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l05A06)

作品数:10 被引量:45H指数:4
相关作者:刘树立李龙李索林李英超李颀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腹腔
  • 9篇腹腔镜
  • 4篇囊肿
  • 3篇胆道
  • 3篇胆管
  • 3篇胆总管
  • 3篇胆总管囊肿
  • 3篇手术
  • 3篇先天
  • 3篇先天性
  • 2篇胆管扩张
  • 2篇新生儿
  • 2篇外科
  • 2篇吻合术
  • 2篇系膜
  • 2篇小儿
  • 2篇镜检
  • 2篇腹腔镜检
  • 2篇腹腔镜检查
  • 2篇肠系膜

机构

  • 6篇首都儿科研究...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刘树立
  • 5篇李龙
  • 3篇李英超
  • 3篇李索林
  • 2篇于增文
  • 2篇刁美
  • 2篇李颀
  • 2篇李萌
  • 1篇孙海林
  • 1篇覃胜灵
  • 1篇余梦楠
  • 1篇刘钢
  • 1篇徐伟立
  • 1篇张璟
  • 1篇黄柳明
  • 1篇马亚贞
  • 1篇孟浩
  • 1篇张军
  • 1篇杨杨
  • 1篇王文晓

传媒

  • 4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4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技术在治疗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采用完全腹腔镜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手术治疗的7例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210min,出血量80ml。术后第1日患者离床活动,平均2.4d排气或排便。除1例术后有少量胆汁漏外,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均恢复顺利,平均住院时间8.1d。术后随访3~30个月,无腹痛、发热或黄疸等症状。结论完全腹腔镜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值得推广。
刘金钢刘源
关键词:腹腔镜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
腹腔镜下十二指肠单层缝合吻合术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探索腹腔镜下十二指肠单层缝合吻合术的可靠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 采用新西兰大白兔模拟婴幼儿腹腔环境,分连续缝合和间断缝合两组进行十二指肠单层缝合吻合术;应用于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患儿,采用低压气腹、右肝悬吊技术,实施单层缝合吻合重建手术.结果 实验兔连续缝合时间[(27.0±7.25)min],比间断缝合时间[(38.8±5.07)min]明显缩短;间断缝合和连续缝合在吻合口径和吻合口耐受压力上比较无差异.12例患儿均在腹腔镜下明确病因并成功矫治,6例十二指肠隔膜狭窄患儿采取纵切横行缝合吻合术、4例十二指肠闭锁和2例环状胰腺患儿采取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1例术后发生暂时性吻合口漏经引流3 d自愈,其余于术后3~6 d开始进食,7~12 d痊愈出院.术后随诊吻合口通畅.结论 腹腔镜下十二指肠单层缝合吻合术安全可靠,但须防止吻合口黏膜外翻,以免发生吻合口漏.
于增文杨杨李索林耿娜李英超李萌马亚贞
关键词:腹腔镜十二指肠吻合术外科动物
腹腔镜诊治小儿肠系膜囊肿的疗效评价被引量:6
2011年
小儿肠系膜囊肿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腹部良性肿块,多以并发症就诊,术前确诊较为困难。治疗多采用开腹手术。作者于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应用腹腔镜技术诊治小儿肠系膜囊肿8例。
魏晓明李索林王昆刘树立李龙李英超
关键词:腹腔镜儿童
婴幼儿胆道发育不良的胆道造影及病理特点和预后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胆道造影诊断的婴幼儿胆道发育不良病例的特点,总结其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年中通过腹腔镜胆道造影诊断的8例胆道发育不良患儿的病历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病理特点及随访结果进行总结。结果术中见2例年长患儿肝脏增大,且有结节状改变;其余6例肝脏大小、质地均基本正常;7例胆囊发育偏小,充盈差。造影结果均示左右肝管、胆总管细小,肝内胆管无明显显影。胆囊造瘘术后引流出少量黄色稀薄胆汁,某些患儿口服熊去氧胆酸可以增加胆汁引流量。病理结果示所有肝组织标本均显示肝内胆汁淤积表现,所有标本汇管区及小叶间胆管减少或消失;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及肝细胞坏死;其中2例手术年龄较大者有假小叶形成趋势,即早期肝硬化表现。随访时间为术后6个月~4年。2例于6~8月龄死亡;存活至今的6例患儿,其黄疸缓慢加重或无明显变化,伴有生长发育不良、腹胀。其中1例再次行胆囊结肠吻合术,另1例术后2年行肝移植。结论婴幼儿胆道发育不良是一类在临床特点、影像学、病理学方面具有共性的疾病,其治疗方法及预后与其他婴幼儿梗阻性黄疸性疾病不同,对其进行早期确诊有重要临床意义。其诊断依据可能包括:①病史:出生后早期即出现梗阻性黄疸并持续加重;②胆道造影:肝外胆管纤细≤2mm,肠道有造影剂进人,肝内胆管可有细微显影但不清晰;③病理特点:肝内淤胆表现,伴有肝内小胆管减少或消失;④胆囊造瘘术后引流可有少量胆汁。
