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0125008)

作品数:20 被引量:673H指数:12
相关作者:郝芳邹华耀史建南姜建群杨旭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4篇成藏
  • 13篇盆地
  • 12篇油气
  • 8篇凹陷
  • 7篇油气成藏
  • 6篇超压
  • 6篇大民屯凹陷
  • 5篇成藏机理
  • 4篇流体流
  • 4篇流体流动
  • 4篇沉积盆地
  • 3篇油气成藏机理
  • 3篇气藏
  • 3篇准噶尔盆地
  • 3篇辽河盆地
  • 3篇成藏意义
  • 2篇新构造
  • 2篇新构造运动
  • 2篇压力场
  • 2篇油气藏

机构

  • 11篇中国地质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3篇郝芳
  • 10篇邹华耀
  • 8篇史建南
  • 6篇姜建群
  • 4篇杨旭升
  • 3篇王敏芳
  • 3篇方勇
  • 3篇曾治平
  • 2篇张占文
  • 2篇李军
  • 1篇张柏桥
  • 1篇李平平
  • 1篇顾国忠
  • 1篇唐小云
  • 1篇朱芳冰
  • 1篇肖伶俐
  • 1篇陈斌
  • 1篇倪建华
  • 1篇孟卫工
  • 1篇李明葵

传媒

  • 4篇石油学报
  • 4篇地质科技情报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地质科学
  • 2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球学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民屯凹陷超压演化的多因素耦合被引量:12
2006年
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的超压很发育。大民屯凹陷的超压属于典型的动态超压系统,是“生压速率或生压强度”大于“泄压速率或泄压强度”的结果,“生压”过程终止后超压逐渐消失。在分析构造沉降史、沉积埋藏史、热史及生烃史的基础上,模拟了剩余压力的演化过程,讨论了超压发育和演化的多因素耦合关系,认为压实不均衡和生烃作用分别是大民屯凹陷超压发育、演化不同阶段的主控因素。
史建南郝芳姜建群
关键词:大民屯凹陷
地层顶面形态对油气分布控制作用——以焉耆盆地为例
2004年
通过对焉耆盆地地层顶面构造及顶面形态分布特征的研究分析,将其分为斜坡区、平台区和鼻状区3种基本类型。盆地实际 的构造顶面特征则由这3种基本类型复合而成。3种类型对盆地油气成藏有各自不同的作用。其中平台区和鼻状区对油气成藏有 积极作用,而斜坡区则不利于油气的成藏。具体到某个盆地它们对油气成藏的作用要结合其他因素来决定,如盆地油源的充足程度 就是个十分关键的因素。焉耆盆地现今油气分布受其二级构造带限制,几个重要的油气区都位于与生油洼陷毗邻的构造带上。对 地层顶面构造形态与主要油气分布关系的研究认为,焉耆盆地油气分布与地层顶面构造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盆地中从二级构造带 伸向凹陷中的鼻状构造对于油气从源区到圈闭的聚集成藏有重要作用。
杨旭升郝芳
关键词:鼻状构造油气成藏含油气盆地焉耆盆地
准噶尔盆地排2井区油气成藏机理被引量:8
2007年
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油气/油藏地球化学及盆地模拟领域中先进的技术与研究方法,以盆地演化和流体输导格架为成藏背景,从有效烃源岩出发,以能量场演化及其控制的化学动力学、流体动力学和运动学过程为核心,探讨了准噶尔盆地排2井区油气藏的成藏机理。精细油源对比表明,南部四棵树凹陷侏罗系含煤源岩为本区油气的主要母源。喜山期新构造运动对本区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成藏等地质作用意义重大,决定了排2井区油气藏晚期浅层长距离快速充注的成藏模式。
史建南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油源对比新构造运动油气成藏机理
莺歌海盆地汇聚型超压流体流动及天然气晚期快速成藏被引量:82
2003年
对莺歌海盆地地层压力结构、底辟分布与发育机理及超压流体流动效应的综合研究揭示并证明了一种新的超压流体流动样式,即晚期汇聚型超压流体流动。该模式与超压流体从浅埋藏(<1000~1500m)开始、在盆地范围内普遍排放的Cartwright模式明显不同,莺歌海盆地超压流体早期被封闭,晚期通过底辟集中排放,超压流体的汇聚导致天然气的晚期幕式快速成藏。对东方1-1气田的圈闭构造分析表明,该气田形成于第四纪,其最低平均充注速率达140m^3/d。成藏流体的层间组分非均质性、流体流动的瞬态热效应及强烈的运移分异性反映了流体流动的不连续性、流体运移过程中温度、压力条件的快速变化及多期流体的相互作用,可成为幕式流体活动和油气幕式快速成藏的有效识别标志。
郝芳董伟良邹华耀杨旭升
关键词:流体流动天然气成藏机理莺歌海盆地
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充注与再次运移研究被引量:44
2005年
准噶尔盆地为一个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合型盆地。盆地腹部油气藏形成与演化是一个受多源、多期次油气充注与再次调整的复杂过程。采用烃源岩生烃史正演模拟与油气藏地质、地球化学反演分析相互验证的方法,表明腹部油气运聚可以分为早期、晚期和后期油气充注,即:早白垩世前的早期原油充注阶段,原油主要来自于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晚白垩世以原油充注为主的晚期充注阶段,原油主要来源于上二叠统下乌尔禾组烃源岩;古近纪以来以天然气充注为主的后期充注阶段,天然气来自于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烃源岩高过成熟阶段的产物。受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于中晚燕山期的腹部车莫古隆起发生掀斜作用,致使油气发生再次运移,调整后的腹部油气藏呈分散和小规模分布,油气藏类型由以构造圈闭为主变成以地层/岩性圈闭为主。
