确定其基因型别,并用最大似然法构建eae基因进化树,分析eae基因各型别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130株EPEC菌株中,100株获得了1.8 kb序列,共分为18种eae基因型别,其中以β1型为主,占37%(含37株菌)。人源和动物源EPEC菌株存在相同的eae型别。结论我国EPEC分离株的eae型别呈多样性。
孙晖赵爱兰白向宁熊衍文许彦梅
关键词: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与多位点序列分析在伯氏疏螺旋体分型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价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和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两种方法在伯氏疏螺旋体分型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采用MLVA和MLSA两种方法对31株伯氏疏螺旋体分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1株伯氏疏螺旋体用MLVA方法分成4簇,24个基因型,其中21个独立基因型,成簇率达24/31,MLVA的分辨率达到0.969;MLSA可将31株伯氏疏螺旋体分成4簇,每株都可独立分析,但有3个节点步长值(Bootstrap value)<50%。结论 MLVA和MLSA两种方法均适合于伯氏疏螺旋体的分型研究,对于部分分型有异议的菌株,将MLVA与MLSA联合可有效进行伯氏疏螺旋体的分型鉴定。
周鑫侯学霞耿震张琳郝琴赵素莲
关键词:伯氏疏螺旋体基因分型
中国B.afzelii基因型莱姆病螺旋体GDsh1表面蛋白VlsE保守区段的克隆表达及抗原性分析
2016年
目的克隆表达中国莱姆病螺旋体B.afzelii基因型菌株GDsh1的表面蛋白VlsE保守区段,并对其抗原性进行分析,为制备中国莱姆病重组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提供依据。方法结合文献,下载并比对PubMed上所有莱姆病螺旋体B.a型菌株的VlsE基因序列,确定保守区段,设计引物,扩增GDsh1的VlsE基因片段。将扩增产物与载体PET-32a连接,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对重组载体进行序列测定,表达产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利用重组VlsE蛋白制备ELISA试剂盒,检测83份莱姆病阳性血清,90份阴性血清以及90份梅毒血清,计算重组试剂盒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与科室已有的全菌蛋白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成功克隆表达了B.afzelii型VlsE保守区蛋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VlsE保守区蛋白与免疫兔血清有较强的抗原抗体反应。ELISA结果表明:重组VlsE蛋白的灵敏度60.2%低于全菌蛋白的灵敏度92.8%(P<0.001);特异性分别为73.3%、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1)。在检测梅毒血清上特异性分别为83.3%、18.9%,重组蛋白的特异性远远高于全菌蛋白(P<0.001)。结论重组VlsE基因保守区段蛋白在莱姆病的检测中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在区分梅毒血清与莱姆病血清上,其特异性远远高于全菌蛋白,在莱姆病血清学检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刘炜张琳侯学霞刘慧鑫郝琴万康林
关键词:莱姆病螺旋体克隆表达抗原性分析
中国莱姆病螺旋体菌株bmpA基因中人B细胞表位多态性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我国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 sensu lato),即莱姆病螺旋体菌株中bmpA基因及其人B细胞表位区的序列多态性。方法选取61株莱姆病螺旋体分离株,PCR扩增其bmpA基因并测序后,结合4种基因型参考菌株序列,与从免疫表位数据库(Immune Epitope Database,IEDB)中查询到的B细胞表位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中国B.garinii基因型菌株的cluster2、cluster3以及B.afzelii和B.valaisiana基因型所有菌株与参考序列比对后发现分别有3、9、5和18个异义突变。B细胞表位改变主要发生在B.afzelii基因型全部分离株和B.garinii基因型的cluster3及5株非成簇菌株。B.afzelii基因型菌株在B细胞表位区的异义突变A125S影响了2个B细胞表位;B.garinii基因型的cluster3和5株非成簇菌株B细胞表位区的3个异义突变导致5个B细胞表位均发生改变。结论中国莱姆病螺旋体bmpA基因在4种基因型间和B.garinii基因型内存在较大多态性。
刘慧鑫郝琴刘炜侯学霞张琳万康林
关键词:莱姆病螺旋体B细胞表位多态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