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30746)

作品数:61 被引量:207H指数:8
相关作者:董发勤代群威王岩邓跃全黄云碧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科技大学教育部绵阳四0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医药卫生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3篇天文地球
  • 14篇医药卫生
  • 6篇矿业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2篇矿物
  • 11篇细胞
  • 10篇颗粒物
  • 10篇降尘
  • 8篇PM
  • 7篇毒性
  • 7篇特性分析
  • 7篇PM2.5
  • 7篇大气颗粒
  • 7篇大气颗粒物
  • 5篇葡萄球菌
  • 5篇球菌
  • 5篇污染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4篇吸入
  • 4篇细胞毒
  • 4篇细胞毒性
  • 4篇活性
  • 4篇大气降尘

机构

  • 63篇西南科技大学
  • 7篇教育部
  • 3篇绵阳四0四医...
  • 2篇泸州医学院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2篇川北医学院附...
  • 2篇绵阳四O四医...
  • 2篇四川绵阳四〇...
  • 2篇四川省环境保...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徐州工业职业...
  • 1篇华盛顿大学
  • 1篇绵阳市红十字...
  • 1篇黄龙国家级风...
  • 1篇双流县第一人...
  • 1篇绵阳市第四人...
  • 1篇四川医科大学

作者

  • 53篇董发勤
  • 29篇代群威
  • 10篇邓跃全
  • 10篇王岩
  • 9篇贺小春
  • 9篇黄云碧
  • 8篇陈武
  • 8篇邓建军
  • 7篇霍婷婷
  • 6篇赵玉连
  • 5篇徐龙华
  • 5篇周世平
  • 5篇曾娅莉
  • 4篇刘明学
  • 4篇刘立柱
  • 3篇孙仕勇
  • 3篇肖军辉
  • 3篇王振
  • 3篇郭玉婷
  • 3篇王利民

