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2-yw-107-03)

作品数:1 被引量:22H指数:1
相关作者:李月臣夏斌陈正乐陈柏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多金属
  • 1篇多金属矿
  • 1篇多金属矿床
  • 1篇同位素
  • 1篇同位素特征
  • 1篇铜多金属
  • 1篇铜多金属矿
  • 1篇铜多金属矿床
  • 1篇铜金
  • 1篇铜金矿
  • 1篇铜金矿床
  • 1篇区域构造演化
  • 1篇硫同位素
  • 1篇硫同位素特征
  • 1篇金矿
  • 1篇金矿床
  • 1篇金属矿
  • 1篇金属矿床
  • 1篇矿床
  • 1篇红柳

机构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1篇陈柏林
  • 1篇陈正乐
  • 1篇夏斌
  • 1篇李月臣

传媒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阿尔金北缘红柳沟—拉配泉一带铜金矿床硫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22
2007年
通过对阿尔金北缘地区铜金矿床的硫同位素研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划分了区内矿床的成因类型,认为主要有3类:似层状海相火山沉积型铜多金属矿床、韧性剪切带型(铜)金矿床、受裂隙控制的脉状岩浆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点,探讨了矿床成因类型与区域构造演化阶段的关系,认为区域成矿作用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早古生代早中期板块构造海底扩张作用时期,形成以喀腊大湾为代表的海相火山沉积型铜多金属矿床;第二阶段是早古生代晚期板块构造聚合碰撞作用时期,形成以大平沟和红柳沟为代表的韧性剪切带型(动力变质热液型)(铜)金矿床;第三阶段是早古生代末板块构造碰撞后的岩浆活动和偏脆性断裂构造活动时期,形成以索尔库里北山和拉配泉为代表的受裂隙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从硫同位素特征、矿床成因类型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上分析,该区具有较好的铜金多金属矿床找矿远景。
李月臣陈柏林陈正乐夏斌
关键词:铜多金属矿床硫同位素区域构造演化阿尔金北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