王伟黄柳明刘钢邢国栋余梦楠覃胜灵张璟段炼孟浩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胆管造影术
复合型胆总管囊肿的腹腔镜手术治疗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复合型(Ⅳ-A)胆总管囊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9年间腹腔镜手术治疗65例胆总管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为Ⅳ-A型,切除肝外囊肿及肝门部胆管成形后行肝管空肠扩大吻合术。结果16例复合型胆总管囊肿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8例合并肝总管狭窄,予以狭窄段切开或切除后扩大肝管空肠吻合;4例左右肝管汇合处狭窄,于分又水平向左右肝管切开行双管-空肠吻合;2例合并右肝管开口隔膜狭窄,经肝门胆管将其切开;2例合并左肝管囊肿下游狭窄,自肝门向左肝管切开扩大成形后行肝管.空肠斜形吻合。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暂时陛胆漏自愈,1例吻合口狭窄再手术后解除。随访观察肝内囊肿明显减小直至消失。结论腹腔镜提供的视野放大效果有利于囊肿根治性切除及肝门胆管狭窄矫治。对于复合型胆总管囊肿,腹腔镜肝门部或肝内胆肠吻合安全有效。
于增文王文博李索林李英超徐伟立耿娜李萌
关键词:胆总管囊肿腹腔镜检查胆道外科手术
腹腔镜辅助下经扩大的脐孔切除新生儿寄生胎一例被引量:2
2013年
寄生胎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畸形,其发生率为新生儿的50万分之-[1]。腹部寄生胎常位于腹膜后,以往都采用剖腹的方法进行手术。本例采取腹腔镜辅助下经扩大的脐孔切除腹部寄生胎1例,现报道如下:
李炳陈卫兵王寿青刘树立李龙
关键词:腹腔镜辅助寄生胎新生儿脐孔腹膜后腹部
产前诊断的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手术时机探讨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对产前诊断的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手术时机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至2010年收治的产前诊断10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儿,入院手术年龄27d至2岁,9例接受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1例接受开腹手术。观察其临床表现、超声和实验室指标、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产前囊肿均随孕周逐渐增大。产后5例患儿曾经出现黄疸,4例曾经出现白便。4例超声提示囊肿增大明显,6例ALT升高。术中造影见全部发生胆总管远端梗阻,其中I型3例。Ⅳ型7例,3例可见胰胆合流异常。5例患儿术中及术后病理可见肝硬化、肝脏损伤表现。全部10例患儿术后恢复好。结论产前诊断的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可能是由于胆总管远端梗阻,造成胆管扩张形成。产前诊断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患儿,应密切观察,发现黄疸白便表现、ALT和AST升高明显、超声提示囊肿短期增大明显应尽快手术治疗。如无上述表现,可定期复查,但也应尽早手术根治。
李颀李龙刘树立刁美吴涛张军李胜利王文晓周峻
关键词:产前诊断胆总管囊肿新生儿
腹腔镜肝门空肠吻合术治疗Ⅲ型胆道闭锁二例报告被引量:5
2013年
例1患儿男,30d,体再4kg,于2012年9月18日入院。患儿出生后2天即出现皮肤黄染,解自陶土样大便。入院时皮肤及巩膜黄染,MRI提示肝脏肿大,肝内胆管扩张,
李炳陈卫兵王寿青刘树立李龙
关键词:肝门空肠吻合术胆道闭锁腹腔镜肝内胆管扩张皮肤黄染巩膜黄染
腹腔镜下屈氏韧带松解治疗小儿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九例被引量:3
2013年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的第三部分,可以导致急性或慢性梗阻。传统上以开腹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Treitz韧带松解等手术为主要方式。随着腹腔镜的普及,利用腹腔镜进行手术是一个良好的选项。本文总结9例腹腔镜下屈氏韧带松解术治疗SMAS的手术技术并复习相关文献。
孔赤寰李龙李颀刁美明安晓孙海林闫淯淳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松解治疗腹腔镜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TREITZ韧带
腹腔镜治疗小儿幽门前瓣膜症三例被引量:4
2011年
幽门前瓣膜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是引起小儿幽门梗阻的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常与幽门肥厚性狭窄混淆.手术是目前治疗幽门前瓣膜症的有效方法。江苏省淮安市妇女儿童医院自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收治幽门前瓣膜症患儿3例。于腹腔镜下行瓣膜切除加幽门纵切横缝术,均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李炳陈卫兵王寿青刘树立李龙
关键词:幽门前瓣膜症腹腔镜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临床表现不典型幽门肥厚性狭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