传媒

  • 15篇矿物学报
  • 7篇岩石矿物学杂...
  • 2篇化工矿物与加...
  • 2篇环境与健康杂...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工业卫生与职...
  • 2篇核化学与放射...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环境与职业医...
  • 2篇西南科技大学...
  • 2篇毒理学杂志
  • 2篇中国矿物岩石...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理化检验(化...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10篇2015
  • 10篇2014
  • 20篇2013
  • 9篇2012
  • 3篇2011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M_(2.5)沙尘矿物的6种主要成分致A_(549)细胞遗传毒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检测我国PM2.5级沙尘矿物颗粒的6种主要成分对A549细胞形态、增殖抑制率、微核及DNA有无改变,探讨PM2.5级沙尘矿物颗粒遗传毒性。方法200μg/ml的6种不同粉尘作用A549细胞48h,瑞姬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50~400μg/ml浓度的PM2.5级沙尘矿物颗粒作用A549细胞48h,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瑞姬氏液染色,油镜下计数微核细胞百分率,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观察彗星现象,以尾矩(OTM)反映DNA受损程度,统计分析以上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细胞形态学改变为:绢云母与钠长石组以细胞膜破坏、核固缩以及表面粘附矿物现象为主;石英和蒙脱石暴露组的细胞间隙增大,排列疏松,表面吸附大量矿物,细胞固缩。6种粉尘对A549细胞增殖抑制由小到大为:蒙脱石〉二氧化硅〉绢云母〉石英〉钠长石〉方解石,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与粉尘浓度呈正相关;细胞微核率明显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暴露浓度呈正相关。6种矿物粉尘对A549细胞的DNA损伤呈现剂量-效应关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种PM2.5级沙尘矿物的主要成分改变A549细胞形态,抑制A549细胞增殖产长,增加微核率数量,损伤DNA,推测PM2.5级沙尘矿物颗粒可增加细胞的遗传毒性。
陶永进曾娅莉邓建军董发勤王利民霍婷婷
关键词:遗传毒性
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大气降尘矿物学特征研究
<正>大气颗粒物(PM)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 10)已经成为我国各城市首要污染物。目前,国内外对于PM的研究由城市逐渐发展到区域以及全球的尺度,由宏观到微观,从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综合研究(杨书...
刘立柱董发勤贺小春代群威邓跃全黄云碧
文献传递
降尘与人工粉尘在谷氨酸中的溶解特性被引量:1
2014年
针对自然降尘、工业区降尘及人工粉尘进行的物相、成分、表面形貌、元素含量和粒度分析表明降尘均以石英和方解石为主要物相成分,SiO2、CaO含量较高,K2O、Na2O含量低。自然降尘为无规则颗粒,大颗粒表面上带有微小颗粒团聚;工业区降尘形貌呈球形、团状;人工粉尘呈柱状或纤维状。降尘粒度在0.3~5μm内集中分布,小于5μm的粉尘比例均超过99%。在模拟人体温度37℃条件下,进行了32 h内粉尘在谷氨酸水溶液中的溶出行为和电化学作用的对比研究。各粉尘样品的pH值和电导率变化趋势相似,8 h前各粉尘样品的pH值电导率随时间增加缓慢上升,8 h到32 h间pH值上升速度明显加快。元素K、Ca、Na、Mg的溶出离子总量为35.4~429 mg/L,其中Ca元素的溶出量最大为20~334 mg/L,重金属离子Fe、Zn、Mn、Pb、Ba的离子溶出总量为0.18~5.59 mg/L,Al、Si离子溶出总量为3.0~21.7 mg/L。粉尘中各元素主要在前16 h溶出较快。各粉尘在酸性谷氨酸水溶液中的溶解程度由大到小为:硅灰石>蛇纹石>海泡石;水泥厂降尘>自然降尘>电厂降尘。CaO含量高的水泥厂降尘和硅灰石人工粉尘溶解程度最大,表明其在酸性谷氨酸环境中耐腐蚀性较差,表现出较低的生物持久性。SiO2含量高的电厂降尘和海泡石人工粉尘溶解程度最小,具有较强耐蚀能力和较高生物持久性。
张凌董发勤贺小春
关键词:粉尘谷氨酸电化学特性
纳米和微米级二氧化硅对表皮葡萄球菌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究可吸人纳米细颗粒物对人体表面正常菌群的生物活性效应。方法将表皮葡萄球菌悬液分别加入含终浓度为0(对照)-400μg/ml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的培养基培养4、24和48h。测定表皮葡萄球菌的存活率、形态、膜通透性变化,同时对作用前、后的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在50,400μg/ml二氧化硅暴露范围内,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暴露表皮葡萄球菌的存活率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纳米二氧化硅暴露组细菌存活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米二氧化硅对表皮葡萄球菌存活率的抑制无统计学意义;400μg/ml纳米二氧化硅暴露组细菌数目减少,菌体皱缩,400μg/ml微米二氧化硅暴露组菌体轻微凹陷。随着暴露剂量和时间的增加,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暴露表皮葡萄球菌培养液中Ca2+和K+浓度均呈上升趋势。与微米二氧化硅暴露组比较,大于100μg/ml纳米二氧化硅组培养液中K+浓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2+浓度的升高仅在400μg/ml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表皮葡萄球菌与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作用后均有新峰出现,分别位于波数2961cm-1、2929cm-1、1545cm-1和1452cm-1、1401cm-1。结论纳米二氧化硅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的作用强于微米二氧化硅,纳米和微米二氧化硅暴露同表皮葡萄球菌均存在界面作用效应。
