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740083)
- 作品数:20 被引量:21H指数:3
- 相关作者:谭飞吴慧程邦雄张院利更多>>
- 相关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非常”的历史演变及动因研究
- 2014年
- 汉语发展中,"非常"因缩略处理,先是具有了由词组取得名词性地位的趋势,由于缩略后对语境的依赖性很强,这一趋势渐渐式微,但在词形上提供了支持。另外,由于"非常"经常处于名词的前面,以及受汉语韵律规则的影响,形容词性的"非常"诞生。"异乎寻常、特殊"这一核心意义对"非常"词性的演化也有深刻的影响。使用中,形容词性的"非常"附载的主观性很强,这成为它副词化的直接诱因。
- 谭飞
- 关键词:缩略句法位置主观化
- 《说文古文考》、《说文古文疏证》与《说文中之古文考》之比较被引量:1
- 2015年
- 胡小石《说文古文考》、舒连景《说文古文疏证》和商承祚《说文中之古文考》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全面研究《说文》古文的代表性著作。三书均利用当时所能见到的古文字资料研究《说文》古文,但在古文的判定、数量、体例、内容、考证方法等方面各有不同。
- 吴慧
- 一+N1+N2结构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0.引言“一”,最小的正整数,汉语里常用来表示最少数量,如:“一毛不拔”、“一文不名”、“一尘不染”、“一言不发”、“一无是处”,等等。古老的中国哲学赋予了“一”原初的意味,如《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于是“一”又可以用来指无所不包的最大量。“一+N1+N2”格式中的N1后来大多渐成典型的量词,但有不少名词仍可进入这一格式。
- 谭飞
- 关键词:中国哲学《老子》三生万物正整数语里
- 论汉字构形特点及其文化意蕴被引量:5
- 2014年
- 汉字是特殊的表意文字,字形是它的本体。它不仅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而且是汉民族思维的产物和思维方式的工具。它用形象具体的形式表达抽象一般的内容,成为中国文化的载体,汉字形体的研究是汉字文化研究的重要方面。同时,汉字形体从某一特定时期进行观察,是相对稳定的,基本不变的;从历史长河中作纵向观察,又是不断发展演变的。因此,以汉字文化学的理论为指导,探讨分析汉字整体架构、双偶合成、平衡对称的构形特征及其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蕴很有意义。
- 吴慧
- 关键词:整体架构辩证统一
- 浅谈出土文献字样关系的判断
- 2016年
- 出土文献中的文字处于自然使用的状态,有别于字书所载的经过系统整理的文字,所以对其进行整理研究时,需要先对字样间关系进行认同别异,这一工作需要遵循下列原则:一是字形、辞例、名物相结合;二是字符功能和字形功能相结合。
- 张院利
- 关键词:出土文献
- 天文地理字溯源
- 2015年
- 天文地理字大多有浓郁的图画色彩,然因同类物象较多,象形、会意、指事的手段无法将它们明显区别开来,故而有的字采用形声的办法。一些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就已有添加音符、义符的异体,说明很早就开始出现见字知音、因形见义的心理需求。有的字通过引申出现了多个常用义,区别不同意义的需要促使其形体发生分化,常见手段是添加不同的义符。少数字演变中,笔画、部件发生粘连离析,形体被重新建构。
- 谭飞
- 关键词:天文地理形义
- 论罗振玉的图书编撰思想及现代价值——以文字学著述为考察中心
- 2017年
- 作为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罗振玉不仅博学多识,著作等身,而且在保存传承古代文物、编撰图书等方面亦罕有其匹。他倾一己之力广泛搜集各类资料,并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著录,为近现代社会科学研究珍贵资料的保存与传布,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体现了"传古备佚"的编撰旨趣、"兴学致用"的编撰原则、"类次编排"的编撰方法和"精益求精"的编撰风格。
- 吴慧
- 关键词:编撰思想
- 罗振玉“由金文以窥书契”的考释方法
- 2014年
- 罗振玉的《增订殷虚书契考释》是甲骨文研究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该书立有560个字头,利用金文的字头有187个,一共引述金文293条次,其中仅言古金文或器物未摹字形者就有69条次,涉及到760个甲骨文形体的考释。罗振玉利用金文考释甲骨文的方法主要有:以金文偏旁或单字证甲骨文、利用金文通律证甲骨文、金文篆文比较以证甲骨文等。罗振玉在考释的同时,还通过甲金文的相互比照,探讨了文字发展演变中的分化、简化、繁化、讹变等现象,追溯了文字的初形初义,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
- 谭飞
- 关键词:罗振玉甲骨文金文考释
- 部件“冫”的来源及演变动因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通过对相关字形的历时排比,结合典籍用法,我们发现部件“冫”主要有四个来源,一是由“氵”演变而来,二是来源于寒冷义的“冫”,三是来源于金属块,四是来源于气流.其中,来源于表寒冷义的“冫”最为普遍,在整字中多是表义构件,是现行汉字的主体.来源于金属块与气流的都只有个别例字,主要原因是外形的相似.由“氵”而来的原因则比较复杂,主要情形是字义演变后,常用义与“氵”的关联性不明显甚至无关联,出于字形上区别于“氵”或字义上更准确地提示信息的考虑,于是改从“冫”.字形演变中的调整,说明人们用字时有对理据信息的诉求.
- 谭飞
- 关键词:动因
- 部件“立”的几个来源及相关问题研究
- 2017年
- 汉字中含部件"立"的字较多,如立、辛、音、妾、龍等,它们的来源其实不同,独体字"立"像人立于地面,"辛"上之"立"为古代一种刑具的刀面,"音"上之"立"来源于舌形,"妾"上之"立"为发髻形,"龍"上之"立"为王冠形。此外,商、帝等字的上半部虽均从"",但其实也有差异,"商"之""与"龍"之"立"同,"帝"之""为花蒂形。
- 谭飞
- 关键词:源流理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