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Y20080088)

作品数:12 被引量:85H指数:6
相关作者:卢中秋洪广亮邱俏檬梁欢李萌芳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学扶植重点建设学科计划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脓毒
  • 9篇脓毒症
  • 6篇弧菌
  • 6篇创伤弧菌
  • 4篇注射液
  • 4篇创伤
  • 4篇创伤弧菌脓毒...
  • 3篇血必净
  • 3篇血必净注射液
  • 3篇脓毒症患者
  • 3篇启动子
  • 3篇基因
  • 3篇基因启动子
  • 2篇单核
  • 2篇单核苷酸
  • 2篇蛋白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鼠肺
  • 2篇脓毒症大鼠

机构

  • 10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卢中秋
  • 10篇邱俏檬
  • 10篇洪广亮
  • 7篇李萌芳
  • 7篇梁欢
  • 5篇李忠旺
  • 5篇孙琦
  • 4篇赵光举
  • 2篇左和平
  • 2篇赵媛媛
  • 2篇汤鲁明
  • 1篇李小林
  • 1篇南超
  • 1篇龚裕强
  • 1篇余毅娟
  • 1篇卢才教
  • 1篇刘政军
  • 1篇胡雪珍
  • 1篇王征
  • 1篇周铁丽

传媒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芪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干预作用的观察被引量:25
2010年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伴发心肌损伤脓毒症患者受损心肌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55例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伴发心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及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极化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连用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5、10 d血肌钙蛋白I(cTnI)及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各时间点血cTnI水平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治疗后5 d、10 d cTnI水平均较治疗1 d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5 d:(0.83±0.60) μg/L比(1.50±1.48) μg/L,10 d:(0.61±0.52) μg/L比(1.26±1.23) μg/L,均P<0.05].36例存活者治疗5 d、10 d cTnI水平明显低于19例死亡者[5 d:(0.67±0.49) μg/L比(1.61±1.40) μg/L,10 d:(0.52±0.45) μg/L比(1.32±1.17) μg/L,均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心肌抑制发生率及治疗前局部室壁运动/左室舒张期充盈(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治疗组E/A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4±0.3比1.1±0.2),且心肌抑制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室壁运动恢复时间:(7.0±0.6) d比(11.0±0.8) d,左室舒张功能恢复时间:(4.0±0.5) d比(8.0±0.8) d,P〈0.05或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受损心肌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可提早恢复受抑制心肌的功能.
胡雪珍卢中秋李志涛龚裕强孙来芳王征瞿晨初曾霜
关键词:脓毒症心肌损伤肌钙蛋白心肌抑制黄芪注射液
脓毒症大鼠肺基质金属蛋白酶-2/9表达与血必净干预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观察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肺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和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2的动态表达及血必净干预.方法 温州医学院生命科学院实验室,清洁级SD大鼠110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n=10)、创伤弧菌脓毒症组(B组,n=50,采用大鼠左下肢皮下注射创伤弧菌悬液制作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模型)及血必净干预组(C组,n=50,感染后0.5 h腹腔注射血必净4 mL/kg).B、C组大鼠于染菌后1,6,12,24,48 h麻醉后活杀,留取右肺标本.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肺通透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肺MMP-2/9,TIMP-1/2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肺MMP-2/9和TIMP-1/2的表达.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用LSD-t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B组和C组肺通透性显著高于A组,C组显著低于B组.B组和C组MMP-2/9,TIMP-1/2mRNA显著升高,B组分别于6 h(0.344±0.108),6 h(1.230±0.377),12 h(0.523±0.098),12 h(0.280±0.070)达高峰(P<0.05),C组分别于12 h(0.256±0.074),6 h(0.968±0.225),12 h(0.746±0.316),12 h(0.356±0.035)达高峰(P<0.05),C组MMP-2/9mRNA升高趋势显著低于B组(P<0.05),TIMP-1/2mRNA显著高于B组(P<0.05).B组和C组MMP-2/9,TIMP-1/2蛋白也升高,B组分别于12 h(0.692±0.191),12 h(0.061±0.017),24 h(1384.42±91),24 h(41.04±3.60)达高峰(P<0.05);C组分别于24 h(0.217±0.065),12 h(0.045±0.013),24 h(1617.22±103),24 h(47.66±3.58)达高峰(P<0.05);C组MMP-2/9蛋白升高趋势低于B组(P<0.05),TIMP-1/2蛋白早期与B组差别不大,后期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MMP/TIMP比例失衡是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肺损伤机制之一,血必净可促进MMP/TIMP比例恢复平衡,对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孙琦左和平汤鲁明李忠旺卢中秋洪广亮邱俏檬梁欢
关键词:创伤弧菌脓毒症血必净注射液
脓毒症大鼠肺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 观察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肺组织HMGB1表达和肺损伤的动态变化,并探讨HMGB1在创伤弧菌脓毒症肺损伤中作用.方法 温州医学院生命科学院实验室,清洁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n=10)和创伤弧菌脓毒症组(B组,n=50),采用大鼠左下肢皮下注射创伤弧菌悬液(浓度为6×108cfu/mL,剂量为0.1 mL/100 g)制作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模型),B组于染菌后1、6、12、24、48 h后活杀(各时间点n=10),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大鼠肺组织HMGB1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检测肺含水分数和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用LSD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B组染菌后12 h(1.161±0.358,P=0.013)、24 h(1.679±0.235,P=0.000)及48 h(1.258±0.274,P=0.004)大鼠肺组织HMGB1 mRNA表达量较A组(0.652±0.177)明显增高(P<0.05),并于24 h达到高峰;与A组(0.594±0.190)比较,B组HMGB1蛋白表达量于感染后6 h(1.408±0.567,P=0.026)(P<0.05)逐渐增加,24 h达到高峰(2.415±1.064,P=0.000);与A组(0.699±0.054)比较,B组大鼠肺含水分数于感染后6 h(0.759±0.030,P=0.001)、12 h(0.767±0.023,P=0.000)、24 h(0.771±0.043,P=0.000)和48 h(0.789±0.137,P=0.000)明显增大(P<0.05),呈逐渐递增趋势;感染后12 h,大鼠肺内血管明显充血,间质水肿并伴炎性浸润,且逐渐加重,到48 h肺泡腔塌陷明显,肺泡间隔分界不清.结论 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可导致肺脏损伤,HMGB1的表达增加可能是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肺组织损伤的机制之一.