郭玉婷刘明学董发勤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硅表皮葡萄球菌膜通透性
土壤起尘悬浮颗粒物中铅赋存特性模拟被引量:3
2018年
为了探索土壤起尘后悬浮颗粒物对铅的携带特性与其矿物组成、粒径尺寸之间的关联,揭示土壤起尘矿物特性及其重金属污染赋存行为,并为雾霾矿物基源特性分析及后期治理提供理论参考.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铅污染预处理,在实验室系统内模拟风速条件下进行起尘试验,利用悬浮颗粒采样仪对经过风吹起尘后的悬浮颗粒物(TSP)、吹前表层土、吹后表层土、吹后地表土及不同粒径悬浮颗粒物进行了收集,并对悬浮颗粒物、吹前表层土、吹后表层土、吹后地表土及不同粒径悬浮颗粒物中铅的赋存状态及矿物组成与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经过风吹起尘后,悬浮颗粒物中w(Pb)为2.584 mg/g,吹前表层土中w(Pb)为0.916 mg/g,悬浮颗粒物中w(Pb)约是吹前表层土中w(Pb)的3倍;(2)不同粒径悬浮颗粒物上的w(Pb)各不相同,>10.2μm的粒径中w(Pb)为1.716 mg/g;>4.2~10.2μm的粒径中w(Pb)为2.720 mg/g;>2.1~4.2μm的粒径中w(Pb)为3.937mg/g;>1.4~2.1μm的粒径中w(Pb)为5.442 mg/g,w(Pb)随着粒径的增加而减小;(3)随着悬浮颗粒物粒径的减小,黏土矿物(伊利石+绿泥石)的含量在不断的增加.研究显示,土壤起尘过程是对Pb的一种高于本底浓度的迁移过程;起尘颗粒物中w(Pb)随着悬浮颗粒物的粒径的减小而增加,呈负相关;w(Pb)与黏土矿物(伊利石+绿泥石)含量在不同粒径悬浮颗粒物上的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呈正相关,黏土矿物(伊利石+绿泥石)对Pb具有较好的吸附性.
王岩代群威黄雪菊黄云碧闵世杰
关键词:土壤起尘赋存状态
Preparation and Antibacterial Effects of DTAB Pillared Rectorite
Do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s (DTAB+) pillared rectorite was prepared by the ion exchange method, in whi...
Rav. L. FROST
关键词:DTABPILLARINGRECTORITEANTIBACTERIA
微纳米矿物/常见菌复合体的界面作用机制研究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并不是单一独立的,而是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与物理-化学-生物作用的相关性。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污染物呈现复杂性、混合性、区域性、同源性等特征,大气中的悬浮颗粒污染物是由矿物质、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
赵玉连
关键词:热力学活性效应
文献传递
纳米二氧化硅细胞毒性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细微颗粒物PM2.5已成为大气污染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大气颗粒物中天然和人工超细SiO2颗粒物广泛存在。随着纳米SiO2的生产和应用日益普遍,其向环境的释放亦不可避免。由于纳米SiO2特殊的理化特性,导致其对生物机体的毒理作用与常规颗粒物不尽相同。本文综述报道纳米SiO2对生物机体产生毒性效应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即纳米SiO2产生的毒性效应,包括细胞膜毒性、氧化损伤及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DNA损伤以及基因的表达等,指出纳米SiO2对生物体产生的诸多毒性效应都是由包括粒径和剂量在内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提出今后应加强对纳米SiO2造成的毒性效应的具体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
郭玉婷刘明学董发勤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硅DNA损伤毒性效应
硫酸盐还原菌的分纯及对Cd2+钝化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该研究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耐镉性较好的细菌,通过对其生长特性、菌液Cd2+浓度变化及矿化产物特性分析,探究菌株对Cd2+的钝化行为及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实验菌株初步被确定为硫酸盐还原菌(SRB)。SRB的去除效果随Cd2+浓度增大而降低。在其生长过程中液相pH不断升高,有利于诱导合成硫化镉。当Cd2+初始浓度为10 mg/L时,菌株对Cd2+的去除率达到95%。此时,SRB的适应性最强且钝化效果稳定。Cd2+初始浓度为40 mg/L时,菌株对Cd2+的去除率为75%。通过SEM-EDS和XRD表征确定其矿化产物为硫化镉。研究显示,SRB可以有效钝化游离态的重金属离子,有望为突发性、高浓度重金属污染地区的原位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董净代群威赵玉连邓远明黄雪菊韩林宝罗红霞
关键词:硫酸盐还原菌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矿化土壤修复
砷形态分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5年
综述了砷的提取、分离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超声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固相萃取法等常用的提取方式;分别用于水样和海产品中砷的富集的共沉淀法和毛细管电泳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氢化物发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等用于砷形态分析的分离和检测方法(引用文献56篇)。
郑光亚宋佳邓跃全董发勤贺小春王敏徐洪琳
关键词:形态分析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