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SKGJCX2013-01)

作品数:8 被引量:307H指数:4
相关作者:张其仔梁泳梅原磊李颢王秀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岛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资本
  • 3篇劳动力
  • 3篇劳动力素质
  • 2篇人力资本
  • 2篇数据包络
  • 2篇数据包络分析
  • 2篇包络分析
  • 2篇产能
  • 2篇产能利用率
  • 2篇产业结构
  • 1篇调整型
  • 1篇动态CGE模...
  • 1篇信贷
  • 1篇信贷扩张
  • 1篇银行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优势产业
  • 1篇甄别
  • 1篇中国产
  • 1篇中国产业升级

机构

  • 8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张其仔
  • 3篇梁泳梅
  • 2篇原磊
  • 1篇李钢
  • 1篇向奕霓
  • 1篇龚健健
  • 1篇郑琳
  • 1篇王秀丽
  • 1篇邹宗森
  • 1篇李颢

传媒

  • 3篇沈阳工业大学...
  • 2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经济研究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行业比较、地区差距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23
2015年
本文利用各省市数据测算中国工业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技术效率与设备利用率,对各行业及各地区的产能利用率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1-2011年中国工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为69.3%,以2008年为分界点,之前基本呈上升趋势,之后基本呈波动下滑趋势;产能利用率的两项分项中,设备利用率较技术效率更低,但后者近年来有明显的下滑趋势;分行业看,轻工业产能利用率普遍较高,采矿业、公共事业及制造业中的重工业普遍较低;分区域看,东部地区产能利用率远高于其他地区,东北、中部及西部地区则较为接近;影响因素方面,经济增速、市场化程度与产能利用率显著正相关,行业资本密集度、国有产值比重、地方政府投资力度与产能利用率有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董敏杰梁泳梅张其仔
关键词:产能利用率技术效率数据包络分析
产能利用率测算方法:一个文献综述被引量:19
2014年
本文首先梳理产能利用率的主要测算方法:峰值法、函数法(包括成本最小化标准与利润最大化标准情形)及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方法的假设条件以及对生产能力的界定标准存在着明显差异。目前中国工业的落后产能普遍存在,而且非市场因素的影响也比较大,考虑到这些因素,使用技术意义上生产能力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可能更符合中国的现实情况。
梁泳梅董敏杰张其仔
关键词:产能利用率函数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中国产业升级机会的甄别被引量:64
2013年
实现产业升级是中国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但要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就需要发现潜在的比较优势产业。本文以最新全球产品贸易数据库为基础,对比较优势演化理论的产品空间的异质性前提进行了验证,分析了中国和全球多数国家的产品空间演化。文章运用产品空间理论对中国近期的潜在优势产业进行了预测,对不同邻近性阈值条件下产业的演化轨迹进行了充分讨论。其基本结论是,中国产业升级的能力是有限的,当期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种类和近期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种类虽然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长期看,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种类总数却小于全球平均水平,潜在比较优势产业演进的可持续性并不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中国面临两难选择,产业升级的步伐如果过快,对当期的经济增长就会造成冲击,如果过慢则无法维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考虑到中国产业升级能力的特性,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最佳策略,就是要充分发挥中国产业多样化的优势,发挥组合效应,实现包容性升级。
张其仔李颢
宏观政策取向对工业经济影响的模拟分析——基于动态CGE模型被引量:4
2013年
当前宏观政策可有三种不同取向,分别为要素扩张型、谨慎延续型和结构调整型。本文利用动态CGE模型模拟了三种不同宏观政策取向对经济系统的影响,认为:要素扩张型宏观政策能够带来经济产出规模增长,但却会造成产业结构进一步失衡,对社会投资产生"挤出效应",且从长远来看,这种增长不可持续,工业经济增速在达到较高水平后,持续快速下滑到较低水平;谨慎延续型宏观政策是对当前政策的一种延续,使工业经济维持现有趋势,且从长远来看,工业经济增速将缓慢下行到较低水平;结构调整型宏观政策虽然会造成当期经济产出规模减少,但却能够带来产业结构逐步改善和供需关系趋于平衡,且从长远来看,结构改善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和潜在生产力前沿面的提高,从而能够实现工业经济的长期平稳较快增长。针对模型模拟结果,提出四项政策建议,包括将结构调整作为宏观政策的基本取向、放低宏观调控的经济增速"下限"、发挥市场机制在结构调整中的基础作用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工业经济增长的作用。
原磊王秀丽
关键词:动态CGE模型
资产质量、资本监管制约了银行的信贷扩张?--基于我国11家商业银行的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对11家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虽然样本银行信贷规模较高,但不良贷款率水平普遍较低,资本充足率水平符合监管要求,信贷风险尚处于可控范围。经验分析表明银行资产质量与资本充足率监管并未对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更多地受到银行客户存款规模、银行总资产规模和通胀率水平的影响。鉴于当前我国经济和金融环境正在发生一系列变革,商业银行传统的以存贷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将受到挑战,银行应在稳健经营、全面加强风险管理的同时,注重业务发展转型。
邹宗森原磊郑琳
关键词:资产质量资本监管信贷扩张
劳动力素质与产业结构演化:文献综述
2013年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工业化中后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成为工业转型的重要手段。梳理和回顾国内外关于劳动力素质和产业结构演化的相关文献,研究其发展脉络和逻辑关系。研究发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通过利用其自身要素禀赋结构的比较优势选择适宜自己发展的产业政策,能够最小化其模仿成本,较快地转变其产业结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可以利用其自身的劳动力禀赋优势提高劳动力素质,实现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在进行技术引进时,应当选择和自身劳动力素质相匹配的适宜技术,从而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劳动力素质还可以通过国际贸易的外包和组织变革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龚健健
关键词:劳动力素质产业结构产业政策工业化人力资本
美日劳动力素质升级与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1
2013年
面对中国劳动力素质的快速提升,需要研究什么样的经济结构或产业结构才能更好地与之相匹配,或者说政府与社会需要进行什么样的调整才能更好地利用劳动力素质快速提升所带来的人口红利。为此,考查当美国和日本达到与中国劳动力素质提升水平相当的特定阶段时,其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政府所采取的主要政策,发现美国和日本都具备人力资本快速积累、重视工业技术、政府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或制定产业政策等手段促进经济发展、工人的权利得到提升且工资上涨等特点。这些特点,有一些是中国已经具备的,有一些则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具有借鉴和指引意义。
梁泳梅
关键词:劳动力素质人口红利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社会保障
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对产业升级的影响——以河南省西峡县双龙镇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提高广大农村的劳动力素质对提升我国总体劳动力水平、实现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升不仅可以作用于第二、第三产业,同时也可作用于第一产业,有利于实现第一产业内部的优化升级。以河南省西峡县双龙镇为例,分析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对当地产业结构的影响。双龙镇农民由于掌握了香菇种植技术,劳动力素质得到了很大提升,直接促成了香菇种植业成为双龙镇农业的主导产业,实现了农业内部的优化升级。同时,双龙镇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又间接地促进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三次产业的优化升级。
向奕霓李钢张其仔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素质劳动力技能产业结构农业升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