邱俏檬李忠旺汤鲁明孙琦卢中秋梁欢洪广亮李萌芳
关键词:创伤弧菌脓毒症高迁移率族蛋白B1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蛋白免疫印迹组织病理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对酒精性肝病小鼠感染创伤弧菌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基因启动子336位点多态性对酒精性肝病小鼠感染创伤弧菌的影响。方法取C5786雄性小鼠,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正常喂养组(A组,10只)、酒精性肝病组(B组,10只)、正常喂养且腹腔注射感染创伤弧菌组(C组,8只)、酒精性肝病感染创伤弧菌组(D组,110只),以基因测序法检测D组小鼠nrf2基因启动子336位点多态性,分为非突变组(336T)(D1组,7只)及突变组(336C)(D2组,10只)。应用RT-PCR、Western-blotting、ELISA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基因及蛋白水平,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A、B、C、D1、D2组小鼠在感染创伤弧菌48h后肝组织n啦基因的mRNA表达量中位数分别为0.115、0.173、0.211、0.764、0.352(χ2 =40.64,P〈0.05);IL-10基因的mRNA表达量中位数分别为0.338、0.637、1.002、1.825、1.403(χ2 =41.05,P〈0.05);TNF-α基因的mRNA表达量中位数分别为0.140、0.254、0.372、0.399、0.699(χ2=38.16,P〈0.05);HMGBl基因的mRNA表达量中位数分别为0.230、0.410、0.668、0.508、1.021(χ2=31.45,P〈0.05)。A、B、C、D1、D2组小鼠在感染创伤弧菌48h后肝组织nrf2基因的蛋白表达量中位数分别为0.908、1.461、2.061、3.982、2.243(X。=33.72,P〈0.05);IL-IO基因的蛋白表达量中位数分别为13.97、22.54、30.14、57.98、41.53(f=37.31,P〈n05);TNF-α基因的蛋白表达量中位数分别为114.07、142.94、175.44、174.60、266.11(χ2 =32.29,P〈0.05);HMGBl基因的蛋白表达量中位数分别为2.01、6.05、9.62、6.24、12.89(χ2 =36.94.P〈0.05)。与A组比较,B组可见大量散在脂肪滴,呈空泡样改变,c组可见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条索
左和平赵媛媛邱俏檬卢中秋洪广亮李萌芳
关键词:多态性单核苷酸酒精性弧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早期外科手术治疗对肢体感染脓毒症的预后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慢性肝病、糖尿病或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人群往往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在肢体皮肤破损后出现皮肤软组织感染、坏死,如早期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可迅速发展为脓毒症,出现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引起死亡。肢体感染脓毒症患者病原菌可分为创伤弧菌和其他病原菌(如葡萄球菌、气单胞菌等),其中创伤弧菌性肢体感染脓毒症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好发于沿海地区,
卢才教郭海雷洪广亮邹红刘政军卢中秋
关键词:脓毒症患者肢体感染手术治疗肝病合并糖尿病皮肤软组织感染多器官功能不全
NRF2—617C/A基因多态性对内毒素刺激下酒精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NRF2基因启动子-617C/A多态性对内毒素(LPS)刺激下酒精性肝病(AL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应用Fic011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82例ALD患者的PBMC,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同时应用基因测序法检测NRF2基因启动子-617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并根据基因测序的结果,将患者分为非突变组(CA和AA)和突变组(CC),以逆转录PCR(RT-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LPS刺激下PBMC中NRF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82例患者NRF2-617位点C和A的频率分别为65.9%和34.1%,其中50例(CA:44例;AA:6例)存在突变,32例为非突变(CC)。突变与非突变组间比较肝功能、T细胞亚群分布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PS刺激后,突变组PBMC中NRF2mRNA表达明显低于非突变组(P〈0.05),而TNFα、IL-1β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非突变组(P〈0.05),IL.10mRNA及蛋白表达虽高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RF2基因启动子-617位点c-A突变下调LPS刺激后ALD患者PBMC中NRF2的表达,并加剧促炎反应。
赵光举陈肖李小林余毅娟洪广亮邱俏檬李萌芳卢中秋
关键词:内毒素类NRF2
