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60262)

作品数:6 被引量:42H指数:5
相关作者:于卓马艳红李晓宇周亚星李造哲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苏丹草
  • 3篇遗传学
  • 3篇杂种
  • 3篇种间
  • 3篇细胞
  • 3篇细胞遗传
  • 3篇细胞遗传学
  • 3篇高丹草
  • 2篇新品系
  • 2篇遗传学分析
  • 2篇农艺
  • 2篇品系
  • 2篇种间杂种
  • 2篇种间杂种F1
  • 2篇细胞遗传学分...
  • 2篇间杂种
  • 2篇高粱
  • 1篇低氢
  • 1篇新品系选育
  • 1篇性状

机构

  • 7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于卓
  • 6篇李晓宇
  • 6篇马艳红
  • 5篇周亚星
  • 4篇李造哲
  • 3篇于肖夏
  • 2篇李长青
  • 2篇纪明妹
  • 2篇李小雷
  • 2篇房永雨
  • 1篇庞俊峰

传媒

  • 3篇中国草地学报
  • 2篇草地学报
  • 1篇草业学报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散穗高粱与四种苏丹草杂种F_1代的生育及细胞遗传学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为明确散穗高粱与四种苏丹草种间杂种F1代的育性状况、细胞遗传学特征和育种潜力,用定株观测、花粉粒染色、染色体制片镜检等方法对杂种F1代的生长发育特性、染色体构型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杂交组合F1代植株生长势很强,生长速度和平均株高(365~395cm)均明显超过双亲;生育期131~138d,为中晚熟型;穗型均呈双亲中间型,穗子较大,每穗小穗数及其密度均超过其父本;F1单株平均分蘖数6.27~6.50个,继承了父本苏丹草分蘖能力强的特性;开花期主茎的糖锤度值为6.26%~6.53%,继承了母本散穗高粱含糖量较高的特性。F1代花粉可育率均在98%以上,自然结实率变幅73.66%~75.89%,不存在育性问题;杂种F1代PMCMⅠ染色体构型为2n=2x=20(10Ⅱ),配对行为规则,但环状二价体频率(4.275~4.965)明显低于其亲本(7.134~8.014)。
周亚星于卓马艳红李造哲李晓宇李长青李小雷
关键词:苏丹草种间杂种F1生育细胞遗传学
超低氢氰酸高丹草新品系选育及ISSR分子标记验证被引量:7
2012年
为培育氢氰酸含量极低、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高丹草新品种,利用I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对散穗高粱与黑壳苏丹草、白壳苏丹草、棕壳苏丹草、红壳苏丹草4个杂交组合后代进行选育研究。首次选育出综合农艺性状优异、鲜草氢氰酸含量极低(株高约100cm时,鲜草氢氰酸含量仅为2.58~4.77mg/kg)的散穗高粱—黑壳苏丹草、散穗高粱—白壳苏丹草、散穗高粱—棕壳苏丹草、散穗高粱—红壳苏丹草新品系。散穗高粱—黑壳苏丹草、散穗高粱—白壳苏丹草杂交组合的新品系分别含有与超低氢氰酸含量相关的ISSR特征片段H-1、H-2、H-3和B-1、B-2、B-3,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所选择的目标性状准确、可靠、遗传稳定。
周亚星于卓房永雨于肖夏马艳红李晓宇
关键词:高丹草新品系选育
散穗高粱与苏丹草杂种的ISSR分析被引量:22
2009年
为明确散穗高粱(Sorghum bicolor(L.)与黑壳苏丹草、白壳苏丹草、棕壳苏丹草、红壳苏丹草4个种间杂种F1在DNA分子水平上的差异程度,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散穂高粱与4种苏丹草(S.sudanense(Piper)Stapf)杂种F1及其亲本间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个ISSR适宜引物共扩增出451条带,其DNA片段长度为200~2000 bp,多态性条带416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92.2%;9个供试材料间的遗传距离(GD)变幅为0.1818~0.7838,平均为0.6892;散穗高粱与红壳苏丹草GD值较大,而与白壳苏丹草GD值较小;以GD值0.44为基准,9个材料聚为3类:第一类为散穗高粱、棕壳苏丹草、黑壳苏丹草、白壳苏丹草,第二类为散穗高粱×黑壳苏丹草F1、散穗高粱×白壳苏丹草F1、散穗高粱×红壳苏丹草F1、散穗高粱×棕壳苏丹草F1,第三类为红壳苏丹草。
周亚星于卓马艳红李晓宇李长青李小雷纪明妹
关键词:苏丹草种间杂种F1ISSR分析
