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ZD181)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刘子奎沈丁立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军事

主题

  • 3篇防扩散
  • 1篇导弹
  • 1篇伊朗核问题
  • 1篇战后
  • 1篇全球治理
  • 1篇现实主义视角
  • 1篇冷战
  • 1篇冷战后
  • 1篇扩散
  • 1篇国防
  • 1篇核危机
  • 1篇核问题
  • 1篇防扩散政策
  • 1篇不扩散
  • 1篇朝核危机

机构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2篇刘子奎
  • 1篇沈丁立

传媒

  • 1篇现代国际关系
  • 1篇美国研究
  • 1篇国际安全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不扩散全球治理:现实主义视角
2015年
在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奉行主权防务的传统没有改变。基于现实主义的视角,所有大规模毁伤性武器的扩散主要都有安全动因的驱动,解决扩散问题必须提供可信的替代安全产品,集体防御以及合作安全都具有这种功效。霸权可能导致一时的稳定,但更会引起大规模毁伤性武器扩散所带来的长期性的不稳定。同时,扩散不仅容易产生地区失稳,它也不无平衡霸权从而产生新的稳定。然而所有个体的理性,未必保证系统的整体理性。在平衡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之间,经由全球治理来交换国家安全利益从而促使人类社会分享更为普遍的安全,乃是一种更为理想的出路。
沈丁立
关键词:防扩散全球治理朝核危机伊朗核问题
论冷战后的美国防扩散政策被引量:1
2013年
冷战后,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议事日程中的地位不断上升,逐步成为一个最重要的政策目标和关注焦点。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冷战后美国防扩散政策不仅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国际防扩散机制,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国际社会防扩散的成效。要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美国必须放弃选择性防扩散,集团政治、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线及坚持维护美国霸权地位的做法,在追求自身和盟国安全的同时,也重视他国的安全,真正以平等、公正的立场对待所有扩散行为。
刘子奎
关键词:扩散
美国防导弹扩散政策的特点与走向被引量:2
2012年
冷战后美国防导弹扩散政策的突出特点是:防威胁重于防扩散,且具有强烈的选择性;以意识形态划线,具有强烈的集团政治色彩;强调先发制人的打击,具有强烈的军事性。其今后的政策走向可能是:进一步完善各种防导弹扩散措施,建立一个全面的国际防导弹扩散机制;由片面强调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向灵活运用"巧实力"转变;更加露骨地推行选择性防导弹扩散政策。美国的做法虽然对防止导弹扩散有一些积极作用,但也给国际安全环境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要真正防止导弹扩散,美国必须在追求自己和盟国安全的同时,也重视他国安全,否则,导弹及相关技术肯定会扩散到越来越多的国家。
刘子奎
关键词:防扩散导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