NRF2基因启动子-617C/A基因多态性对内毒素介导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 探讨人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基因启动子-617C/A多态性的功能,并观察其对内毒素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构建分别携带NRF2基因启动子-617C、-617A诱导调控系统的质粒及腺病毒载体。应用构建好的质粒转染HEK293细胞后,以双荧光素酶分别验证NRF2基因启动子-617C/A多态的调控效率;应用构建好的腺病毒载体转染RAW264.7细胞,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NRF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内毒素刺激巨噬细胞后,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NRF2蛋白的表达,ELl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d、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的水平。结果NRF2基因启动子617C组的调控效率显著高于-617A组(0.584±0.016与0.258±0.018,P〈0.05)。内毒素刺激RAW264.7细胞后,-617C组NRF2蛋白和基因水平表达均明显高于-617A组(1.123±0.080与0.951±0.057,1.889±0.031与1.647±0.323,均P〈0.05)。-617C组上清IL-6、IL-10、TNF-0I水平均低于-617A组,其中IL-6、IL-10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17C组IL-6/IL-10也显著低于-617A组(P〈0.05)。结论NRF2基因启动子-617C/A多态性对NRF2的表达具有显著影响,并对内毒素刺激后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平衡有着重要调控作用。
邱俏檬郑金韬南超赵媛媛赵光举洪广亮梁欢李萌芳卢中秋
创伤弧菌脓毒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创伤弧菌脓毒症是由创伤弧菌引起的致死性疾病,主要见于慢性肝病患者。创伤弧菌是一种嗜盐的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自然存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水中,可寄生于滤食海生动物体内。慢性肝病患者常因接触海水或生食带菌的贝壳类海鲜而感染致病,该病起病急,进展迅速,多于24-48h内进展为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不全,
卢中秋洪广亮邱俏檬梁欢李萌芳
关键词:创伤弧菌脓毒症慢性肝病患者多脏器功能不全条件致病菌
血必净注射液对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肺组织Toll样受体4及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11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血必净干预组,后两组再分为染菌后1、6、12、24、48 h亚组,每组10只大鼠.于大鼠左后肢皮下注射创伤弧菌悬液制备创伤弧菌脓毒症模型;血必净组于染菌后0.5 h腹腔注射血必净注射液4 ml/kg.各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比值)、TLR4 mRNA表达、NF-κB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肺组织W/D比值于染菌后6、12、24、48 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血必净组24 h、48 h较模型组明显减小(均P<0.05).模型组大鼠肺组织TLR4 mRNA表达在染菌后6、12、24 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血必净组6 h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均P<0.05).模型组大鼠肺组织NF-κB活性在染菌后1、6、12 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血必净组1 h、6 h较模型组明显降低,24 h、48 h较模型组明显升高(均P<0.05).模型组大鼠肺组织TNF-α于染菌后1、6、12、24 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血必净组12 h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TLR4-NF-κB通路参与了创伤弧菌脓毒症肺损伤的早期病理生理过程;血必净注射液能抑制TLR4-NF-κB活化,减轻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肺损伤.
李忠旺邱俏檬孙琦卢中秋洪广亮梁欢
关键词:血必净注射液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肺损伤肺组织核转录因子病理生理过程
汉族脓毒症患者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基因启动子-617C/A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
2014年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启动子-617C/A多态性与脓毒症的易感性、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浙江温州地区174例汉族脓毒症患者和203例健康体检者的NRF2启动子-617位点多态性,分析NRF2-617C/A与脓毒症易感性、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脓毒症者NRF2-617位点突变率(CA+ AA)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59.2%比46.3%;P =0.012).(2)一般脓毒症者和严重脓毒症者NRF2-617基因型(CA+ AA)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5%比65.5%;P=0.033),但脓毒症休克者与无休克者(61.8%比57.1%;P=0.221)、脓毒症死亡者与存活者间无明显差别(56.8%比66.7%;P=0.258).(3)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RF2-617位点C→A突变与脓毒症易感性(OR=1.584,95% CI1.025~2.447,P=0.038)及发生严重脓毒症(OR=0.453,95% CI0.233~0.878,P=0.019)有关.结论 NRF2-617位点C→A突变与脓毒症易感性及发生严重脓毒症相关,但与脓毒症是否发生休克及预后无关.
宋芹李声琴卢阳洪广亮赵光举邱俏檬李萌芳卢中秋
关键词:脓毒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