低氰含量高丹草新品系主要农艺特性及染色体构型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为明确4个高丹草新品系SLCN-11、SLCN-12、SLCN-13、SLCN-14的生育特性、生产性能、营养价值和细胞遗传学特征,对其生长速度、育性、光合性能、鲜草及种子产量、氢氰酸含量、营养成分等主要农艺特性及染色体构型进行了分析。4个新品系生长速度快,植株高大,分蘖能力强,生育期130~138d,穗型呈双亲中间型,花粉可育率高达96%以上,自然结实率为72.11%~73.34%,PMC MⅠ染色体配对行为规则(2n=2x=20=10Ⅱ)。新品系的光合能力均较强,鲜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均较高,以SLCN-11的增幅最大。新品系的氢氰酸含量均很低,株高约100cm时鲜草氢氰酸含量仅为5.80~10.43mg/kg,青刈饲喂安全。新品系的茎叶比均较小,营养价值高,拔节期粗蛋白质含量为14.67%~16.31%,粗纤维含量为24.31%~24.72%,并富含粗脂肪、无氮浸出物、钙、磷及各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
房永雨于肖夏于卓马艳红李晓宇李造哲
关键词:高丹草新品系农艺特性染色体构型
高丹草超低氢氰酸含量ISSR特征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为明确高丹草超低氢氰酸含量ISSR特征片段的DNA分子特征,以散穂高粱×黑壳苏丹草杂种F2的3个超低氢氰酸含量ISSR特征片段H-1、H-2、H-3和散穂高粱×白壳苏丹草杂种F2的3个超低氢氰酸含量ISSR特征片段B-1、B-2、B-3为材料,对6个不同的ISSR特征片段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特征片段H-1序列全长为1377bp,序列包含1个357bp的完整编码区(ORF),位于743~1099bp区域,共编码119个氨基酸,片段与小麦亚种蛋白b的同源性为60%。片段H-2序列全长2268bp,序列包含1个279bp的ORF,位于735~1013bp区域,共编码93个氨基酸,片段与高粱假设蛋白SORBIDRAFT_05g027190同源性为63.9%,与水稻粳稻组假设蛋白OsJ_07776同源性为62%。片段H-3序列全长2614bp,序列包含1个339bp的ORF,位于1024~1362bp区域,共编码113个氨基酸。片段B-1序列全长1432bp,序列包含1个300bp的ORF,位于700~999bp区域,共编码100个氨基酸。片段B-2序列全长1363bp,序列包含1个228bp的ORF,位于603~830bp区域,共编码76个氨基酸。片段B-3序列全长2751bp,序列包含1个186bp的ORF,位于2534~2719bp区域,共编码62个氨基酸。片段H-3、B-1、B-2、B-3与现有已知的植物碱基序列和氨基酸序列没有同源性,可能是与高丹草超低氢氰酸含量关系更为密切的DNA新序列。
周亚星于肖夏于卓李造哲
关键词:高丹草测序
高粱雄不育系与四种苏丹草杂种F_1农艺性状及细胞遗传学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为明确雄不育系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Z3A、V4A与黑壳、白壳、红壳、棕壳4种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Piper)Stapf)种间杂种F1的育性状况、细胞遗传学特征和育种潜力,为杂交后代选择利用提供依据,采用定株观测、花粉粒染色,染色体制片镜检等方法,对杂种F1代的生长发育、主要农艺性状及染色体构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个杂交组合F1代植株生长茁壮,平均株高350~386 cm,显著超过其双亲;生育期较长(132~134 d),属中晚熟类型;分蘖数多达6.24~6.82个,呈偏父本遗传;穗型呈双亲中间型,每穗小穗数、穗密度均优于其父本苏丹草;茎叶比在3.10~3.33之间,明显低于其母本;株高140 cm时,F1茎叶鲜草氢化物含量很低,变幅为9.38~42.01 mg.kg-1;开花盛期主茎糖锤度值较高,在8.89%~9.46%之间,呈偏母本遗传;F1花粉可育率在94%以上,自然结实率在73.22%~76.62%之间,均不存在育性问题;F1代PMCMⅠ染色体配对行为规则,平均构型为2n=2x=20(10Ⅱ),但其棒状二价比例较高(6.702~7.215),亲本间遗传组成存在一定差异;F1鲜草产量明显超过其父本苏丹草,增产幅度为12.17%~28.28%,超亲优势幅度为13.86%~39.42%。试验确定出育种潜力最大的杂交组合是:高粱V4A×棕壳苏丹草和高粱Z3A×黑壳苏丹草。
李晓宇于卓马艳红李造哲庞俊峰
关键词:苏丹草种间杂交种农艺性状细胞遗传学
散穗高粱与4种苏丹草杂种F2代育性及细胞遗传学分析
为明确散穗高粱与4种苏丹草种间杂种F的育性及细胞遗传学特征,对杂种F的花粉育性、结实性、染色体构型进行了分析。4个杂交组合F代花粉可育率均在94%以上,自然结实率为72.15%~73.31%,不存在育性问题;F代PMCM...
纪明妹周亚星于卓马艳红李晓宇
关键词:苏丹草育性细胞遗传学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