邹华耀郝芳张柏桥陈斌
关键词:油气充注成藏史准噶尔盆地腹部
沉积盆地异常低压与低压油气藏成藏机理综述被引量:41
2003年
地下异常低压主要有两种成因:抬升—剥蚀反弹和在介质孔隙度、渗透率非均质性条件下的区域地下水稳态流动,而化学渗透与流体"冷却"在低压形成中只起次要作用。根据圈闭类型、储盖组合及成藏过程,将低压油气藏分为三种类型:1常规地层型(除砂岩透镜体外)低压油气藏,低渗透岩石通常起遮挡作用,底水与边水不发育;2砂岩透镜体低压油气藏,通常分布于盆地中心的深部,具有不含水、充满油气的特点,油气的充注和水的排出与构造抬升之前压实作用、超压引起的水驱裂缝和毛细管力的作用有关,抬升—剥蚀引起的异常低压导致水由砂岩向页岩的流动有助于油气藏中水的排出;3深盆区低渗透储层低压气藏,通常分布在含水层的下倾方向(气水倒置),异常低压是由于构造抬升致使超压向低压演化的结果。实例研究表明,构造抬升盆地中的低压系统是一个水动力相对封闭的体系,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与保存。
邹华耀郝芳蔡勋育
关键词:沉积盆地低压油气藏成藏机理圈闭
准噶尔盆地腹部调整型隐蔽油气藏成藏机理研究
叠合盆地具多期构造叠加、多期生烃、多期成藏的石油地质特征,受喜马拉雅期新构造运动的控制,准噶尔盆地腹部原生油气藏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改造,形成一系列有成因联系的调整改造型隐蔽油气藏。油藏储层物性与含油性关系复杂,古今油水...
史建南郝芳邹华耀李平平
关键词:油气成藏机理隐蔽油气藏准噶尔盆地
文献传递
断-压双控流体流动与油气幕式快速成藏被引量:88
2004年
通过对超压的成藏物质效应和能量效应分析 ,系统论述了超压盆地油气幕式快速成藏机理。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的抑制作用使深部源岩和时代较老的源岩与较年青的源岩 (准 )同时保持在有利的生排烃阶段 ,而超压伴生的流体排放延迟使深部超压源岩在不同温度、成熟度条件下生成的烃类在晚期集中排放 ,两者的共同作用增加了有效源岩的层位和体积 ,进而增大了晚期源岩的累积排烃速率 ,为油气晚期快速成藏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超压可以引起未变形地层的水力破裂和超压流体的初次排放 ;超压流体的二次排放受超压和断裂特征的共同控制 ,即断 压双控流体流动。超压的成藏物质效应和能量效应决定了新构造运动 (或晚期构造运动 )控制下的油气快速成藏 :①油气成藏由多幕次流体充注完成 ,每一幕次包括稳态汇聚期和瞬态充注期 ;②油气成藏速率异常高 ,大型油气田可在 0 1Ma内形成 ;③构造活动在油气成藏过程中具有建设性作用 ,晚期构造 (或新构造 )控制油气分布。
郝芳邹华耀方勇曾治平
关键词:沉积盆地超压油气成藏有机质热演化
大民屯凹陷压力场演化及其成藏意义被引量:15
2004年
利用Basin 2盆地模拟软件模拟了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 5条横向地质剖面的压力演化史 ,并探讨了其超压形成机制及油气成藏意义。模拟结果显示 :①大民屯凹陷超压较明显 ,超压主要出现在沙三段及沙四段 ,超压演化总体上遵循“无超压—陡增—平缓上升—最高值—下降—最低值”这一规律 ;②大民屯凹陷超压的演化分为两个阶段 :沙三段和沙一、二段沉积期 (距今 43 0~3 6 9Ma)为超压积累阶段 ,东营沉积期及其以后 (3 6 9Ma至现今 )为超压释放阶段。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①不均衡压实和生烃作用是大民屯凹陷超压发育的主要机制 ,断层对超压的积累与释放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②大民屯凹陷的超压对油气成藏起着积极的作用 ,提供了油气运移的动力和通道 ,提高了高分子量组分特别是“蜡”的排出效率 ,同时也是泥岩刺穿构造的诱发因素 ,并可成为下伏油气藏的优质盖层条件。
谢文彦姜建群史建南李军
关键词:大民屯凹陷压力场油气成藏
油气成藏机理研究进展和前沿研究领域被引量:66
2002年
随着地质工作者刻划和认识地下地质体构成、结构的能力及研究和预测沉积盆地能量场(温度场、压力场和应力场)及其演化能力的不断提高,以流体流动和油气运移为核心的油气成藏机理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1证实了油气的优势通道运移并初步揭示了优势运移通道的微观和宏观控制机制,从而使基于油气运移路径三维预测的油气藏定位预测成为可能;2证实了幕式快速成藏过程并初步揭示了幕式成藏的驱动机制、有利场所和地球化学识别标志,突破了油气成藏是一个缓慢渗流过程的传统模式;3深盆气勘探和成藏机理研究取得了进展,从而突破了背斜成藏的传统观念,使"向斜"(盆地凹陷区)成为一些盆地寻找大型天然气藏的重要场所。沉积盆地深层油气成藏过程和保存条件、活动构造背景下油气晚期快速成藏过程是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的重要前沿研究领域。
郝芳邹华耀王敏芳杨旭升
关键词:油气成藏机理深盆气温度场压力场应力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